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洋务运动”
01
凛冬将至,第一波外国游客涌向了东北“大澡堂”。
前段时间,有博主去了一趟哈尔滨某洗浴中心,发现整个池子竟全是外国人,自己反倒成老外了。
![]()
众所周知,在东北“搓大澡”是和“办年货”同等重要的大事。
这几年借助短视频的传播,东北“大澡堂”迅速破圈,去东北“搓大澡”也成了很多南方游客除了玩雪之外的必打卡项。
而从笔者的观察来看,前几年掀起的“南泥北运”浪潮,今年正在快速演变成“洋泥东运”。
这方面国外博主的嗅觉更加敏锐,在tk和油管上“24 hour Spas in China”已经成了老外网红们的新晋流量密码。
![]()
比如,其中一条高赞视频的内容是,“35美元,在中国的洗浴中心呆一天,免费的食物水果饮料,除了泡澡、桑拿,还能看电影打游戏,甚至还有图书馆,比住酒店划算。”
国外小哥花35美元在成都体验水疗的Vlog,惊呆了一众外国网友。
有准备来华的外国人看完视频像发现了新大陆,“如果真的35美元一天,我想预定5天。”
![]()
还有精明的老外把计算机按到冒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月花1000美元,比租公寓便宜。
![]()
视频传到国内小红书上,看老外一脸震惊,国内网友也跟着吃起了瓜:
“去年和我爸我妈去沈阳,我精心安排了很多最点和美食,返程的时候我问我爸我妈最满意啥,他们说洗浴中心。”
“我上次去东北出差当地朋友带我洗了个澡,我去,澡堂子,可以漂流......”
“我之前不觉得这有啥,但是对比一下冰岛,法国温泉啥的,我觉得洋人应该狠狠学习。”
你会惊讶的发现,在喜欢泡澡这事上,老外和国人居然达成了一致。你可能想象不到,一些外国人到了中国去洗浴中心的动机,只是单纯的因为住的地方没浴缸。
“在俄罗斯,一般家里都配浴缸,有在家里泡澡的习惯,而在中国的住所,配浴缸的好像并不多。”
俄罗斯留学生Vladimir(中文名文耀)告诉笔者,俄罗斯也有类似的spa中心,但没有中国这么丰富的功能区,而且因为家里面就可以泡澡,他们很少去外面泡。
但到了中国,因为条件限制加上东北浓厚的澡堂文化,东北大澡堂成了俄罗斯人在冬天最爱的项目之一。
02
“我觉得在东北旅游,住洗浴中心比住酒店还要更划算,整体的服务和配套设施都很好,提供了一切酒店该有的东西牙膏,牙刷,洗面奶,吹风机,睡衣,甚至是一次性内裤,过夜还可以要毯子枕头。”
跟很多外国人一样,文耀眼里的东北洗浴中心,性价比高于住酒店,洗浴中心过夜的风,终究还是吹到了国外,这点和近几年国内年轻人流行洗浴中心过夜的方式不谋而合。
![]()
“汗蒸、泡汤、电竞、桌游、KTV、过夜......”吃喝玩乐一条龙,这届年轻人戏称洗浴中心为北上广的第二个家。
当今年暑假酒店同行们还在盯着OTA上的价格看谁先破价时,没曾想竞争对手悄悄变成了隔壁的洗浴中心。
从去年爆火的“China travel”到今年“24 hour Spas in China”走红,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240小时过境免签,很多省、市外国游客肉眼可见的增加,一些酒店、洗浴中心也多了许多老外的身影。
根据俄新社的数据,今年免签实施首月(9月15日至10月15日),俄罗斯散客游客在中国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1倍。
免签政策推行一个月后,黑龙江省截至10月16日,有约4.6万余名俄罗斯旅客入境,同比增长28.4%,其中免签入境约4.3万余人次。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近段时间哈尔滨的洗浴中心,挤满了外国人,其中很大部分来自免签的俄罗斯。
在文耀看来,现在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已经没有多大障碍,“只要他提前花一点时间了解,用支付宝绑定好银行卡,准备好电话卡,这些都不是问题。”
有趣的是,当我问文耀除了泡澡,国内还有哪些体验让他印象深刻时,出乎我的预料,他脱口出的是清远漂流,加惊叹号的那种。
“漂流对于我来说比较新鲜,虽然我是俄罗斯人,住在白俄罗斯,但在白俄罗斯和俄罗斯我都没有听说有类似的漂流。”
因为外国博主的身份,文耀还受邀来广东拍摄了全运会的相关内容,受其影响身边不少朋友也把来中国旅游提上了日程。
03
话在说回来,外国人扎堆中式“大澡堂”,只是今年中国入境游爆发的一个侧影。
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今年1至8月,免签入境的外国人1589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62.1%,同比上升52.1%。
换算一下,等于今年前8个月,总共约有2559万人次的外国人进入中国。
2559万人次是个什么水平?其实已经可以跟观光立国的日本掰掰手腕了。
根据日本观光厅的数据,2025年1-8月累计访日外国游客数为2838.36万人次,只比同期中国的外国游客多不到300万人次。
作为“中国入境游第一站”的上海,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累计接待入境游客达632.6万人次,达到2024年全年的94.3%。
换句话说,今年上海只用了3个季度,入境游客人次就接逼近了去年全年。
可能很多人会问了,为什么老外人数那么多,街上却看不到几个外国人呢?
说来有趣,前段时间我打车带娃去看医生,网约车司机估摸五十几岁,路上我跟司机师傅闲聊,问他广州的外国游客会不会打网约车。
他说,金发碧眼的白人不多见,倒是很多韩国人和日本人,他们不开口说话,你压根不知道他是外国人。
“上个月,我接到一单,一开始以为是中国人,后面我停好车,他助理过来准备开门,听到他们用日语对话,我马上跑单了,平台扣了我一百多块.......”
抛开司机的民族成见不谈,现实情况是,日、韩以及东南亚游客构成了中国入境游客的基本盘。
这点从上海的入境游客结构上也能看出来:
今年前三季度,来沪韩国游客总数高达61.98万人次,同比增幅达121.09%,是上海入境游客客源国首位,紧随其后的是日本45万余人次,以及美国的38万余人次。
东南亚市场中,增幅榜第二、三位分别是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同比分别增长了106.46%、61.38%。
“过去几年东南亚市场一直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像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这些国家入境中国的游客体量,增长迅速,还有就是俄罗斯市场,相比疫情前提升很快。”桂林唐朝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周晓光告诉笔者。
无独有偶,在刚刚过去的环球旅讯数智论坛·大湾区站上,东呈集团董事长兼CEO吴伟,从酒店层面,也分享了相应的数据。
“今年1-10月份,东呈旗下酒店接待外宾接近110万,总体比去年增长约8%-10%,客源地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南亚,其中印度排第一。”
事实上,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扩大,带来的入境人次大爆发,其影响力也不仅停留在旅游层面。
商务考察、学术交流、探亲访友等等,也构成了入境浪潮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现在一带一路,鼓励企业走出去,山东是重机械大省,这边就有一部分是商务考察的客户,像今年临工做的全球客户节,用了得有近八个英文导游,山东英语导游估计也就三五十个。”
“另外,像印尼那边的孔教以华人为主,山东曲阜作为孔子的故乡,算是他们的必打卡地,这块也有入境的需求。”
在山东入境从业者G总看来,山东作为入境游的下沉市场,在吸引商务客人和海外华人上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无论是去年出圈的成都、重庆、张家界,亦或是今年流行的中式大洗浴等等,可以清晰看到,老外丈量中国的脚步在加快也更接地气。
在笔者看来,入境游的高潮才刚刚开始,对于旅游从业者来说,想要俘获老外的青睐,路径并不复杂,把国内经过检验的的旅行方式重做一遍,翻译成老外能看懂的体验,就能在未来的入境游市场中占得先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