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新闻网)
转自:邯郸新闻网
“引擎”发力,护航经济稳健前行
“十四五”以来,我市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2442.76亿千瓦时。特别是今年1至9月,我市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460.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29%,展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
用电量,被视作经济社会运行的“晴雨表”“风向标”。透过“十四五”时期这一数据的变化,我们看到一个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创新活力迸发的邯郸。
“十四五”期间,我市持续推进电网建设、优化供电服务、突破科技创新、助力新能源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电动力”。
![]()
“十四五”期间,我市持续完善网架结构,建强电网“大动脉”,有力促进了电力资源在全市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图为我市的一处输电线路。 魏琦 摄
筑牢供电保障网,助推项目落地见效
“十四五”时期,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国网邯郸供电公司紧密对接全市发展大局,聚焦钢铁行业“退城进园”等重点任务,持续强化工程前期管理,主动对接政府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建立动态项目储备库和市县联动帮代办体系,推动重大项目早接电、早投产。
在河北太行钢铁集团二期重组搬迁改造项目中,供电公司全程靠前服务,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在电力保障有力支撑下,该项目于2023年11月全面投产,成为邯郸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样本。
随着我市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集聚加速,供电服务保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位于邯郸工业园区的武安飞地经济产业园内,立讯精密(邯郸)新能源汽车电子配件制造产业园的多条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
“在配套电力工程高效推进下,提前一个季度顺利投产。”该产业园用电负责人王江波说。项目推进过程中,国网邯郸供电公司加入政府工作专班,联合多部门协同解决跨区县审批、路径规划等12项关键问题。供电公司创新实施“双前期并行办理”机制,将供电方案编制与线路迁改、物资协调与施工准备同步推进,有效压缩前期流程时间。同时,抽调专业骨干组成“技术智囊团”,助力园区配套的110千伏代召变电站2条10千伏线路提前3个月投运,有力保障了企业用电需求。
“十四五”期间,我市电网建设越铺越密,主城区“1+4”变电站全部落地(核心区域首座220千伏市中站,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投运4座110千伏变电站),并建成500千伏冶陶扩建、220千伏高壁扩建等工程,有效支撑了钢铁企业“退城进园”、电厂搬迁等城市发展需求。
搭建阳光业扩平台,助推绿色转型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市以强烈的历史担当、责任担当,大力推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让新型工业化在邯郸展现蓬勃生机。
围绕全市钢铁产业绿色转型对供电服务提出的新要求,今年,邯郸供电公司打造阳光业扩平台,构建起业扩全流程“节点化、线上化、可视化”管控体系。
![]()
“十四五”时期,我市加快电网建设,全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图为位于魏县境内的变电站。魏琦 摄
“通过‘网上国网’APP程序了解到,高压新装业务提前7天就办结了,为项目投产争取了宝贵时间。”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机电科科长苗宁宇表示。
据悉,阳光业扩平台通过联动调度、营销等6个专业部门,实现业扩各环节进度实时获取、在线流转、全程可溯。客户可通过“网上国网”APP实时查看进度,供电公司员工利用“一键查询”快速定位堵点,管理人员则借助“全景看板”实时监控办理质效,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问题。
“目前平台已实现高压单电源、双电源业扩报装业务全覆盖。”邯郸供电公司营销服务中心主任闫高飞介绍,平台运行以来,累计服务重要项目和企业397个,高压业扩平均办理时长压缩26%。
推出“电e金服”,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十四五”期间,我市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双碳”战略布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曲周河南疃镇,河北商宇充电有限公司的智能充电桩矩阵整齐排列,熠熠生辉。但在企业计划扩建充电站时,一度面临融资难题。
“传统贷款审批慢,难以应急。供电部门用电力数据为我们‘增信’,很快就拿到了200万元周转资金。”商宇充电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书军感慨道。依托国家电网“电e金服”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国网邯郸供电公司联合金融机构创新推出融资产品,以电力数据作为授信参考,有效缓解了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电e金服”服务驿站团队定期走访企业,建立服务台账,通过将企业的用电量、缴费记录等信息推送至银行,帮助银行基于真实数据审批额度,实现以纯信用方式快速放款。
“电力数据真实可靠,为我们提供了动态风控视角,有助于为客户提供更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中国建设银行曲周支行业务部经理霍瑞昊表示。
获得贷款后,河北商宇充电有限公司计划在原有1800千瓦功率基础上,新建10台总功率2000千瓦的大型一体化直流充电桩,为新能源重卡车主提供更智能、安全、高效的充电服务。
“我们通过分析企业用电稳定性、能效水平等数据,为银行提供精准画像,助力民营中小微企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国网邯郸供电公司财务部负责人汪霞说。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44家民营中小微企业通过该产品获得贷款1.27亿元。
记者手记
电,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能源商品属性。在我市,它更像是城市跳动的脉搏,是感知经济冷暖的“晴雨表”,更是驱动产业升级、服务社会民生的暖心力量。
这份力量,体现在它的超前与主动。在传统认知里,供电服务往往是“用户申请、电力接入”的响应模式。在我市,我们看到的是国网供电人“向前一步”的担当,电力保障不再是项目落地后的配套,而是成为规划之初就深度介入的先行。这种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嵌入的角色转变,正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精髓所在,它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为项目抢出了宝贵时间。这份力量,更闪耀着智慧与创新的光芒。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回望来路,电网铁塔与纵横的银线,勾勒出的是城市发展的硬朗骨架;而精准高效的服务与充满人文关怀的创新,则为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电动力”。电力“引擎”的持续发力,护航的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数字,更是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未来。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李艺璇
通讯员 齐晓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