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2026年全球原油将迎创纪录过剩,美国WTI原油期货远期价格高于近期,10月原油出口量也飙至2024年7月后高点,过剩迹象十分明显。
但美国埃克森美孚、雪佛龙两大油企却逆势加码勘探,砸千亿全球圈地还想重返中东产油国,短期供过于求为何仍巨额投入?背后除了特朗普撑腰,是否想垄断全球石油?
![]()
在能源市场,顺势而为本是行业共识,可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近期的动作,完全跳出了这个常规逻辑。
当前市场的过剩信号其实早就摆在明面上,除了WTI期货的contango结构和美国原油出口的亮眼数据,整个行业对短期供需的判断高度一致。
2026年的过剩规模会创下纪录,这也意味着未来两年原油价格很难有大幅上涨的动力。
但两大巨头的布局却和市场趋势截然相反。埃克森美孚接连签下合作协议,把勘探版图一路扩展到希腊、加蓬,还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雪佛龙这边不仅和苏里南达成了深度合作,还计划在未来几年把探井预算直接提高50%。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家企业还在同步洽谈重返伊拉克和利比亚,这两个可是OPEC的核心产油国,显然它们并不满足于当下的布局规模。
这种反常操作的核心逻辑,其实藏在能源行业特有的供需周期错配里。油气勘探从来都不是能立竿见影的生意,从发现油田到正式投产,往往需要十年以上的漫长周期。
现在两大油企砸钱勘探的成果,要到2030年代末至2040年代才能形成实际供应,而到了那个时候,圭亚那、巴西还有美国现有的那些高产油田,产量都会不可避免地自然下滑。
![]()
埃克森美孚CEO达伦・伍兹的表态,其实道破了行业内的共识:行业必须持续新增产能才能维持现状。
雪佛龙CEO沃斯的警告则更直接,他认为如果现在不加大投资,未来十年全球石油供应缺口将相当于五个沙特阿拉伯的产能。
这就意味着,当前的过剩只是短期现象,长期供应不足的隐患早就埋下了,而两大油企正是精准瞄准了这个时间窗口,提前布局来抢占未来的市场份额。
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的预测也印证了这一判断,他们认为未来深水探井的数量会持续增加,非洲大西洋沿岸和东地中海会成为重点勘探区域。
![]()
这一预测和两大油企的扩张路径高度契合,足以看出这场长期抢滩战并不是孤立行动,而是行业头部玩家基于周期判断的集体布局。
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敢于这样逆势豪赌,绝对不是盲目冲动,背后有三重关键力量在支撑,正是这三重力量,让这场千亿级的扩张既有政策保障,又有充足的盈利空间,还有外部的助力支持。
第一重推力来自美国政府的明确撑腰。特朗普的相关政策,堪称这波勘探热潮的催化剂。雪佛龙CEO迈克・沃斯就曾直接表示,特朗普政府在打开合作大门、营造交易环境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事实上,美国政府的支持远不止牵线搭桥这么简单,还包括一系列方向性的政策调整,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取消低碳补贴、叫停海上风电许可。
这些举措直接削弱了新能源的发展动力,同时也巩固了市场对化石燃料长期需求的预期。
![]()
这种政策导向还和国际能源署(IEA)的最新预测形成了奇妙呼应,该机构近期调整了石油需求峰值预测,明确指出在现行政策下,到2050年全球石油消费可能增长13%。
政府政策为油企站台,国际机构的预测又为市场背书,这就让两大油企的长期布局有了稳定的预期支撑。
第二重推力是实实在在的盈利诱惑。2023年以来,能源行业的投资逻辑发生了明显转向,上游油气业务的投资回报率显著高于新能源领域。
就连壳牌等曾经大力布局新能源的企业,也因为油气业务利润占比超过80%,而调整了投资布局,重新向传统能源倾斜。
![]()
对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来说,这种盈利优势更为突出。埃克森美孚凭借自身的技术和规模优势,通过AI技术已经将页岩油盈亏平衡点降低了20%。
预计到2030年,其60%的产能盈亏平衡点将低于40美元/桶,就算未来油价出现波动,也能保持稳定盈利。
雪佛龙则通过整合资源来强化自身优势,完成对赫斯公司的收购后,其三季度产量已经达到410万桶油当量/日。
同时还通过控制页岩气产量增速和优化人员结构等方式压缩成本,为长期勘探储备了充足的现金流。
![]()
第三重推力来自资源国的政策红利。面对美国油企的扩张需求,多个资源国主动抛出了橄榄枝,印尼、尼日利亚等国简化了监管流程、降低了税率,以此降低油企的进入门槛。
纳米比亚等国更是直接推出勘探区块邀约,主动吸引国际资本。这些政策和美国政府的对外合作导向形成了合力,让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的国际扩张之路更加顺畅,不用在政策壁垒上耗费过多精力。
这种政策、盈利、资源的三重加持,形成了难以复制的扩张条件。
对其他竞争对手而言,既没有美国政府的全球影响力背书,又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如此低的成本控制,这就使得两大美企在全球油田争夺中占据了明显优势,进一步拉大了与同行的差距。
![]()
美国通过支持本土油企扩张,本质上是在借助企业力量巩固其全球能源霸权,一旦两大美企垄断了全球主要新油田资源,美国将进一步掌握能源定价权,对其他国家的能源安全形成制约。
对能源进口国而言,未来可能会面临被动接受价格的局面,而OPEC国家的影响力也可能因为美企的强势布局而被削弱,全球能源的权力平衡将面临新的挑战。
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的千亿级扩张,本质上是一场基于长期周期判断的能源豪赌。
它们无视短期供应过剩的现状,赌的是未来十年的供应缺口,赌的是政策与盈利的持续支撑,更赌的是通过提前布局实现全球石油市场的话语权垄断。
这场豪赌的结果,不仅将决定两家企业未来的行业地位,更会深刻影响全球能源格局和普通人的生活成本。
![]()
特朗普政府的撑腰、资源国的配合、自身的成本优势,让这场豪赌的赢面看起来更大,但勘探行业的不确定性、未来能源转型的潜在变数,也为这场布局埋下了伏笔。
未来十年,全球能源市场将见证这场豪赌的最终走向。是美国油企如愿垄断全球石油资源,进一步巩固美国的能源霸权?还是会出现新的变数,打破这一垄断格局?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逆势扩张已经拉开了全球能源博弈的新序幕,而我们每个人,都将是这场博弈的见证者与受影响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