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只是握筷子没力气,以为是工作累的,没想到短短半年,连走路都困难了……” 临床中,不少渐冻症患者确诊时都带着这样的悔恨。肌萎缩侧索硬化(俗称 “渐冻症”)虽以 “进展迅速” 著称,但它从不是突然恶化的 —— 身体早已发出过多次 “求救信号”,只是多数人误把它当成了疲劳、劳损等小问题,最终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
渐冻症是一种累及运动神经元的罕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核心是大脑和脊髓中负责控制运动的神经细胞逐渐死亡,导致肌肉无力、萎缩,最终影响呼吸和吞咽。但它的发病过程并非 “一蹴而就”,早期症状往往隐蔽且温和,容易与常见疾病混淆。
最容易被忽视的早期信号,首推 “不对称的肢体无力”。比如单手拧不开瓶盖、握笔发颤,或单侧腿部走路拖沓、上楼梯费力。很多人会归因于 “颈椎病”“腰椎问题” 或 “最近太累了”,殊不知这正是运动神经元受损的最初表现。其次是 “言语和吞咽异常”,比如说话含糊不清、喝水呛咳、吃饭时咀嚼费力,这些症状常被误认为是 “咽喉炎” 或 “年龄大了的正常现象”,尤其容易被中老年人忽视。
![]()
还有一个典型信号是 “肌肉跳动”,医学上称为 “肌束震颤”。比如手臂、大腿或躯干皮肤下,能看到或感觉到肌肉不自主地抽动。不少人发现后只会觉得 “奇怪”,却不知道这是神经支配异常的重要警示。此外,早期还可能出现疲劳感加重、肢体僵硬、精细动作不灵活等情况,这些信号单独出现时,很难让人联想到渐冻症,从而被轻易忽略。
之所以强调早期识别,是因为渐冻症虽目前无法根治,但早期干预能显著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比如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呼吸支持等手段,可帮助患者维持运动功能、延长生存期。如果等到肢体严重萎缩、呼吸受影响时再干预,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
![]()
若出现上述任何一种信号,且持续超过 3 个月没有缓解,甚至逐渐加重,一定要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脑部和脊髓影像学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同时,要避免 “讳疾忌医” 的心态,不要因为症状轻微就拖延,也不要过度焦虑,毕竟这些信号并非渐冻症独有,及时检查才能既放心又不延误病情。
渐冻症的 “突然恶化”,其实是早期信号被忽视后的必然结果。身体的每一次 “提醒” 都值得被重视,尤其是那些持续存在、逐渐加重的不适。多了解一点罕见病知识,多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就能为自己或他人争取更多治疗时间。愿每一个早期信号都能被及时捕捉,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尽早干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