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前言·】——》
糖尿病这个病,以前都说是老年人的事儿,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开始中招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咱们国家成年人里每10个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而隔壁的日本,这些年患病率不但没涨,反而还在往下降。
同样都是亚洲人,吃的东西也差不多,这差距是怎么来的?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太一样。
体检这件小事,藏着大学问
日本人从1980年代开始,就把糖尿病筛查当成了常规操作。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就是能在血糖刚开始升高,还没到糖尿病那个程度的时候,就发现问题。
这个阶段医学上叫"糖尿病前期"。血糖已经比正常人高了,但还没到确诊的标准。
这时候稍微调整一下生活习惯,血糖很可能就降回去了。日本人就是抓住了这个窗口期,早发现早干预。
![]()
咱们这边呢,很多人都是等到出现症状了才去医院。
什么口渴得厉害,老想喝水,体重莫名其妙往下掉,这时候去查,血糖往往已经高得吓人。
这个阶段想控制住,难度就大多了。有数据显示,咱们国家糖尿病患者里,大概一半的人压根不知道自己有病。这就是早期筛查没做好的结果。
![]()
日本政府还专门给40岁以上的人免费测腰围、查血糖。
测腰围干嘛?因为腰围大说明内脏脂肪多,这跟糖尿病关系特别大。
他们把这些数据都记录下来,年年对比,稍微有点苗头就提醒你注意。这种重视程度,确实值得咱们学习。
![]()
动起来比你想象的重要
日本人爱走路是出了名的。不是专门去健身房,就是日常生活里走得多。
走路这个动作看着简单,对血糖控制可不简单。肌肉动起来就要消耗能量,这能量从哪来?就是血液里的糖。
运动得越多,血糖消耗得越快。长期坚持运动,还能让身体对胰岛素更敏感。说白了,就是同样的胰岛素,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
《柳叶刀》上发表过研究,说每天快走30分钟,坚持下去能把糖尿病风险降低40%。
这个数字可不小。快走是什么概念?就是走得比平时稍微快点,走的时候能说话,但唱歌就有点喘。
这个强度大多数人都能做到。
![]()
咱们这边很多人忙着上班、带孩子、应酬,运动这事儿总往后放。
有人说没时间,有人说太累。其实不用专门抽时间去健身房,把车停远点,多走几步,爬楼梯代替坐电梯,这些小习惯积累起来,效果也不差。
关键是得动起来,别总坐着。
![]()
吃饭顺序也能影响血糖
日本人吃饭有个习惯,先喝汤或者先吃点小菜,然后吃肉,最后才吃米饭。这个顺序不是讲究礼仪,是真的对血糖有好处。
道理其实挺简单。先吃蔬菜,蔬菜里的膳食纤维会在胃里形成一层保护膜。这层膜能减慢后面吃进去的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
碳水吸收慢了,血糖升得就没那么快。再加上蔬菜本身热量低,还能增加饱腹感,自然就少吃点主食。
![]()
吃肉放在中间也有讲究。蛋白质消化得慢,也能延缓血糖上升。
等这些都下肚了,再吃米饭、面条这些主食,血糖的波动就平稳多了。
有研究专门对比过,同样的饭菜,先吃菜再吃饭,餐后血糖能比直接吃饭低20%到30%。
![]()
咱们平时吃饭,很多人习惯先扒拉几口米饭,或者边吃菜边吃饭,菜饭一起下肚。
这样吃,碳水化合物进入身体特别快,血糖蹭蹭往上窜。时间长了,胰腺负担重,出问题的概率就高。
这么简单的办法,效果却实实在在。下次吃饭的时候,不妨试试先夹几筷子青菜,再动别的。
![]()
睡眠和情绪比你想的更致命
很多人觉得少睡点没啥,补一觉就好了。实际上睡眠不足对血糖的影响特别大。
睡不够会让身体分泌更多的皮质醇。这个激素一多,胰岛素的效果就打折扣。说白了,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那么敏感了,血糖自然就高。
有研究发现,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比睡够7到8小时的人高出一倍多。
![]()
日本人对睡眠很重视。
虽然他们工作压力也大,但很多公司鼓励员工午休时候眯一会儿,晚上也尽量按时回家。
他们觉得休息好了才能工作好,这个观念比较普遍。
![]()
压力也是个大问题。
长期焦虑、紧张,身体会一直处于应激状态。这种状态下,血糖会持续偏高。
日本人喜欢泡温泉、散步、做园艺,这些活动看着简单,其实都是在缓解压力。
![]()
咱们这边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习惯了紧绷的状态。
工作忙完了还要操心家里的事,哪有时间放松?但身体不是机器,一直绷着早晚要出问题。
每天哪怕抽10分钟,听听音乐,发发呆,也比一直紧张着强。
改变习惯才是根本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个道理:糖尿病不是单纯靠少吃糖、少吃饭就能预防的。它跟整个生活方式都有关系。
日本人把糖尿病控制住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特效药,也不是基因比咱们好。
就是因为他们把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习惯,一点一点做到了位。
![]()
早检查,早发现,每天多走几步,吃饭换个顺序,早点睡觉,心态放平和一点。
这些事儿单独看都不难,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护体系。
咱们很多人知道这些道理,但做起来就打折扣。
![]()
今天想起来走几步,明天又坐着不动了。这周吃饭注意了顺序,下周又忘了。偶尔做一次没用,关键是要坚持。
血糖这个东西,升上去容易,降下来难。等到真的确诊了糖尿病,再想控制就得花更多精力,还得吃药甚至打胰岛素。
与其到那时候后悔,不如现在就开始调整。
![]()
《——【·结语·】——》
糖尿病这个病,年龄越来越不是问题,生活习惯才是关键。日本人能做到的,咱们也能做到。
不需要多高深的医学知识,不需要花大价钱,就是把生活中这些小细节注意起来。
定期查查血糖,没事儿多走走,吃饭换个顺序,早点上床睡觉,心情别太紧张。这些事儿做好了,血糖自然就稳了。
![]()
信息来源: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 3. 《柳叶刀》医学期刊 4. 日本厚生劳动省官网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