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蒋介石要求当面见毛主席,主席打算同意,周恩来坚持:让林彪去

0
分享至

1942年农历七月的陕北夜晚,冷雨敲着杨家岭的窗棂。毛主席的感冒还未痊愈,桌上那份从重庆飞来的密电却不能再拖。电文很短:蒋介石希望一周后在西安与毛主席会面,并请周恩来转告延安。这是抗战进入相持期后,蒋第一次用如此急切的口吻提出“当面谈”。

皖南事变刚过去一年,边区粮布被封得厉害,部队甚至要把缴获的降落伞布改成军衣。蒋介石表面顾忌舆论,不敢挑明内战,暗地却在陕甘宁周围连设碉堡。如今忽而抛出“见面”二字,边区干部心里都明白:多半不是善意。

周恩来在重庆接下邀约的瞬间,已把可能后果列了两条。一条是空谈,无果而终;另一条更凶险——把毛主席扣在西北或干脆请去陪都“坐客”。西安事变、皖南事变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他不敢掉以轻心。

8月14日夜,周恩来向延安拍去长电,明确建议:主席不要亲赴西安,可派林彪或朱德代行。林彪此时刚由苏联返国,伤势初愈,却精神矍铄。周恩来看中他的两点:一是黄埔出身,蒋介石或许会放松警惕;二是林彪作战声名卓著,国民党不敢轻易动手。



毛主席起初想亲自赴约,他在回电中写道“感冒几日,尚可行动”,并说明可先试探蒋是否接受林彪代赴。第二天,病势加重,医生劝他再休息,中央也倾向稳妥方案,主席便点头同意:林彪先行。

9月17日清晨,雨后泥泞的黄土坡上,一辆美式卡车拖着长尾烟从延安出发。车斗里除了行李,还有一只半旧文件箱。林彪抱着它,安静而警惕。他明白,此行若被扣留,边区会立刻陷入被动。

按照计划,林彪抵西安后与胡宗南短暂接洽,再转重庆。可天公不作美,秦岭大雨阻路,等他赶到西安,蒋介石已飞回陪都。临行前,蒋留话:重庆再详谈。毛主席电示:“暂留西安,多方接触。”

一个月后,10月7日,林彪抵渝。周恩来到机场迎接,两人简单对视,心照不宣。几天准备后,10月中旬,周、林前往蒋公馆。侍卫长宣铁吾在门口打量这位黄埔第四期生,眼神复杂。

客厅里,蒋介石先握周恩来手,转而向林彪敬礼:“老学生,辛苦了。”林彪挺直身板,还以军礼,随即开门见山:“主席原拟亲来,因病未能动身,待病愈仍乐于晤谈。”短短一句,把共产党诚意与蒋的责任同时抛出。

谈判头三十分钟还算客气,话题一触及“新四军复名”“军队扩编”,蒋介石立即变脸:“此事以后再议。”周恩来不动声色,林彪继续陈述统一抗战的必要,“绝不能让国内再燃战火”。蒋压低声音:“待你回延安前,余再约谈。”一句拖字诀,意图明显。

接下来数月,林彪滞留重庆。南方局与军委会来回拉锯,连最基本的经费发放都无法落笔。蒋介石日记评价林彪“阴沉干练”,对周恩来则写“白面书生而心机深”。字里行间,猜忌昭然。

1943年5月,共产国际宣布解散。蒋介石抓住机会,想让中共交出部队建制。再谈等于空耗时日,周恩来与林彪商议撤回延安。6月上旬,他们向蒋提出暂返陕北汇报再来。蒋心知肚明,却无可奈何,只得批准。

6月中旬,张治中设宴为二人饯行。席间,政训处长贺衷寒打趣:“周主任先走,可别让日本人笑话。”周恩来淡淡应声:“不愿成打内战的英雄。”言罢偌大餐厅静得只剩杯盘声。

7月初,车队离开歌乐山,沿川陕公路北上。林彪回到延安党校,周恩来重入窑洞。毛主席、彭德怀等听完重庆经过,进一步认定蒋介石“假合作真内战”。不久,《解放日报》发表评论,直指“蒋无诚意,一事未决”。

此后局势走向众所周知。林彪西安、重庆之行没能换来实质让步,却充分揭示蒋对和平的态度,为中共中央后续决策提供依据。三年后,蒋再次发出邀请,这一次主席亲临重庆,仍旧只字未改部队独立立场。讲究的是实力,更是时机。前番派林彪赴约的考量,由此显得格外清醒。

历史细节常被忽视:若无1942年这场试探,延安方面无法更精准评估对手,也就难以在随后的战略谈判里占据主动。将生死置于度外的勇气固然重要,但把风险降到最低的谋划,同样决定成败。

2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蒋南强读历史 incentive-icons
蒋南强读历史
传承人类历史文明的轨迹
741文章数 531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