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市场再次上演惊心动魄的过山车行情。
10月21日,国际金价单日闪崩6.3%,两天内市值蒸发超过2.5万亿美元,而就在暴跌前一周,金价刚触及4381美元/盎司的历史峰值。
2025年10月21日将成为全球黄金投资者铭记的日子。
现货黄金价格从历史高位急速坠落,单日暴跌6.3%,创下12年来最大单日跌幅记录。
市场恐慌情绪如同病毒般蔓延,纽约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员们目睹了黄金价格如自由落体般下坠。
![]()
在暴跌前一周,市场本已显现不祥之兆。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COMEX黄金期货的投机净多头持仓达到15万手,处于2011年以来最高水平。
这种拥挤的交易格局一旦逆转,立即引发踩踏式抛售。
技术层面早已发出预警。 自2010年以来,每次黄金价格触及三倍标准差上限后均出现回调,本轮上涨恰好触及该临界点。
同时黄金ETF隐含波动率急剧飙升,这通常预示着短期趋势耗尽。
这场暴跌的导火索源自地缘政治局势的缓和信号。
10月下旬,俄乌停战预期升温,中美贸易摩擦出现缓和迹象,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释放关税谈判积极信号。
这些消息导致避险情绪降温,黄金的避险属性被削弱。
与此同时,美元指数反弹至99区间上方,10年期美债收益率回升至4.020%,对金价形成双重压制。
![]()
更关键的是,本轮上涨主要由投机性资金推动,而非各国央行购金。
数据显示,9月以来的上涨行情主要发生在欧美交易时段,亚洲时段仅跟涨,表明稳定性较强的央行资金并未参与这场疯狂。
回顾2025年初以来,国际金价累计涨幅高达66%,自2022年底以来累计上涨约170%。
这种抛物线式上涨本身就需要技术性回调来释放风险。
在黄金市场的剧烈波动中,投资者命运出现巨大分化。
一位00后女孩张甜在暴跌中凭借30万贷款加杠杆操作,一个月内赚取7万元收益。
而另一位95后投资者小林却因5倍杠杆重仓黄金期货,8万本金一夜归零。
这场暴跌背后,是华尔街机构与普通投资者之间一场不对等的博弈。
暴跌后不久,首批抛售者陷入后悔潮。
一位投资者在905元/克抛售200克金条,9天后金价反弹至950元/克,扣除回购溢价后损失超1万元。
杭州一用户在金价920元/克时抛售,次日涨至950元/克,单日少赚近5万元。
![]()
借贷购金者因暴跌恐慌抛售,后续反弹导致他们“深夜失眠,像丢掉到嘴的肉”。
这些案例揭示了普通投资者在黄金市场中的典型脆弱性。
与国际金价暴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品牌金饰价格表现出惊人韧性。
周大福的黄金报价一度接近1300元/克的关口,近日才出现小幅回落迹象。
这种价格背离源于两套不同的定价逻辑。
国际金价由“投资逻辑”主导,而国内品牌金价则由“金料价+工费+溢价”构成。
品牌金店很少直接降价,更倾向于通过赠品、积分、活动等方式消化波动。
价格的稳定与上行,本身也是品牌维持高端形象的一部分。
10月29日,财政部与国家税务局联合发布《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标志着中国黄金市场自2002年以来最重大的税收制度改革。
深圳水贝市场在经历短暂定价混乱后,将大盘价在国内金价基础上上浮近7%,恰好抵消了新增税收成本。
当普通投资者为短期波动焦虑时,全球央行已经连续15个季度净购入黄金。
这种持续15年的购金趋势与散户的追涨杀跌形成鲜明对比。
2025年三季度全球黄金总需求达1313吨,创下新高,其中央行购金与金条金币投资构成核心支撑。
仅中国央行在2025年前四个月累计增持黄金48万盎司。
![]()
央行购金潮背后是更深层的货币体系变革。
自2022年起,全球央行每年净购入黄金超过1000吨,其中约六成用于替代美债资产。
黄金在各国央行储备中的占比(23%)现已首次超过美债。
这种结构性需求与投机性交易的差异,揭示了黄金市场的多重面孔:一方面是央行长期战略配置,另一方面是投机资金的短期博弈。
在黄金价格高位震荡的背景下,黄金ETF成为普通投资者的新选择。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黄金ETF增仓量高达79吨,较2024年同期大幅增长164%,总持仓量创下历史新高。
截至11月12日,黄金ETF(159934)流通规模高达332.46亿元,较2024年3月飙升五倍之多,成为全市场流动性较好的主力基金之一。
黄金税收新政进一步强化了黄金ETF的优势。
新政首次从税收角度将黄金交易明确划分为投资性、非投资性两类。
通过上金所等平台交易的标准化黄金继续享受税收优惠,而非交易所渠道则需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
这使得黄金ETF作为投资上金所现货黄金的工具,其价格紧随金价波动,且符合新政鼓励的方向,继续享受税收免征待遇,成为普通投资者更便捷、成本更低的渠道选择。
黄金市场这场暴跌暴露出一个本质问题:在美元信用体系重构的宏大叙事下,黄金究竟是长期价值储备工具,还是资本博弈的短期筹码?
当全球央行连续15个季度默默吸金,当美国债务总额攀升至38万亿美元,黄金的货币属性正在重新被唤醒。
面对未来,一个争议逐渐浮出水面:当黄金不再是传统的避险港湾,而成为机构与散户博弈的战场,普通投资者是该跟随央行步伐长期持有,还是继续在波动中寻找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