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淬火
11月15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胡卫进研究员团队的一项重磅成果在《科学进展》期刊上线,升降温速率可达每秒1000摄氏度的“闪速退火”工艺,仅用1秒就完成了晶圆级高性能储能薄膜的制备。这项被形象称为“冰火淬炼”的技术,破解了高性能储能器件制造的多年难题,有望引发多个高端产业的连锁革新。
一、技术解码:一秒完成的“微观重塑”魔法
要理解“闪速退火”的革命性,首先需明确其核心作用机制。传统退火工艺多依赖缓慢升降温实现材料结构调整,不仅耗时久,还易导致晶粒粗化、元素挥发等缺陷。而胡卫进团队研发的闪速退火工艺,通过每秒1000摄氏度的极速升降温,构建了全新的材料制备逻辑。
在硅晶圆基底上,工艺仅用1秒就完成了“锆酸铅”弛豫反铁电薄膜的结晶过程。关键在于极速温控实现的“结构锁定”效应——将材料在高温下形成的特殊结构精准冻结在室温状态,最终形成尺寸不足3纳米的纳米微畴。这些微小结构如同精密的储能“迷宫”,成为诱导弛豫反铁电行为、提升储能效率的核心支撑。同时,极速热处理让薄膜肌理更致密均匀,还能有效锁住易挥发的铅元素,从根源减少材料缺陷,显著降低漏电流,最终使薄膜电容器储能密度达到63.5焦耳每立方厘米,远超传统工艺制品。
二、三大创新点:破解性能与量产的双重瓶颈
相较于传统储能薄膜制备技术,闪速退火工艺的创新点集中体现在性能突破、工艺简化、环境适应性三大维度,精准解决了行业长期面临的核心痛点。
- 性能创新:极致储能与宽温适配兼得 传统电介质储能电容器往往面临“高储能”与“宽温稳定”的两难选择,而闪速退火制备的薄膜在两者间实现了突破。实验数据显示,该薄膜在零下196摄氏度(液氮温度)至极400摄氏度的极端温差中,储能密度和效率衰减均低于3%。这种稳定性意味着器件既能适配外太空的极寒环境,也能满足地下油气勘探的高温工况,打破了传统器件的应用场景限制。
- 工艺创新:从实验室到量产的路径贯通 此前高性能薄膜制备多依赖多相复合、化学掺杂等复杂工艺,难以规模化生产。闪速退火工艺不仅操作简单,更具备显著的“放大”潜力——目前已实现2英寸硅晶圆上的均匀制备,为芯片级集成储能提供了具备工业化潜力的解决方案。这种“晶圆级”制备能力,可直接对接半导体行业成熟的晶圆制造产业链,大幅降低量产转化成本,解决了高端储能器件“卡量产”的关键难题。
- 理念创新:以温控为核心的制备逻辑重构 不同于传统“成分调控”的思路,该工艺以极速温控为核心手段,通过调控材料微观结构实现性能提升,为高性能薄膜制备提供了全新技术路径。这种创新思路可迁移至其他功能薄膜的制备,具备广泛的技术辐射价值。
闪速退火工艺的突破,将通过高性能储能器件的量产,为新能源、高端制造、航空航天等战略产业注入新动能,形成清晰的产业利好链条。
- 新能源与汽车产业:功率电子器件升级的核心支撑 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器等设备对高功率密度、快速充放电的电容器需求迫切。闪速退火制备的薄膜电容器,凭借高储能密度和宽温稳定性,可大幅提升车载功率模块、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性能,降低设备体积与能耗。例如在新能源汽车中,更高效的储能器件能提升电池能量利用效率,助力续航里程提升;在光伏系统中,可增强逆变器的电网适配能力,提升发电稳定性。
- 高端制造与半导体产业:芯片级储能的关键突破 随着半导体器件向微型化、集成化发展,芯片级储能成为重要需求。该工艺实现的晶圆级制备,可直接与半导体制造流程兼容,为芯片集成储能提供核心材料。同时,其极速热处理的技术逻辑,还可借鉴至半导体封装中的热管理环节,推动高端芯片制造工艺优化。此外,脉冲激光器等高端制造设备依赖高功率电容器实现能量释放,该工艺制品可提升激光器的脉冲能量与稳定性,助力高端装备国产化。
- 航空航天与极端环境装备产业:突破环境适应性瓶颈 航空航天、深海探测、极地科考等领域的电子设备,长期受极端温度、高压等环境制约。闪速退火薄膜的宽温稳定特性,可大幅提升卫星供电系统、深海探测器储能模块的可靠性。例如在航天器中,无需额外配备复杂的温控设备即可保障储能器件运行,显著降低载荷重量与能耗;在地下油气勘探设备中,可适应深井高温环境,提升勘探数据采集的连续性。
胡卫进团队的闪速退火工艺,以“一秒冰火淬炼”的技术奇迹,实现了高性能储能薄膜在性能、量产、适配性上的三重突破。这项发表于《科学进展》的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储能材料制备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通过与半导体、新能源等产业链的深度衔接,为高端制造业升级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随着工艺的进一步产业化落地,我们有望在更多高端装备中看到“中国智造”的储能核心,开启高性能储能器件的新纪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