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句掏心窝子的——看完那段15秒的视频,我第一反应也是“撞得好!”可紧接着心里咯噔一下:万一那哥们不是疯子,是被逼急了的倒霉蛋呢?这一脚油门下去,骨头断了,真相也断了吗?
![]()
图片
社会学里有个词叫“道德震惊”——画面越刺激,人越急着站队。网友忙着刷“路虎哥威武”,领导急着发锦旗,银行巴不得赶紧收场。可谁能说清楚,刀举起来的前一秒发生了什么?
是谁让他拿着刀在银行门口呢?
这才是关键。
而这些“前史”没人拍下来,却不等于不存在。
法学家洛克的警告在这儿特应景:“法律一旦让情绪抢麦,正义就会跑调。”咱们平时总吐槽和稀泥,可真到节骨眼,比和稀泥更吓人的是情绪判案。一刀一枪一撞,爽是爽了,可爽文逻辑放不进判决书。
先别急着给我扣“圣母”帽子。我不是说持刀吓唬人是对的,更不是替暴力洗地。我只是害怕——害怕我们越来越习惯“秒判生死”,害怕15秒的短视频就能给一条命下判决书。
社会学里有个冷冰冰的词叫“道德脱敏”:看的血腥多了,同情心就像老茧,越磨越硬。
今天我们在地铁里刷到“撞飞”,点个赞;明天刷到“当街制服”,再点个赞;后天要是直播“当场击毙”,可能也只剩一句“爽”。
点赞的手不会发抖,被撞的骨头却会。那一脚油门下去,不只是一个人翻倒在地,还有我们心里那根“让事实先飞一会儿”的弦,咔嚓一声断了。
别拿“紧急时刻”当万能挡箭牌。是,现场民警在处置,就算再怎么信不过民警,可也远没到私设公堂、私力救济的地步;
最主要的是危险还没到“非死即救”的份儿上:是,刀看着吓人,可它一直没落下来。
法谚怎么说的?“正义不能靠激情加油,它得靠程序点火。”程序就是啰嗦、就是慢,可程序走了,才不会把罪不至此的人撞进ICU,也不会把真正的恶人放跑。
更让我心里发毛的是“示范效应”。今天一个便衣大哥一脚油门封神,明天会不会有“热血市民”有样学样?
反正撞完再说“我以为他要砍人”,就能领锦旗、上热搜、收打赏。
到时候马路上最吓人的不是刀,是每辆SUV都觉得自己是蝙蝠侠!真到那一天,谁还敢在路边吵架?谁还敢举张写着“还我血汗钱”的纸?因为谁都知道,只要有人掏出手机拍段视频,下一秒就可能被“正义”撞飞。
我知道,有人憋得慌:难道眼睁睁看警察对峙?当然不是。普通人可以拉警戒线、可以疏散路人、可以递防暴叉,把专业的事还给专业的人。见义勇为不是“谁狠谁上”,而是“谁合适谁上”。如果一句“我着急”就能代替法律,那要法院干嘛?要训练有素的特警干嘛?干脆以后出警带油门得了!
所以,求求各位,先别急着送“当代大侠”的捧杀。
公众需要的是完完整整的真相,而非缺头少尾的正义。
如果真相告诉我们:那哥们就是准备无差别砍人,路虎司机真是千钧一发救人,我第一个冲上去给他献花,献多大都行!可要是真相反转,他只是想用极端方式讨个说法,却被我们提前判了“撞刑”,那面锦旗是不是该改成道歉信?
那些“撞得好”的评论,是不是该一条条删掉,换成一句“对不起,我们太急了”?
“正义”这两个字,写起来是“一锤定音”的爽,落到实处却是“千锤百炼”的疼。
你可以愤怒,但不能让愤怒变成车轮;你可以害怕,但不能让害怕变成私刑。
等等真相,再鼓掌,晚不了几分钟。
别让“正义”变成最锋利的刀,也别让“见义勇为”成为最响亮的油门。
尤其是开车撞人,这个动作,实在是太容易失控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