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天天在家带个孩子,有什么累的?”
晚饭桌上,丈夫一边刷手机一边说。
妻子刚哄完睡午觉哭闹的两岁儿子,
自己还没吃上一口热饭。
她抬头问:“我今天做了3顿饭,洗了两大筐衣服,还处理了孩子从幼儿园带回来的疱疹……这算什么?
丈夫轻笑一声:
“那不就是‘带孩子’吗?又没创造收入,跟上班能一样?
![]()
图片A1生成
那一刻,她突然哽住
原来在丈夫眼里,
她12小时连轴转的付出,
不过是“没工作的闲人日常”
当“没有工资”,就成了“没有价值”
我们总说“母爱伟大”,
可现实是
全职妈妈的劳动,正在被整个社会系统性无视。
她不是不上班,
而是:日复一日的围着家庭转!
全年无休,0加班费,0社保,0升职空间。
唯一“回报”,是孩子一句“妈妈抱抱”
![]()
图片A1生成
可讽刺的是,
只要她提出“我也想喘口气”“能不能请个阿姨分担”,
就会被回一句:
“我又上班又养家,你还不知足?
“看不见的劳动”,才是最耗命的消耗
心理学有个词叫“认知过载”
指一个人长期处于多任务切换、情绪调节、风险预判的状态,
大脑持续高压运转,却无人察觉。
而这,正是全职妈妈的真实写照:
这些决策看似琐碎,
但一天累积上百次,
相当于连续做高难度数学题8小时。
更痛心的是
她的疲惫不被承认,
她的焦虑被视为“矫情”,
她的崩溃被定义为“情绪化”
为什么男人总觉得“她在闲着”
很多丈夫并非恶意,
而是陷入一种“可见性偏差”:
他们只认可“打卡、开会、拿薪水”的工作模式,
却看不到:
一个孩子从不会走路到能完整表达需求,背后是母亲上千次的引导;
家里整洁有序,是因为她牺牲睡眠在深夜打扫;
孩子性格稳定、情绪健康,是她日复一日情感投入的结果。
当劳动没有发票、没有KPI、没有年终奖,
![]()
图片A1生成
它就被轻易归类为“理所当然”
可真相是
如果她真的“什么都不做”
这个家三天就会崩塌。
如何让隐形劳动被看见?
✅ 量化家务清单:
✅ 角色互换体验:
✅ 定期家庭会议:不说对错,只谈感受:
✅ 给予精神认可
真正的尊重,
不是口头上的“你很重要”
而是行动中的“我知道你有多难!
我很理解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