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
![]()
文|梅梅娱乐
编辑|梅梅娱乐
前言
当 97 岁的李嘉诚在 2025 年亲自下场调整全球港口布局,又推动长实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 “腰斩式” 清仓 400 套房源时,外界再次惊叹这位 “商业超人” 的战略远见。
![]()
手握 2909 亿身家,他能精准拿捏每一个商业风口,能在全球资本浪潮中屹立半个多世纪不倒。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叱咤商界的传奇人物,晚年却被一桩心事困住 —— 两个年过花甲的儿子,李泽钜与李泽楷,一个保守过甚,一个冒险无度,都让他难以放心托付千亿家业。
![]()
财富可以堆砌商业帝国,却难以复制创业精神;权力可以传承企业股权,却无法强求子女成为理想的接班人。
双子星起步
作为家族指定的接班人,李泽钜的人生从一开始就被刻上 “稳健” 二字。他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土木工程和结构工程硕士,21 岁便遵从父亲安排进入长江实业,从基层岗位一步步积累经验。
![]()
22 岁时,他就独挑大梁主导加拿大温哥华 “万博豪园” 大型地产项目,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稳妥的执行风格,项目大获成功,初步展现了接班潜质。
李嘉诚对这位长子倾注了大量心血,不仅传授商业逻辑,更有意让他接触核心业务。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李泽钜逐渐熟悉了地产、港口等传统核心业务的运作模式,成为外界眼中 “最合格的接班人”。
![]()
与哥哥的循规蹈矩不同,李泽楷从小就展现出叛逆不羁的性格。他同样拥有名校背景,却不愿活在父亲的光环下,更拒绝进入家族企业按部就班发展。大学毕业后,他带着父亲给予的一笔启动资金自立门户,一心想要证明自己的商业才能,而非 “李嘉诚的儿子”。
![]()
早期的李泽楷确实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他创办星空传媒后,凭借精准的市场判断高价出售,一举成名,让业界看到了他身上继承的商业天赋。千禧年前后,互联网热潮席卷全球,李泽楷更是嗅到了商机,以极具魄力的杠杆收购方式拿下香港电讯,将其与旗下盈动合并为电讯盈科。
![]()
这一操作在当时震惊商界,48 小时内敲定 130 亿美元银行贷款的壮举,让他 “小超人” 的名号响彻港澳乃至整个亚洲商界。
![]()
命运分水岭
1996 年,一场震惊港澳的绑架案,彻底改变了李泽钜的人生轨迹。当时,他被悍匪张子强绑架,李嘉诚为换回儿子平安,支付了天价赎金。虽然人身安全得以保障,但这场惊魂经历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
自此之后,李泽钜仿佛变了一个人。安全成为他行事的第一准则,远超商业利益的考量。如今的他每次出行都配备 25 名保镖团队,乘坐特制防弹车,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极致的谨慎。
![]()
这种心态也完全投射到他的经营策略中 —— 正式执掌长和系后,他的核心思路只有 “求稳” 二字。他几乎只投资商场、办公楼等能稳定收租的资产,对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高增长但伴随风险的新兴领域敬而远之。
![]()
如果说李泽钜的转变源于外部创伤,李泽楷的困境则来自于内心的冒险基因。电讯盈科的成功让他陷入了资本运作的狂热,却忽略了市场的潜在风险。就在他完成收购后不久,互联网泡沫破裂,电讯盈科股价从最高 28.5 港元狂泻至 9 港元,短短半年内近七成市值蒸发。
![]()
这场暴跌不仅让公司背负了天文数字的债务,每年仅利息支出就高达十几亿,更让无数信任他的普通投资者血本无归。许多香港市民将养老钱投入其中,最终落得两手空空,这也为李泽楷的公众形象埋下了隐患。
![]()
尽管李嘉诚出手相助填补了债务窟窿,但这次失败的豪赌暴露了他缺乏风险管控意识的致命弱点。更令人扼腕的是,早年他曾持有腾讯 20% 的股份,却在互联网泡沫的恐慌中以 1260 万美元低价出售。
![]()
若持有至今,这些股份的价值将高达 1125 亿美元,成为他商业生涯中最难以挽回的遗憾。
花甲之年的困境
如今 60 多岁的李泽钜,早已成为长和系的名义掌舵人,但他的保守策略让李嘉诚始终无法完全放心。2025 年,弟弟李泽楷的富卫保险筹备上市,希望获得家族担保以提升估值,却被李泽钜以 “担心风险” 为由拒绝。
![]()
这一决定直接导致富卫保险估值缩水 30%,也让外界看到了兄弟二人在经营理念上的巨大分歧。
![]()
在日新月异的商业环境中,李泽钜的 “求稳” 逐渐演变成 “固步自封”。他延续着父亲时代的传统地产、港口业务,却未能抓住数字化、绿色能源等新趋势。对比其他跨国集团的积极转型,长和系的发展显得滞后,甚至被质疑 “错失时代”。
![]()
李嘉诚曾凭借 “低买高卖” 的魄力缔造商业传奇,但这种冒险精神在李泽钜身上完全消失,他更像是一位优秀的 “资产管理者”,而非能带领帝国开拓新疆土的 “领航者”。
![]()
与哥哥的过于保守相反,李泽楷的花甲之年依然在 “冒险” 与 “失控” 中摇摆。离开电讯盈科后,他于 2013 年斥资 166 亿港元收购荷兰国际集团在港澳泰的保险业务,成立富卫集团,意图打造新的商业版图。随后几年,他通过十余次并购将业务扩展至十个市场,使富卫集团成为东南亚第五大保险公司。
![]()
但快速扩张的背后是持续的财务危机。2022-2023 年,富卫集团累计亏损超过 10 亿美元,债务高达 27.86 亿美元。三次冲击上市均以失败告终,既有美国中概股监管新规、市况不佳等外部因素,更核心的是市场对其过往资本运作的不信任。
![]()
专业人士指出,富卫集团缺乏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不足,投资者担心重蹈电讯盈科的覆辙。
除了商业上的持续动荡,李泽楷的个人生活也备受争议。与梁洛施相恋生下三子却未结婚,与港姐郭嘉文相恋六年最终分手,让他被贴上 “不负责任”“花花公子” 的标签。
![]()
这种随性的生活态度,进一步让公众质疑他是否具备经营百年基业所需的专注与沉稳。从备受追捧的 “小超人”,到被香港市民吐槽为 “扑街”,李泽楷的口碑滑坡,本质上是其商业行为与个人作风长期缺乏稳定性的必然结果。
![]()
97 岁李嘉诚的挣扎
面对两个风格迥异却都不让人省心的儿子,97 岁的李嘉诚不得不暂缓退休计划,继续牢牢掌控家族航向。2025 年,他亲自出面调整全球港口交易策略,主动邀请中资企业入股,以化解国际监管压力;同时推动长实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 “腰斩式” 清仓 400 套房源,快速回笼资金,为家族企业储备 “安全垫”。
![]()
这些操作尽显这位老牌商业巨星的战略智慧,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对儿子们独立应对危机能力的不信任。李嘉诚曾公开表示:“事业上的巨大成功难以弥补教育子女上的失败。”
这句话道尽了他的无奈 —— 他能给子女留下千亿财富、成熟的商业帝国,却无法传承自己精准的商业嗅觉、果断的决策魄力,更无法教会他们在时代变迁中平衡稳健与创新的能力。
![]()
李嘉诚的烦恼,并非个例。在香港乃至全球富豪圈,家族传承都是一道难解的题。郑裕彤家族陷入内部争斗,郭氏家族兄弟反目,李兆基家族因千亿遗产引发 “生子大战”,无数超级富豪辛苦打拼的商业帝国,都在传承环节面临崩塌风险。
![]()
究其原因,首先是 “创业容易守业难” 的客观规律。第一代富豪大多经历过市场的残酷洗礼,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坚韧的意志力,而第二代、第三代生长在优渥环境中,缺乏同等的历练,难以复制前辈的成功。
![]()
其次,财富和权力的集中容易引发内部矛盾,兄弟反目、叔侄争斗时有发生。更重要的是,时代变迁速度加快,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压力,年轻一代接班人需要同时应对家族内部期待与外部市场挑战,难度远超前辈。
![]()
李嘉诚曾打造了完美的商业传承框架,将核心资产合理分配给两个儿子,试图实现 “长子守成、次子创新” 的格局。但他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商业能力可以培养,性格特质与时代机遇却无法强求。
李泽钜的保守源于创伤,李泽楷的冒险源于天性,这些都不是财富和教导能够彻底改变的。
![]()
结语
97 岁的李嘉诚依然在为家族传承殚精竭虑,他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财富的力量与局限,也照见了人性的复杂与成长的艰难。李泽钜能否突破性格局限,在稳健中寻求突破?
![]()
李泽楷能否收敛冒险天性,在创新中建立秩序?千亿商业帝国的未来,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传承从来不是一代人的事,而是一场需要不断调整、持续精进的接力赛。无论是超级富豪家族,还是普通家庭,真正的成功传承,从来都不是财富的简单转移,而是精神的延续、能力的提升与责任的担当。
![]()
对于李嘉诚和他的商业帝国,我们不妨保持一份敬畏与期待。而对于我们自己,或许更应该从这个故事中汲取力量,用心经营自己的 “人生事业”,培养可持续的成长力 —— 这才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能稳稳握在手中的 “财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