从太仓残联的一间办公室
成长为一间容纳40多位残疾人就业
为社会输送30多位残疾技能人才的工场
![]()
↑这是太仓中德融创工场生产车间内线束组的员工们在扫线、纽线,这项工作是中德融创工场中对于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最高的一项操作(11月13日摄)。新华社发(刘臻睿 摄)
中德融创工场创立10余年来
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残障人群
工场在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上
积极引导他们开发自身潜能
加速社会化过程
![]()
↑这是员工小馨(中)在培训部经理张行娟(左)的指导下整理待加工的零部件,她当天的任务是完成盒子中螺丝的预拧工作(11月13日摄)。新华社发(刘臻睿 摄)
↑这是员工小馨正在进行预拧螺丝的工作(11月13日摄)。新华社发(刘臻睿 摄)
小吉(化名)是工场线束组的员工
日常负责纽线工作
来工场之前曾经2次在坐公交时走丢
后来在姐姐和工场的陪伴引导下
不仅自己学会坐公交
还教会了同事坐公交
现在小吉经常和同事周六相约出行
![]()
↑这是员工小吉(右)正在和同事一起进行扫线和纽线工作(11月13日摄)。新华社发(刘臻睿 摄)
↑11月13日下班时分,员工小吉正在生产效率板上登记自己当天的工作量。新华社发(刘臻睿 摄)
张行娟是工场的培训部经理
她不仅是员工们的业务指导
也是这群“孩子”的妈妈
她会细心地帮大家整理装束
还会根据大家的状态灵活调整上下班时间
![]()
↑这是张行娟(右)正在为员工整理仪容仪表。新华社发(刘臻睿 摄)
↑这是张行娟(中)正在指导员工操作计算机检验连接器垫圈完整度。新华社发(刘臻睿 摄)
在中德融创工场
一位员工经过一年半的培训
就能融入大家庭
经过数年的工作
就能掌握一门谋生的技能
从此以后
他们带着中德融创工场的印记
走向自己人生的新阶段。
记者:刘臻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