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收到一封警告信:中国已瞄准美国经济命脉,随时可能扣动扳机。
当美国众议院的“中国委员会”甩出一份五十页的报告,声称中国用“关键矿产市场的控制”作武器以扩大其地缘政治影响力时,全世界都感受到了那股熟悉的紧张气氛。这份报告可以说是为不安分的全球矿产市场,添加了一剂新的催化剂。
![]()
【美国机构炮制反华报告,要求脱钩中国稀土】
这份报告中,美国政客使出了惯用的套路,毫不客气地往中国头上扣了个大帽子。报告的核心控诉是:中国通过操纵稀土价格,企图在制造业和地缘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
共和党议员穆莱纳尔甚至绘声绘色地形容,“中国正用装满子弹的枪瞄准美国经济”。当然,这一动作也得到了民主党资深议员的支持。可是,真相果真如此简单吗?
先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中国的立场。多年来,中国一直强调,稀土出口管制不过是完善本国出口管理体系的一种正常举措,是大国应有的担当。
但不可忽略的是,稀土行业的专家也指出,美国等西方国家如果想摆脱对华依赖,并不会那么容易。毕竟,中国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技术和产业经验,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被顶替的。
![]()
【特朗普政府一直想脱钩中国稀土】
翻看近年来美国的政策动向,无论是拜登政府还是特朗普政府,都对削弱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主导地位表现出浓厚兴趣。
而“中国委员会”自2023年成立以来,一直在各种“反华”议题中推波助澜,把“与中国经济脱钩”作为重要任务,还成立了“两党政策工作小组”,试图抗衡中国对矿产供应链的地位。
而这场关于稀土资源的纷争,其实是一场更大棋局中的一部分。在这出戏中,伦敦金属交易所也被牵扯进来。美国调查组声称,由于伦敦金属交易所归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所有,因此交易所的价格是否真实反映全球供需值得怀疑。
可交易所方面则坚决表示,他们的运作完全遵循英国法律,价格是由国际参与者的透明交易活动决定的。
![]()
【美国机构开始胡乱攀咬】
此外,报告附带的13项政策建议,包括实施价格管制和扩大政府对价格报告机构的监管,多少显得有些急迫,而其中未能提供明确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
尽管如此,这些措施无疑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关注,进一步质疑中国对于关键矿产市场的影响力。
然而,就在中方宣布暂停对镓、锗、锑、石墨等关键矿产的出口限制后,又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这一决定有效期截至明年11月27日,选择用“暂停”而非“取消”这样的字眼,显然是在给美国提个醒:这只是暂时性的,如果谈判没有结果,随时可能收回。
美国一直绞尽脑汁试图摆脱中国稀土的束缚,然而,事实却并不如人意。特朗普政府已经展开了大规模的“找矿”行动,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频繁互动,甚至在中亚地区大手笔投资,试图打通一条新的供应链。
![]()
【特朗普政府全世界找稀土】
可是,稀土开采不是件易事,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即便美国鼓足劲头去扩产,也难以避免中途可能出现的供应链中断。
根据大西洋理事会的研究,即使美国国内有储备,要开发新矿仍需长达十年的时间,而这期间还要面对环保组织层层阻挠。因此,美国不得不继续依赖外部合作。
但这里存在一个尴尬的问题:许多潜在的合作伙伴同样对中国稀土有高度依赖。换句话说,就算美国绕过中国直接从这些合作方购买稀土,实际上又何尝不是在变相购买中国稀土呢?
而中国此次适时调整出口管制政策,实则是一着深谋远虑的妙棋。美国虽然嘴上喊着要“摆脱依赖”,但实际操作中,却不得不在规划自身供应链的同时继续使用中国的低成本稀土。
![]()
【美国内部党争不断】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建设自己的供应链耗时且昂贵,加之美国内部党争不断,政策的延续性也不敢保证。
对中国而言,这段时间是一个窗口期。美国的科技和产业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并没有绝对优势,而稀土不过是筹码之一。拖得越久,中国在科技和产业上的突破就越有机会领先。届时,美国还能施展的压制手段将所剩无几。
针对美国一直以来对关键矿产依赖的抱怨,中国的松绑让其意识到短期内难以改变这种状态,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这场博弈远比表面看到的复杂得多,而其中隐藏的悬念,也仅仅是迈向更大斗争的开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