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国民党副主席张荣恭率团到上海,消息传到台湾后,绿色阵营坐不住了。15日台媒放话称,陆委会拟反制,不核准上海市台办副主任李骁东赴台。台北市政府当天晚上召开应变会议,国民党中央进入危机处理的状态。这次动作直接针对年底在上海、台北两地举办的双城论坛。
今年论坛命运多舛,两次推迟,民间和企业都希望不要再变卦了。外界传12月25日至27日举行,台北市长蒋万安拟去上海。陆委会口头上表示蒋主席带队没有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明确李骁东的许可;如果反制措施落实了,论坛大概率就会失败。
![]()
办不成的话,交流就会受阻。对上海而言,少了一个城市对话的窗口;对台北而言,不只是少了一次握手,两岸城市之间的合作、产业牵线、文旅互访、校园互动等很多都是依靠这个平台搭桥。桥断,对岛内企业及民生影响很大;大陆不会因为一次论坛就停摆,反而是民进党把阻断两岸交流的罪责揽在自己身上,迟早要算这笔账。
表象是证件审批,实质是岛内政治风向突变。两场罢免,民进党连败,信心降低;在野压制住了势头,赖清德需要尽快挽回支持。外部动作不断,从“外事部门”四处奔走到萧美琴在欧洲议会露面,但是岛内观感更加焦虑:越是在外面忙,越担心在野借两岸交流做大。
![]()
最近野人事变(郑丽文上任)使得队伍更加团结,也更敢于表达意见,绿营的压力也更大了。为了稳盘,在两岸议题上划红线、设门槛、卡节点,最直接的就是阻断双城论坛,不让对手借“交流”取得“合作”的红利。
主要矛盾已经很明确了,民进党长期不承认九二共识,沟通渠道只剩下少数的技术窗口,每次交流的成本都比较高,对外推卸责任说是台湾方面不愿意谈。只要有人在九二框架内交谈,门就会打开。郑丽文说“认同九二、反独”,正好切中要害:交流就可以顺,民众也看得清楚拦路的就在自家门口的锁。
政治上的账已经摆在眼前了,接下来的地方选举以及2028年的大选。若承认九二共识、促进城市合作顺畅,则民进党参选的风险就大了。拦住论坛属于补课,卡证是用的一种手段,目的就是清零在野的“交流得分点”。
![]()
各方的态度耐人寻味,台北市政府连夜应对,强调论坛对市民的价值;既想保护城市的利益,又受到中央的压力,进退两难。国民党中央反应很快,想减轻政治的影响,不让市政的讨论变成党派之间的斗争。陆委会不正面回应李骁东的申请,保留腾挪,并测试舆情,越含糊越像放风。
这不是能否见面的技术问题,而是如何说清楚的政治问题。民进党需要解释,为什么一个市台办副主任的证件会有政治安全的属性;在野党要解释,坚持九二共识并不是退让,而是两岸交流正常化的前提;台北市政府要解释,城市对外交流不应该被政治反复所左右。解释越多越要真实,否则就只是空洞的口号。
大陆是否关心论坛被搁置的问题?在乎,但是更看重对方的态度和稳定性。城市间有替代路径,不必走这条线也可以到达其他地方。对台北来说,窗口变窄才是现实之痛。别小看一个论坛所造成的外溢效应,一次见面就可以跨越十几封公文的距离。
张荣恭此次发出“坐下来把话说清楚”的信号,被岛内政治解读为“要不要让人来”。桥是两头都可以走,闸是看什么时候开。桥和闸之间有焦虑和算计。
![]()
萧美琴出访欧洲的画面还存在,岛内镜头又转到了双城论坛上。步子迈得太大,外部的动作是内心的焦虑所反映出来的。把市政交流还给市政、让政治别抢戏,更容易赢得民心。民众关注的是就业、产业、青年的机会,并不是台前和后台的互挤兑。
九二共识不是喊出来的,它是打开大门的钥匙。不用的时候就把门关上,想用的时候再留个缝。随着选举临近,这把钥匙的价值也越来越大,争夺也越来越激烈。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李骁东证件由一纸公文决定。批的话论坛有望重启、市政合作会持续、各方的计划也会继续;不批的话关系又会冷上一层,岛内外抗噪上升。政治人物嗓门可以拉高,但是生活中的损益表不会撒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