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新闻网)
转自:安徽新闻网
“今年上半年我们跟境外企业谈成了一笔融资,准备借入1200万港元用于采购电池组,借贷合同签订后才发现公司借债额度不够,事情就此搁置下来。”近日,安徽省一家新能源企业财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充电服务,目前正处于扩大生产经营的关键时期,日常采购磷酸铁锂电池组的资金需求旺盛。
近日,绿色外债试点政策在安徽省正式施行,这家企业成为了首批受益者。
“试点政策,可以降低绿色用途外债的额度占用规模,我们匡算了一下刚好可以解公司额度不足的燃眉之急,前期搁置的融资事宜也得以重新启动。目前这笔外债已经在中国银行完成了登记,资金预计很快可以到账,将有效缓解我们的资金压力。”该负责人说。
绿色外债试点政策是国家外汇管理局支持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丰富绿色金融体系内涵的重要举措。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在16个省市开展绿色外债业务试点,鼓励非金融企业将跨境融资资金用于绿色或低碳转型项目。
“试点首日,全省6家银行为13家企业办理绿色外债登记,融资金额超2.4亿元人民币,惠及光伏发电、新型储能、农业科技、环保材料等多个绿色低碳产业领域。”国家外汇管理局安徽省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印发《关于开展绿色外债业务试点的通知》,配套出台了绿色外债试点业务指引,明确了试点条件、业务流程、事中事后监管等要求,为安徽省绿色外债业务试点提供依据。
据悉,绿色外债试点政策鼓励跨境融资资金用于绿色或低碳转型项目,允许绿色低碳转型用途的跨境融资更少占用企业全口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从而扩大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用途的跨境融资空间,便利企业更多地利用境外资金、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融资空间扩大的同时,业务办理也更加便利。
“从正式提交材料到业务办结,仅用了不到1个小时。”安徽省一家节能建材企业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公司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绿色工厂标签企业,跟交通银行一直保持密切合作,近期银行在了解到我们的绿色项目融资需求后,通过离岸中心为我们提供了200万美元的贷款,还给我们配套提供了外汇掉期产品,这笔贷款的综合融资成本比境内贷款成本还低一些。银行从信贷审批、合同签订、材料审核都上门提供服务,最后外债登记不到1个小时就办好了,效率非常高。”
国家外汇管理局安徽省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1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将银行直接办理外债登记试点扩围至包含安徽省在内的5个省市,安徽省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就近选择银行办理外债登记,大大降低了往返外汇管理局的“脚底成本”,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此次推出的绿色外债试点政策保持了这一便利化做法,绿色外债登记可由银行直接办理,提升了绿色外债融资的便利化水平。”该负责人说。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绿色外债试点政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坦言:“试点政策为银行拓展国际业务机会、更好服务绿色产业客群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对银行跨境金融服务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要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密切关注境内外市场动态,聚焦绿色低碳发展需求,提供更加全面、多元的绿色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帮助企业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
“绿色外债试点政策的出台,进一步丰富了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有利于强化产业绿色发展导向,推动形成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合力。”国家外汇管理局安徽省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做好政策宣传推广,密切关注试点业务开展情况,跟踪评估政策成效,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助力安徽“双碳”目标的实现和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何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