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披露
2025年11月初, 公募基金2025年三季度报告陆续披露完毕,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资金动向风向标,本次Q3基金持仓披露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总体来看,主动偏股基金整体风格向大盘成长偏移,仓位环比回升且呈现“加仓A股、减仓港股”的操作倾向;行业配置上,电子板块仓位提升至25%以上,创下2015年以来核心资产仓位占比新高,成为机构布局的核心方向。机构对科技领域的集中布局,反映出对相关产业链景气度的一致看好。
25Q3 主动权益基金申万行业分类持仓比例
![]()
25Q3 主动权益基金A股重仓前20大
![]()
透过本次基金持仓披露的行业配置逻辑,机构资金的集中流向已清晰勾勒出当前市场的核心投资主线。下面,我给大家总结六大产业链,其景气度与配置价值值得深入剖析。
01 AI 算力基础设施产业链
驱动逻辑:AI 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需求指数级增长,全球算力中心建设加速,海外高景气外溢至国内,光模块、液冷等硬件环节直接受益,板块估值分化下低估值高成长标的具配置价值。
详情可见:
![]()
关键数据:全球数据中心市场 2030 年预计达 1 万亿美元,2025-2030 年 CAGR40%;
AMD 未来 3-5 年营收年均增速预计 35%,AI 芯片市占率有望破两位数。甲骨文计划部署 5 万枚 AMD MI450 芯片,OpenAI 将在数年内部署 6GW AMD Instinct GPU,首批 1GW 2026 年下半年落地。
AI 算力指数近 3 年市盈率 70-90 倍,当前滚动市盈率低于 40 倍标的有润泽科技、中兴通讯等,市净率低于 2 倍含光环新网(IDC 收入占比 64%);中际旭创光模块市占率全球领先,佳力图精密空调市占率超 30%。
产业链机会:
光通信(CPO、100G/400G 光模块 - 中际旭创)、散热(液冷设备、精密空调 - 佳力图)、数据中心(IDC - 光环新网、PCB - 沪电股份)。
02 半导体国产替代产业链
驱动逻辑:地缘冲突加速供应链自主可控,“十五五” 规划明确设备、材料等 “卡脖子” 环节突破目标,AI 芯片与先进制程需求推动行业进入 “技术突破 + 业绩兑现” 期。
先进封装技术
![]()
详情可见:
关键数据:中证半导体指数 2025Q3 上涨 50.51%,国产 EDA 工具渗透率从 5% 升至 15%。海光信息 2025Q3 营收 94.9 亿元(同比 + 54.65%),归母净利润 19.61 亿元(同比 + 28.56%),净利润率 29.93%,流动比率 235.47%,资产结构稳健。
北方华创覆盖刻蚀、沉积等核心设备,市占率稳步提升;江丰电子靶材国产化率超 20%,打破海外垄断。
产业链机会:
设备(刻蚀机、沉积设备 - 北方华创)、材料(靶材 - 江丰电子、光刻胶)、设计制造(AI 芯片 / CPU - 海光信息、第三代半导体、先进封装)。
下方扫码直接加入:
03 新能源产业链
驱动逻辑:双碳目标推进叠加全球能源转型,光伏、储能、固态电池技术迭代加速,政策支持与终端需求(新能源车、电网消纳)双向拉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增长,细分领域供需格局持续优化。
详情可见:
关键数据:2025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达 600GW(同比 + 25%),TOPCon/HJT 高效电池渗透率超 60%;全球储能市场规模突破 3000 亿美元(同比 + 50%),中国储能装机量占比超 40%,电网侧储能增速领跑。
固态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半固态电池量产落地,能量密度达 400Wh/kg,全固态电池进入中试阶段;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 40%,带动动力电池需求年增 30% 以上,储能装机量年增速维持 60% 高位。隆基绿能光伏组件市占率超 20%,阳光电源储能逆变器全球市占率领先。
代表企业:宁德时代(固态电池 + 储能龙头)、隆基绿能(光伏组件标杆)、阳光电源(储能逆变器全球领先)、晶科能源(N 型光伏技术领跑)。
产业链机会:
光伏(TOPCon/HJT 组件、硅料一体化)、储能(逆变器、液流电池、电网侧储能)、固态电池(电解质、高镍正极材料)、配套环节(光伏支架、储能温控设备、动力电池回收)。
04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驱动逻辑:特斯拉 Optimus 3 代发布临近,英伟达与富士康推进商业化,行业从 “技术验证” 转向 “量产爬坡”,核心零部件需求爆发。
![]()
详情可见:
关键数据: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 2025-2030 年 CAGR65%,特斯拉 Optimus 订单超 10 万台。伺服电机单价约 5000 美元 / 台,单台需 6-12 台;德昌电机伺服电机市占率全球第一,地平线芯片适配多款原型机;中际旭创传感器通信模块通过特斯拉供应链验证。
产业链机会:
动力系统(伺服电机 - 德昌电机、精密减速器)、感知系统(视觉传感器、力控传感器)、控制系统(机器人芯片 - 地平线、运动控制器)。
05 创新药产业链
驱动逻辑:AI 优化药物研发流程(靶点发现、临床试验周期缩短 30%-50%),政策支持创新药出海,美股生物科技板块估值修复带动 A 股联动。
![]()
![]()
详情可见:
关键数据:AI 辅助研发药物进入临床阶段数量同比 + 80%;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金额 2025 年破 200 亿美元,君实生物 PD-1 获欧美批准,诺诚健华 BTK 抑制剂具全球竞争力。
美股 XBI 指数 2025H2 跑赢大盘 15%;药明康德 AI 药物发现平台完成 10 余个靶点筛选,研发效率提升 50%。
产业链机会:
研发(AI 药物发现 - 药明康德、双抗 / ADC 新技术)、商业化(创新药国际化 - 君实生物、诺诚健华)、服务(CXO)。
06 有色金属产业链
驱动逻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电网、新能源、储能)拉动结构性需求,地缘冲突约束上游供给,叠加政策推动数智化与绿色转型,行业从 “周期” 向 “成长” 切换,铜、铝、稀土、锂等品种进入供需紧平衡周期。
详情可见:
关键数据:2025 年前三季度,规上有色工业增加值同比增 7.8%(超全国工业 1.6 个百分点),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 6124.9 万吨(同比 + 3.0%),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 10.1%(矿山采选业增 49.3%)。
沪铜 2512 合约 11 月 14 日收盘价 86900 元 / 吨,11 月以来波动区间 86310-87920 元 / 吨,当前全球铜库存仅够满足一周消费,冶炼加工费跌至 21.3 美元 / 吨(2023 年为 88 美元 / 吨)。全年预计十种金属产量达8000 万吨,规上企业营收近 10 万亿元、利润 4500 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代表企业:北方稀土(稀土氧化物市占率超 30%)、赣锋锂业(氢氧化锂产能全球第一)、洛阳钼业(铜钴矿资源领先)、中铝集团(“坤安” AI 大模型推动电解铝智能化)。
产业链机会:
工业金属(铜 / 铝,对应电网与新能源基建)、新能源金属(锂 / 镍 / 钴,适配储能与电动车)、稀土(永磁材料,用于风电与电机)、绿色加工(再生金属与节能冶炼技术)。
![]()
下方扫码直接加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