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年相亲遭姑娘嫌弃穷,我默默劈完柴离开,次日她竟上门求亲

分享至

1989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都要寒冷。

北风卷着残雪在黄土坡上打着旋,刮得人脸上生疼。

袁高懿裹紧那件洗得发白的军大衣,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等人。

他今天要去相亲,对象是县城机械厂技术骨干赵永福的独生女董慕青。

这门亲事是远房表姨于桂芳极力促成的,说对方家境好、模样俊。

但袁高懿心里清楚,自家这三间土坯房和卧病在床的母亲,怕是高攀不上。

他搓了搓冻得通红的手,呵出一口白气。

远处,于桂芳矮胖的身影出现在小路的尽头,步履匆忙。

袁高懿深吸一口气,抬脚迎了上去。

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去,将会在他平静的生活里激起怎样的涟漪。

更不会想到,那堆看似普通的柴火,竟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01

于桂芳裹着一条红围巾,脸被寒风吹得通红。

她快步走到袁高懿面前,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眉头微蹙。

"高懿啊,你就穿这身去相亲?"

袁高懿低头看了看自己褪色的军大衣和打着补丁的棉裤,没有说话。

于桂芳叹了口气,从布兜里掏出一件半新的蓝色中山装。

"这是我儿子的,你试试合不合身。"

袁高懿犹豫了一下,接过衣服,手指触到细腻的布料,微微颤抖。

他在老槐树后换上新衣,顿时显得精神了许多。

于桂芳满意地点点头,又递过一双黑色皮鞋。

"快换上,咱们得赶紧,别让人家等急了。"

袁高懿笨拙地系着鞋带,手心沁出细密的汗珠。

去县城的路上,于桂芳絮絮叨叨地交代着注意事项。

"董家是体面人家,慕青那姑娘心气高,你说话注意些。"

袁高懿默默听着,目光望向远处灰蒙蒙的山峦。

两个小时后,他们终于抵达县城南区的机械厂家属院。

红砖楼房整齐排列,与袁高懿住的土坯房形成鲜明对比。

于桂芳在一栋三层小楼前停下,整理了一下被风吹乱的头发。

"到了,就是这家。"

袁高懿抬头望去,二楼的阳台上晾着几件鲜艳的衣裳。

他的心跳突然加速,像是要跳出胸膛。

于桂芳看出他的紧张,拍了拍他的肩膀。

"别怕,董家父母都是通情达理的人。"

楼梯间里弥漫着炒菜的香味,袁高懿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他这才想起,为了赶路,连早饭都没吃。

于桂芳在201室门前停下,深吸一口气,敲响了房门。

开门的是个中年妇女,系着围裙,手上还沾着面粉。

"桂芳来啦,快请进。"

于桂芳笑着介绍:"这是董慕青的母亲李素珍。"

袁高懿连忙躬身问好:"阿姨好。"

李素珍打量了他几眼,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

"快进来坐,外面冷。"

客厅里温暖如春,煤炉子烧得正旺。

袁高懿拘谨地坐在沙发边缘,双手不知该放在哪里。

茶几上摆着一盘水果糖,糖纸在灯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泽。

这是他第一次走进县城人家的客厅,一切都显得那么新奇。

李素珍给他们倒了茶水,茶叶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

"老赵在厂里加班,一会儿就回来。慕青在屋里换衣服,马上出来。"

于桂芳接过茶杯,笑着寒暄:"慕青最近工作忙不忙?"

"在纺织厂当会计,清闲得很。"李素珍的语气带着几分骄傲。

里屋传来轻微的响动,袁高懿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

门帘掀开,一个穿着红色毛衣的姑娘走了出来。

袁高懿只觉得眼前一亮,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董慕青梳着两条乌黑的辫子,皮肤白皙,眼睛又大又亮。

她淡淡地扫了袁高懿一眼,嘴角微微下撇。

"妈,我出去买点东西。"

李素珍急忙拉住她:"客人来了,怎么还要出去?"

于桂芳赶紧打圆场:"年轻人害羞,理解理解。"

董慕青不情愿地坐在对面的椅子上,低头玩着自己的辫梢。

袁高懿鼓起勇气开口:"听说你在纺织厂工作?"

"嗯。"董慕青头也不抬,声音冷淡。

气氛一时有些尴尬,于桂芳急忙岔开话题。

"高懿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能干,还会修理农机呢。"

李素珍附和道:"有手艺好啊,到哪都饿不着。"

董慕青突然抬起头,直视袁高懿:"你现在做什么工作?"

"种地,农闲时打点零工。"袁高懿老实回答。

董慕青轻轻"哦"了一声,眼神中的轻视更加明显。

袁高懿感到脸上一阵发热,端起茶杯掩饰尴尬。

茶水太烫,他差点失手打翻茶杯。

董慕青见状,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袁高懿低下头,盯着自己粗糙的手掌出神。

这双手能犁地、能修机器,此刻却显得如此笨拙。

02

窗外传来自行车的铃声,李素珍起身去开门。

"是老赵回来了。"

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人走进来,带着一身寒气。

他脱下棉帽,露出花白的头发,目光锐利有神。

于桂芳赶紧拉着袁高懿站起来:"赵师傅回来了。"

赵永福点点头,目光在袁高懿身上停留片刻。

"坐吧,别客气。"

他的声音洪亮,带着工厂里练就的威严。

董慕青见到父亲,态度明显活泼了许多。

"爸,今天怎么这么晚?"

"厂里机器出了故障,刚修好。"赵永福揉了揉太阳穴。

李素珍端上热茶,赵永福喝了一口,看向袁高懿。

"小伙子多大了?"

"二十五。"袁高懿恭敬地回答。

"家里几口人?"

"就我和母亲。"

赵永福点点头,继续问道:"听说你会修农机?"

"跟邻村的老师傅学过几年,简单的故障能处理。"

谈到熟悉的话题,袁高懿的语气自然了许多。

董慕青突然插话:"修农机能挣多少钱?"

袁高懿愣了一下,老实回答:"一次挣块儿八毛的,不固定。"

董慕青轻轻哼了一声,转头对父亲说:"爸,厂里不是要招临时工吗?"

赵永福皱眉看了女儿一眼,没有接话。

李素珍急忙招呼大家吃饭,打破了尴尬的气氛。

餐桌上的菜肴很丰盛,有鱼有肉,还有白面馒头。

袁高懿很久没吃过这么好的饭菜,却食不知味。

董慕青坐在他对面,小口吃着饭,姿态优雅。

她偶尔抬头看他一眼,目光中带着审视。

于桂芳努力活跃气氛,不停夸赞董慕青。

"慕青真是越来越水灵了,工作又好,提亲的人怕是踏破门槛了吧?"

李素珍笑道:"这孩子挑得很,相了几个都不满意。"

赵永福给袁高懿夹了一筷子菜:"多吃点。"

袁高懿连忙道谢,手心的汗濡湿了筷子。

饭后,李素珍收拾碗筷,董慕青起身帮忙。

袁高懿想搭把手,被赵永福拦住了。

"让她们忙吧,咱们说说话。"

赵永福问了袁高懿一些农机修理的问题。

袁高懿对答如流,显示出扎实的技术功底。

赵永福眼中露出赞赏的神色,点了点头。

这时,董慕青从厨房出来,擦了擦手。

"妈,我去王丽家拿编织花样。"

李素珍从厨房探出头:"这么冷的天,明天再去吧。"

"说好了今天去的。"董慕青说着就要往外走。

于桂芳赶紧给袁高懿使眼色:"让高懿陪你去吧。"

董慕青停下脚步,眉头微蹙:"不用,就在隔壁楼。"

袁高懿站起身:"天黑路滑,我送你过去吧。"

董慕青看了他一眼,没有反对,径自朝门口走去。



03

夜幕降临,家属院里的路灯发出昏黄的光。

董慕青走在前面,脚步轻快,红色毛衣在夜色中格外醒目。

袁高懿落后两步跟着,不知该说些什么。

寒风卷起地上的积雪,打在脸上生疼。

董慕青突然停下脚步,转身看着他。

"你知道我为什么同意相亲吗?"

袁高懿摇摇头,心跳莫名加快。

"因为我妈说你家虽然穷,但人老实本分。"

她的语气平静,却像针一样扎在袁高懿心上。

"但是我觉得,老实本分不能当饭吃。"

袁高懿沉默着,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董慕青继续往前走,声音飘散在风里。

"我想要的生活,你给不了。"

到了王丽家楼下,董慕青头也不回地上去了。

袁高懿站在寒风中,看着她消失在楼道里。

回去的路上,他走得很慢,心里五味杂陈。

经过董家楼下时,他注意到院角堆着一捆柴火。

柴火显然是新砍的,还没有劈开。

袁高懿想起母亲常说的话:人穷不能志短。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朝董家院子走去。

柴火堆旁靠着一把斧头,刃口有些钝了。

袁高懿挽起袖子,拿起斧头试了试手感。

斧头落下,木柴应声裂开,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专注地劈着柴,仿佛要把所有的委屈都发泄出来。

木屑飞扬,汗水顺着额头流下,很快在寒风中变冷。

不一会儿,柴火就堆成了整齐的小山。

袁高懿用袖子擦了擦汗,感到一阵轻松。

这时,董家的门开了,李素珍探出头来。

"是高懿啊,怎么在劈柴?快进屋暖和暖和。"

袁高懿放下斧头,勉强笑了笑:"阿姨,我该回去了。"

李素珍看到堆好的柴火,惊讶地睁大眼睛。

"这孩子,快进来喝口热水再走。"

袁高懿摇摇头:"不了,天晚路远。"

他朝李素珍鞠了一躬,转身走进夜色中。

董慕青从王丽家回来时,正好看到他的背影。

她走到院角,看着劈好的柴火,愣了一下。

李素珍站在门口,叹了口气:"多实在的孩子。"

董慕青撇撇嘴:"就会干这些粗活。"

"粗活也是活,总比油嘴滑舌强。"李素珍难得地严厉。

董慕青没再说话,低头进了屋。

赵永福坐在客厅看报纸,抬头看了女儿一眼。

"人走了?"

"嗯。"董慕青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

于桂芳站起身:"时间不早了,我也该回去了。"

李素珍送她到门口,小声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高懿是个好孩子,就是家底薄了些。"

李素珍叹了口气:"慕青这性子,真是愁人。"

寒风中,于桂芳裹紧围巾,快步朝车站走去。

她心里明白,这门亲事怕是成不了。

04

袁高懿回到家时,已是深夜。

三间土坯房孤零零地立在村头,窗户透出微弱的灯光。

母亲朱瑞珍还在等他。

"妈,你怎么还没睡?"

朱瑞珍从炕上坐起来,咳嗽了几声。

"等你回来。相亲怎么样?"

袁高懿脱下中山装,仔细叠好。

"还行,人家是县城姑娘,眼光高。"

朱瑞珍摸索着下炕,要给儿子热饭。

袁高懿拦住她:"我吃过了,您快休息吧。"

灶台上温着一碗玉米粥,已经凉透了。

袁高懿就着咸菜,三两口喝完了粥。

朱瑞珍看着儿子,眼中满是心疼。

"桂芳说那姑娘在纺织厂工作,人长得也俊。"

袁高懿勉强笑了笑:"是挺俊的。"

他打来洗脚水,帮母亲洗脚。

朱瑞珍的脚上布满老茧,那是常年劳作的痕迹。

"要是成了,你就能搬去县城住,妈也放心。"

袁高懿低头搓着母亲的脚,鼻子有些发酸。

"妈,我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

朱瑞珍摸摸儿子的头:"妈相信你。"

夜深了,袁高懿躺在炕上,久久不能入睡。

董慕青轻蔑的眼神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他想起父亲去世时,母亲一个人拉扯他长大。

想起为了省学费,母亲熬夜做针线活的身影。

想起邻居们的闲言碎语,说袁家这辈子翻不了身。

眼泪无声地滑落,浸湿了枕头。

第二天一早,袁高懿照常起床干活。

他要把地里的玉米秆砍了,准备过冬的柴火。

朱瑞珍的身体不好,他得多准备些柴火。

邻居王大叔路过地头,笑着打招呼。

"高懿,听说昨天去相亲了?"

袁高懿擦了把汗:"嗯。"

"县城姑娘眼光高,不成也别往心里去。"

袁高懿点点头,继续干活。

锋利的镰刀划过枯黄的玉米秆,发出沙沙的响声。

他干得很卖力,仿佛这样就能忘记昨天的难堪。

中午回家吃饭时,于桂芳来了。

朱瑞珍热情地招呼她吃饭,于桂芳推辞不过。

饭桌上,于桂芳欲言又止。

"董家那边...还没回话。"

朱瑞珍笑道:"不急,让孩子们多想想。"

袁高懿默默地吃着饭,一言不发。

于桂芳看着他,叹了口气。

"高懿,姨再给你介绍别的姑娘。"

"谢谢姨,我现在不想考虑这些。"

于桂芳还想说什么,最终只是摇了摇头。

饭后,袁高懿去邻村帮人修拖拉机。

他技术好,收费低,附近村里的人都爱找他。

拖拉机的主人递给他一支烟,他摆手拒绝了。

"抽烟耽误干活。"

主人笑道:"你这手艺,在县城开个修理铺多好。"

袁高懿没说话,专注地拧着螺丝。

他何尝不想,可是开铺子需要本钱。

傍晚回家时,他发现母亲不在家。

邻居说看见她往山上去了。

袁高懿急忙上山寻找,在松树林里找到了母亲。

朱瑞珍正在捡松枝,背篓里已经装了大半。

"妈,你身体不好,怎么又上山了?"

朱瑞珍直起腰,笑了笑:"活动活动筋骨。"

袁高懿接过背篓,沉得他差点没站稳。

"这些松枝够烧几天了,明天别再来了。"

下山的路很陡,袁高懿小心地扶着母亲。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05

董家客厅里,气氛有些凝重。

赵永福放下报纸,看了女儿一眼。

"袁高懿那孩子,我觉得不错。"

董慕青正在织毛衣,头也不抬。

"除了会干粗活,还有什么长处?"

李素珍插话:"人家临走还把柴火给你劈了。"

"那是他自知条件差,想讨好我们。"

赵永福皱起眉头:"你怎么变得这么势利?"

董慕青放下毛衣针,语气激动。

"爸,你愿意我嫁到农村住土坯房吗?"

"当年我和你妈结婚时,住的也是土坯房。"

"那是什么年代?现在都改革开放了!"

李素珍打圆场:"好了好了,再商量商量。"

于桂芳这时敲门进来,脸上带着尴尬的笑。

"董师傅,李姐,有件事我得说说。"

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

于桂芳搓着手,欲言又止。

"那天高懿劈的柴火...其实有来历。"

董慕青挑眉:"什么来历?"

"那捆柴是高大姐亲自上山砍的。"

李素珍惊讶道:"朱大姐身体不好,怎么还上山?"

于桂芳叹了口气:"她说第一次相亲不能空手。"

"又买不起像样的礼物,就去砍了捆柴。"

"还说董家烧煤球,这柴火可以引火用。"

董慕青愣住了,手中的毛衣针掉在地上。

于桂芳继续说:"高大姐那天发着烧,硬是上了山。"

"回来就病倒了,躺了两天才好转。"

赵永福猛地站起身:"你怎么不早说?"

"高大姐不让说,怕给你们压力。"

客厅里一片寂静,只有钟摆的滴答声。

董慕青想起袁高懿劈柴时专注的神情。

想起他粗糙的双手和洗得发白的衣服。

想起自己傲慢的态度和伤人的话语。

她突然站起身,朝卧室走去。

李素珍担心地跟过去,被关在门外。

"慕青,开开门。"

里面传来压抑的哭泣声。

赵永福对于桂芳说:"替我们向高大姐道个歉。"

于桂芳点点头:"高懿那孩子,一句都没抱怨。"

夜深了,董慕青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地板上。

她想起袁高懿离开时的背影,那么孤独。

想起母亲常说:看人要看心,不能只看表面。

她一直以为自己与众不同,不会像世俗人一样势利。

可事实证明,她和那些她看不起的人没什么两样。

羞愧像潮水一样涌来,淹没了她。

第二天清晨,董慕青顶着黑眼圈走出卧室。

李素珍正在做早饭,惊讶地看着女儿。

"怎么起这么早?"

董慕青深吸一口气:"妈,我想再去袁家一趟。"

李素珍手中的锅铲差点掉在地上。

"你说什么?"

"我要去道歉。"董慕青的语气坚定。

赵永福从卫生间出来,听到这句话,愣了一下。

"你想清楚了?"

董慕青点点头,眼中闪着泪光。

"爸,我错了。"

李素珍眼圈红了:"好孩子,妈陪你去。"

"不,我自己去。"董慕青抹了抹眼睛。

她找出于桂芳留下的地址,小心地放进口袋。

这个寒冷的早晨,似乎有什么东西开始融化。

06

于桂芳正在院子里喂鸡,看到董慕青时吓了一跳。

"慕青?你怎么来了?"

董慕青裹着围巾,鼻尖冻得通红。

"于姨,我想请您带我去袁家。"

于桂芳愣在原地,一时没反应过来。

"你去袁家做什么?"

"道歉。"董慕青的声音很轻,但很坚定。

于桂芳放下鸡食盆,擦了擦手。

"高懿那孩子性子倔,怕是..."

"我知道,但我必须去。"

于桂芳看着董慕青通红的眼睛,心软了。

"等我换件衣服。"

去袁家的路上,两人都很沉默。

董慕青第一次走这样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

她的皮鞋沾满了泥浆,裤腿也湿了。

于桂芳想扶她,被她婉拒了。

"于姨,袁高懿是个什么样的人?"

于桂芳想了想:"老实,能干,孝顺。"

"还有呢?"

"村里谁家有困难,他都愿意帮忙。"

于桂芳讲起去年冬天的事。

邻居王奶奶家的房子漏雨,袁高懿主动去修。

修完不要工钱,只说举手之劳。

还有村小学的桌椅坏了,他也是免费修理。

董慕青默默听着,心里更加愧疚。

两个小时后,袁家村出现在眼前。

正是午饭时间,炊烟袅袅升起。

几个孩子在村口玩耍,好奇地看着她们。

于桂芳遇到熟人,停下来打招呼。

"桂芳,这是谁家姑娘?真水灵。"

"县城的亲戚,来找高懿。"

村民意味深长地笑了:"高懿好福气啊。"

董慕青的脸红了,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

袁家院子很整洁,柴火堆得整整齐齐。

一只大黄狗趴在地上晒太阳,见到生人叫了起来。

朱瑞珍从屋里走出来,看到董慕青时愣住了。

"高大姐,慕青来看你了。"于桂芳赶紧解释。

朱瑞珍回过神来,热情地招呼她们进屋。

屋里陈设简陋,但收拾得很干净。

炕上铺着洗得发白的床单,墙上贴着年画。

朱瑞珍要给她们倒水,被董慕青拦住了。

"阿姨,您坐着,我自己来。"

朱瑞珍受宠若惊,手足无措地站着。

董慕青倒水时,注意到水缸快见底了。

"阿姨,我去挑水。"

朱瑞珍急忙拦住她:"使不得,让高懿回来挑。"

正说着,袁高懿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

看到董慕青,他愣在门口,脸色沉了下来。



07

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个人都屏住呼吸。

袁高懿的目光在董慕青脸上停留片刻,随即移开。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