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
傍晚的唯亭街头,人来人往。30岁的小李,快递员,化名。他在群里发了一句:“最后几单了,坚持一下。”字短情长,疲惫看得见。那晚,他的配送量比平时多,同事说“整天几乎没停”。倒数第二单,走向一个错误的定位点——唯亭二中附近。地址跳点,楼号混乱,这一片在快递圈里不算秘密,常有人感叹“送唯亭片区,得靠眼力和记性,不然出错很正常”。
投递误差几百米。小李站在原地,反复拨号。电话起初没人接,后来接起的是收件人吴女士的丈夫。对话不长,情绪很冲,现场交涉也紧。目击者回忆,两人先是争执,语气顶着顶着就热起来。小李没走,他解释,他等人来取件。他没有把这事丢给别人。
![]()
出乎很多人意料。现场突然亮出一把刀,动作快,街坊一声惊呼,报警,救护车到了。小李失血过多,没能撑住。警方通报:涉事男子已被控制,案件正进一步调查。更多细节,暂无相关信息,有待权威部门更新。一单快递送错几百米,不该变成生命的断点。
这条消息冲上热搜,评论区很多同行说“我们也遇到过类似的事,只是没他这么倒霉”。悲伤、愤怒、无奈,在屏幕里交织。中国邮政苏州网点确认了他的身份,评价是“工作认真负责”。网点内部做了紧急通报。大家都在问:他还能做什么?他已经做了他能做的。
![]()
更扎心的,是行业的空白。现场沟通出了问题,平台没有提供第二道防线。没有及时介入,没有协调,没有应急支持。有快递员反复提到:“我们出问题,客户可以投诉我们;客户出问题,我们只能自己扛。”这不是一句吐槽,这是一线从业者的真实感受。
![]()
有公司负责人提到,他们立刻组织了内部培训。重点不再只盯着速度和时效,开始讲“异常沟通怎么处理、遇到风险怎么报警”。话语很直白——保命优先。这类调整,来得不算早,但也不能再晚。平台与网点的应急机制、客服接入、现场调解,都是“传统部件”里的缺口,存在已久的传统部件面临革新。
这起极端暴力行为,法律会有清晰态度。舆论一边倒,呼吁依法惩处。也有快递员站出来,讲自己日常的“苦水”。有人说:“客户骂我,我要忍。”有人说:“不接电话,我还得赔时效。”还有人直言:“平台要服务意识,但没教我怎么应对危险。”这些声音很碎,却很真实。大家在聊的,并非单一事件,而是一个群体的长期处境。
![]()
过去几年里,类似冲突不断冒头。2019年,北京有快递员在辱骂刺激下情绪失控,用工具伤人,社会震动;2023年,广州某小区因快递摆放位置不对,客户上手动人,街坊劝不住。每一次,都在提醒大家:服务纠纷,别把气撒在人身上。冲突升级,带来的不是解决,是更大的代价。
说到底,城市离不开快递员。快递员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连通千家万户。他们不是万能的系统,也不是情绪的出气口。一单投错,纠正、补投、致歉,都有程序。需要的是冷静对话,规范介入。把握住这一步,很多事就不会滑向不可控。
![]()
我有几条明确的期待:
![]()
![]()
还有一个让人揪心的现实。小李在家里是独子,父母靠他生活,家庭状况不富裕。家属正在和邮政方面沟通善后,具体安排暂无相关信息。赔付可以谈,善后可以做,但对一个家庭的失落,很难有替代方案。这句话不重,但每个字都压人。
这不是一个人的倒下,是一个行业的警钟。人命不是一场争吵可以触碰的线。平台补短板,社区多一分耐心,法律亮明态度,媒体持续跟进,社会共同守住底线。一次送错,不该成为暴力的理由。这话我愿意重复,直到它成为共识。
大家怎么看?你在收发快递时遇到过哪些不愉快?哪些做法能把火压下去?评论区聊聊,让更多建议被看见。愿小李安息。愿每一位在风里来、雨里去的劳动者,平安到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