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证据确凿的扫黄行动,本应是净化社会风气的正义之举,却在权力与金钱的交易中变了味。盘锦市公安局兴隆台分局某派出所原副所长姜某,利用执法权上演的"收钱放人事",不仅让法律尊严蒙尘,更给社会秩序带来了难以挽回的伤害。
![]()
2023年8月18日,辅警赵某在涉黄微信群中发现关键线索,及时向时任派出所副所长的姜某汇报了辖区某宾馆的卖淫活动。姜某带队赶赴现场,当场抓获组织卖淫的惯犯韩某与卖淫女马某,现场检查的手机证据清晰印证了二人的违法事实。然而,这本该启动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却在5万元现金的交易中戛然而止。姜某明知韩某此前已因容留、介绍卖淫罪两次获刑,属于屡教不改的累犯,仍在收受贿赂后擅自释放二人,未做任何案件记录,未开展任何侦查活动,将执法流程彻底异化为权力寻租的工具。
![]()
直至东窗事发,姜某虽主动退缴了5万元赃款及45.9元利息,但其徇私枉法的行为已构成严重犯罪。2025年10月30日,盘山县人民法院以徇私枉法罪判处其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而被其放走的韩某,在此后数月内继续大肆组织卖淫活动,最终因组织卖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这一后续结果更凸显了姜某行为的危害性——一次权力寻租,换来的是违法者的嚣张跋扈与社会秩序的持续受损。
姜某案绝非个例,它撕开了少数执法者"为钱执法"的丑陋面纱。这些手握执法权的公职人员,本应是法律的守护者、正义的践行者,却将公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摇钱树",把执法办案当成"待价而沽"的生意。在他们眼中,法律的威严、职业的操守都抵不过金钱的诱惑,执法不再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而是满足个人贪欲的捷径。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比涉黄违法本身更具破坏性。
其造成的社会恶果显而易见。从个体危害来看,执法者的包庇纵容让违法者更加有恃无恐,韩某从"刚出狱即再犯"到"被释放后持续作案"的轨迹,正是对这种纵容的直接回应;从社会影响来看,5万元就能撬动执法底线,会让公众对法律的公正性产生深刻质疑,当人们意识到"金钱能打通权力关节",对司法系统的信任便会土崩瓦解;从社会秩序来看,涉黄违法活动滋生各类衍生犯罪,破坏公序良俗,而执法者的"保护伞"行为,无疑让社会治理的防线形同虚设,给社会治安埋下更大隐患。
执法权是人民赋予的公器,绝非个人谋私的私产。姜某的结局警示我们,执法者一旦逾越法律红线,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终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而要杜绝"执法为钱"的乱象,不仅需要对执法腐败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更要筑牢制度防线——通过执法全程电子留痕、强化异地审查机制、健全内部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试图以权谋私者无处遁形。
唯有执法者敬畏法律、坚守底线,才能守护好社会的公平正义;唯有制度防线坚不可摧,才能让"执法为人民"的承诺落到实处。姜某案的教训深刻而沉重,它时刻提醒着每一位执法者:权力是责任,不是特权;法律是底线,不可逾越。任何将执法权与金钱挂钩的行为,最终都会被钉在耻辱柱上,付出应有的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