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乌鲁木齐西山住了快十年的老住户,西山路西延这条“家门口的路”,是我这五年里最复杂的牵挂——盼它通,又怕它“摆烂”。
2020年工程开工时,小区业主群里都在说“以后去主城区能省半小时”;2023年听说“年底完工”,我甚至提前规划了走这条路接孩子的路线;今年夏天看到“6月底通车”的消息,还特意去工地外瞅了瞅新铺的路面。可盼到现在,路是能走了,却活成了“半成品”:机动车道坑洼没补全,人非道积雪冻成冰面,上周我妈买菜时踩滑差点摔断手腕,只能贴着机动车道边小心翼翼挪;而之前施工方承诺的“11月中旬亮灯”,也在15号那天变成了“政府没结工程款,亮灯要自己掏电费,所以没法开”。
![]()
从“月底完工”到“中旬亮灯”,再到如今的“等钱通电”,西山路西延的承诺像冬天的积雪——看着厚实,一踩就塌。
![]()
我们理解工程款是施工方和职能部门的账,但西山近十万居民的出行,不该是这笔账的“抵押品”:雪停三天,人非道的冰还能滑出“呲溜”声,老人小孩不敢走;天黑后没路灯,下班晚的年轻人只能打着手电贴路边走;连红绿灯都成了“摆设”,路口抢行的车每天能堵半小时。这些不是“耐心等待”就能熬过去的日常,是我们每天出门都要捏把汗的“踩雷现场”。
作为民生工程,它该是“补短板”,不是“添堵点”。我们盼的从不是“提前通车的惊喜”,只是“能安全走路、能摸黑开灯”的普通——普通到像乌鲁木齐其他任何一条完工的路那样,下雪有人清,天黑有灯亮。
不知道这次“等工程款到位”要等多久,但西山的雪不会等,我们的出行安全,更等不起。只希望这“半成品”的路,别让我们等成“半吊子”的民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