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一边是中法投资今年硬生生涨了 17%,企业层面合作热得发烫;另一边却是欧盟刚谈完电动车合作,转头就对中国发起补贴调查,翻脸比翻书还快。
要知道 2017 年特朗普掀贸易战时,欧盟可是毫不犹豫站到美国那边,还放话要用法律制裁中国。
现在马克龙顶着欧盟内部的乱糟糟局面主动求见,到底是真的想抛开偏见谈合作,还是打着 “两边讨好” 的算盘试探底线?在中美两极愈发清晰的世界秩序里,欧盟这第三条路,真能走得通吗?
![]()
要说现在最纠结的,当属欧盟的车企们,尤其是法国。眼看着全球电动车市场打得火热,法国心心念念想把自家电动车产业做起来,
可转头一看,电池技术、核心材料这些关键环节,几乎都得靠从中国进口。没有中国的产业链支撑,所谓的 “电动车崛起” 说白了就是空中楼阁。
有意思的是,欧盟嘴上喊着要和中国搞技术合作,行动上却处处设防,贸易壁垒设了一道又一道,仿佛生怕多合作一秒就会吃亏。
![]()
就拿这次欧盟发起的中国电动车补贴调查来说,明眼人都能看出不对劲。
前脚刚和中国企业敲定合作意向,后脚就挥舞起贸易大棒,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不仅让中国企业寒心,连欧洲自己的企业都懵了。
柏林智库早就说过,欧洲企业对华合作的意愿其实特别强烈,毕竟中国市场大、产业链全,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但架不住政治层面的压力太大,很多合作只能偷偷摸摸,不敢摆到台面上。
![]()
再看看中法投资的数据,17% 的增幅可不是小数目,这背后是无数企业用脚投票的结果。
企业们不管什么 “战略对手” 的定位,只知道跟着市场走才能赚钱,可欧盟的政客们却总在纠结 “制度性对手” 这种虚头巴脑的标签。
欧盟给中国的定位简直让人看不懂,又是伙伴又是对手,还得加上 “制度性对手” 的帽子,三种角色来回切换,自己都没理清思路,怎么可能和中国开展稳定合作?
![]()
中国驻法大使早就把话说得很明白,中美欧就像一张三角桌,少了哪条腿都站不稳。这话其实就是在提醒欧洲,得认清现实,别再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可欧盟内部现在乱成一锅粥,亲美派、亲俄派、亲华派天天吵来吵去,谁都不服谁,根本没法形成统一的对华战略。
作为欧盟的 “老大”,法国其实早就想搞 “独立欧洲”,马克龙上次访华后就高调喊过口号,结果呢?既没能制衡美国,又得罪了不少欧洲盟友,最后落得个两头不讨好的下场。
![]()
说起来,欧洲这些年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德国当年吹得震天响的 “工业 4.0”,本想着能引领全球制造业,可现在一看,在电动车、新能源这些关键领域,早就被中国甩在了身后。
中国的产业链优势可不是一天两天堆起来的,从电池原材料到整车制造,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闭环,欧洲想追都难。
更让人头疼的是北非的移民危机,大量移民涌入让欧盟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连自家的事情都处理不过来,哪还有多余的精力搞全球战略?
![]()
回头看看 2017 年那波贸易战,欧盟当时的选择现在看来充满了讽刺,本以为跟着美国能占到便宜,结果不仅没捞到好处,还错失了和中国深化合作的最佳时机。
现在全球格局变了,中国的市场地位和产业链优势越来越突出,欧盟才意识到不能再被美国绑着走,可之前埋下的隐患太多,想转身都没那么容易。
马克龙这次访华,说白了就是带着欧盟的矛盾心态来的。
![]()
一方面想借助中国的市场和技术,盘活欧洲的电动车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受限于内部的政治分歧和美国的压力,不敢彻底放开手脚。
但合作这事儿,最忌讳的就是心口不一、摇摆不定。法国要是真想着靠中国市场实现崛起,就得放下那种高人一等的姿态,别再搞 “合作时指手画脚,制衡时又怕吃亏” 的一套。
企业层面的合作热度已经说明一切,17% 的投资增幅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堆起来的。
![]()
政府层面真该学学企业的务实态度,少一些政治算计,多一些真诚沟通。
马克龙这次来,别光喊 “欧洲觉醒”“战略自主” 的口号,不如掏出具体的合作方案,比如怎么破解产业链合作的障碍,怎么消除贸易壁垒,怎么让中欧合作真正惠及双方企业和民众。
其实欧盟心里也清楚,在中美两极的格局下,单靠自己根本没法和任何一方抗衡,第三条路看似难走,却是唯一的出路。
![]()
但这条路能不能走通,关键不在别人,而在欧盟自己。能不能摒弃内部分歧,形成统一的对华战略?
能不能放下意识形态偏见,用平等的心态看待中国?能不能摆脱美国的束缚,真正实现战略自主?这些问题,不是靠一次访华就能解决的,但至少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始终欢迎欧洲国家秉持务实态度开展合作,但合作也得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不能只让一方付出,另一方坐享其成。
![]()
说到底,世界秩序的演变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中美两极的格局下,欧盟并非没有机会。但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敢突破的一方。
如果欧盟还是抱着矛盾心态,继续在合作与制衡之间摇摆,继续被内部分歧和外部压力牵着鼻子走,那所谓的 “第三条路”,很可能会变成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反之,如果能抓住这次访华的契机,拿出诚意和魄力,放下偏见和算计,欧盟或许真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在中美两极之间找到平衡,实现真正的战略自主。
![]()
马克龙这次自揭欧盟的 “伤疤”,其实也是一次破局的机会,能不能把握住,不仅关乎中法合作的未来,更关乎欧盟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
我们不妨拭目以待,看看这位法国总统,到底能不能带着欧盟,在中美两极的世界里,走出一条真正可行的第三条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