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张是市医院的主治医师,评副高第三年,英语和计算机终于不用考了,可他今年反而更焦虑了。以前是考不过,刷题到凌晨,单词背得头昏脑涨也没用;现在是耗不起,忙完手术抬头一看,职称评审又多了一座山——继续教育学时。2023年某省卫生系列职称申报通知写得明明白白:近5年得攒够360学时公需科目,线上学习还不能低于240学时。对一个每天接诊到晚上八点才下班的人来说,这数字看着就让人腿软。
![]()
职称英语和计算机考试取消的时候,老张还挺高兴,以为能喘口气。谁知道政策一转,继续教育学时成了硬杠杠。他打开手机上的继续教育平台,恨不得把屏幕戳穿——系统卡得像老牛拉车,学时记录还三天两头丢失。有一次寒假,他硬是熬夜刷了20个学时,结果第二天一看,系统崩了,记录全没了。重复看那些内容干巴巴的视频,他心里直犯嘀咕:不是我们不愿学,而是没空为无效学习陪跑啊!
老李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儿去。他是某县城中学的数学老师,教了十几年书,眼瞅着评高级职称。英语和计算机考试一取消,他本来松了口气,心想总算不用硬着头皮啃语法了。可没高兴几天,继续教育学时的通知砸下来,寒暑假全泡汤。去年暑假,他被要求完成50学时,硬着头皮刷网课,刷到眼睛酸得睁不开。结果申报材料交上去,因为学时差了5个,被直接退回。老李气得拍桌子:“这玩意儿到底是让我们提升教学,还是逼着我们熬夜刷时长?”
![]()
寒暑假本该是老师们调调身子、备备课的时候,现在倒好,盯着屏幕看那些跟课堂八竿子打不着的课程,学完了也不知道能干啥。老李跟同事吐槽,职称评审这套路,咋感觉越来越像走过场呢?
再看看小王,某设计院的工程师,30出头,评中级职称的压力已经把他逼得喘不过气。英语和计算机考试取消,他本来以为能专心搞设计,结果继续教育学时又冒出来。他一个月硬挤出时间,报了个培训班,外加线上课程,拼了命刷了100学时。成绩倒是拿到了,可身体扛不住,胃病犯了,半夜疼得睡不着觉。小王苦笑:“这哪是提升能力,分明是拿命换职称啊。”
更气人的是,培训班的课讲得稀里糊涂,线上平台的视频更是敷衍,一堆废话拖时间。他算过,一小时的课程,能剪掉40分钟水分,可学时要求摆在那儿,想快进都不行。小王私下跟朋友感慨,当继续教育变成评职称的“新门槛”,到底是在逼着大家进步,还是在折腾人?
职称评审政策改来改去,本意是减轻负担,让专业技术人员把精力放在实际工作上。可现在呢?继续教育学时硬塞进来,学时凑不够材料就别想过关,课程低效得让人抓狂,平台还三天两头出问题。基层的医生忙着看病救人,老师忙着上课改作业,工程师忙着赶项目,哪有空去刷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更别提有些地方的继教平台,卡顿、掉线、记录丢失,简直是家常便饭。
老张、老李、小王,他们仨不过是无数职称路上的缩影。政策初衷是好的,谁不希望能力真能提升?可现实却是,学时成了硬指标,业绩反倒没人细看。忙了一天,晚上还得硬着头皮对着手机刷课,学完啥也记不住,职称却还得靠这个过关。这算怎么回事儿啊?
![]()
职称评审走到今天,越来越像一场拉锯战。取消英语和计算机,大家拍手叫好,可继续教育学时一上来,又把人压得喘不过气。老张盯着手机发呆,老李暑假不敢出门,小王熬夜刷课熬坏了身体。他们都盼着,这条路能少点形式主义的弯弯绕绕,多点对实际能力的尊重。继续教育要是真能让人学到东西,谁会不愿意?可要是光为了凑学时、走流程,谁又有那个时间和精力陪着玩儿呢?
当继续教育变成评职称的“新门槛”,我们究竟是在提升能力,还是在完成一场耗时耗力的仪式?答案,恐怕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