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随着近日国民党副主席张荣恭访陆,引发民进党当局强烈不满,岛内“陆委会”抛出所谓“反制措施”,打算不批准上海市台办副主任李骁东赴台的申请。
这一下,12月的“上海-台北双城论坛”也悬了,原本计划赴陆出席的台北市长蒋万安,行程也因此陷入不确定。
看似一次程序上的调整,实则背后风浪不小。蒋市长会不会去成上海?“双城论坛”还能不能办?
岛内那一套“政治先行”的老戏码,又要把两岸交流推向哪个方向?
![]()
从张荣恭访陆开始,局势就出现了微妙变化。11月14日,他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身份率团抵达上海,公开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交流的政治基础。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参访,更是郑丽文就任国民党主席后的首次高层互动,政治信号不言而喻。
张荣恭说得直白,台湾人讲的是中国话、过的是中国节,不该回避身份认同的问题。
当他说出“台湾人也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句话,台北的气压,肉眼可见地低了下来。
国台办主任宋涛会见张荣恭时也抛出明确态度: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可以合作向前,并强调要坚决粉碎外部势力干预台海事务的图谋。
![]()
这番话显然是说给岛内听的,而民进党当局的回应也没让人失望,只是方向令人困惑。
隔天,也就是11月15日,台湾《联合报》就放出消息,说“陆委会”正准备“反制”,打算不核准上海市台办副主任李骁东的赴台申请。
这一决定立刻惊动了台北市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当晚就紧急开会讨论应变。
过去国民党高层访陆,纵有政治分歧,台当局通常不会马上动用“行政工具”干预交流安排。
这次却直接把矛头对准“双城论坛”,外界普遍认为,这并不单是对张荣恭访陆的不满,而是民进党借题发挥,用行政卡关阻止12月论坛如期举行。
![]()
他们很清楚,只要蒋万安成功参会,“九二共识”就会成为两岸交流的“通行证”,这对岛内一贯否定共识的民进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现实。
“双城论坛”原定于12月25日至27日举行,早早定了主题“人工智能与城市治理”,地点在上海。
这项自2010年起持续举办的交流平台,早已从最初的礼节性互动,逐步演化为实质合作对接的窗口。蒋万安也早就做好了准备,申请赴陆出席。
然而陆委会一边说“目前看没问题”,一边拖着不批李骁东赴台的申请,摆明了要搞“双重标准”。
这不是普通的行政审查,更像是通过人事核准来影响活动进度,实际效果就是给“双城论坛”挂上暂停标签。
![]()
这场论坛今年已经两度延期,前两次都因台当局设限未能成行。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早在10月就明确表示,上海与台北一直就论坛事宜保持沟通,大陆方面支持并推动城市交流。
态度一如既往地开放,但台当局的做法却越走越窄,表面上说“依法行政”,实际是用政策手段封堵政治风险。
从更大背景看,民进党当局的焦躁情绪也不是没有来由。2025年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个“多事之年”。
7月26日和8月23日两轮“罢免案”全军覆没,24名国民党籍民代安然无恙,民进党的政治操作彻底失败,这不仅打击了士气,也让赖清德的执政合法性被质疑。
为了转移视线,他们开始频繁搞“外交突破”,台“外事部门”负责人四处奔波,连萧美琴都去欧洲议会刷存在感。
![]()
但这些外部操作收效甚微,国内局势并未好转。
郑丽文的当选,则让民进党感到了实质性威胁。她旗帜鲜明地坚持“九二共识”,不避讳“中国人”的身份认同,还成功推动与大陆的党际交流。
这与民进党一贯的“抗中”路线形成强烈对比,岛内民众开始重新思考,到底是谁在阻碍交流,是大陆不愿沟通,还是当局故意设障?
蒋万安若顺利访陆,“双城论坛”一旦登场,民进党多年构建的“交流阻力”叙事就会土崩瓦解。
民进党当然不愿看到这种局面,于是他们干脆用行政手段把路堵死——不让大陆官员来台,顺带把蒋万安访陆搅黄。
![]()
![]()
郑丽文会见新加坡驻台代表
一箭双雕,既打压了国民党的“对陆通道”,也保护了自己“抗中保台”的政治叙事。
可惜这种做法很快被揭穿,岛内舆论也开始质疑:交流不是为了民众牟利吗?为何要一再人为设限?
大陆方面的态度始终明确,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11月12日再次重申,只要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愿意与台湾各界就关系发展深入协商。
大陆还在不断推动通关便利,例如11月初厦门等地上线了对台湾居民的智能通关通道,让往来更便捷,这些细节反映出大陆在务实推动两岸民间互动的诚意。
台当局这边,却忙着“政治设卡”,用行政手段封住交流大门,这种行为短期内或许能让党内情绪稳定,但代价是民众对未来两岸合作的信心持续流失。
![]()
更现实的是,如果“双城论坛”黄了,损失最大的并非大陆,而是台湾本地企业、中小商户以及期待合作机会的普通市民。
这场看似小规模的“论坛风波”,背后却牵动着更大的局势。
两岸关系并不总是靠高层会谈推动,很多时候就是靠像“双城论坛”这样的基层平台,用一件件事情打下信任的地基。
当这些基础被人为破坏,再想重建,代价只会越来越高。
蒋万安能不能去上海,其实不只关乎他个人,更关乎两岸之间还能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政治放一边,让城市说话。
如果每一次对话都要先通过“政治审批”,那两岸之间的这扇门,就真的越来越窄了。
![]()
民进党当局该思考的,是继续在门口摆姿态,还是干脆把门打开,让人进来,也让自己走出去。
参考资料:
《张荣恭赴大陆参访,提原汁原味“九二共识”,将不断推进国共关系》海峡导报
《“大罢免”被完封展现台湾社会对民进党当局强烈不满》中国军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