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签证政策近日掀起轩然大波!国务卿鲁比奥本月六日通过外交电报指示全球使领馆,将肥胖及多种慢性病正式纳入签证审核的「公共负担」评估范畴。根据新规,身体质量指数超过三十的肥胖者,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申请人,若被认定可能消耗美国公共医疗资源,将面临拒签命运。
![]()
这项政策主要针对移民签证和工作签证申请人,旅游签证及部分人道主义申请可获得豁免。美方引用疾控中心数据辩解,称肥胖可能引发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并发症,需要「昂贵的长期护理」,新规旨在「优先保障美国公民的医疗资源」。
然而政策一经披露立即引发全球哗然。最令人诟病的是其明显的双重标准:美国本土成年人口肥胖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六至四十二点九,糖尿病患者超过三千万。若按此标准执行,近一亿美国人自身也不符合「入境资格」。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低收入群体因无法负担健康食品,被迫选择价格仅及新鲜蔬果一半的高热量加工食品,导致肥胖问题尤为严重。新政策被批评为变相歧视发展中国家申请人,漠视肥胖问题的系统性成因。
执行层面也存在严重漏洞。签证官缺乏专业医学培训,却可凭主观推测申请人「潜在医疗成本」而拒签。政策未明确肥胖的具体指数阈值,也未界定「高额医疗开支」的量化标准,更将可控慢性病与危重疾病混为一谈。法律专家指出,要求非专业官员预测申请人「终身医疗成本」,已违反国务院《外交事务手册》禁止「基于推测性场景拒签」的规定。
![]()
国际社会对此反应强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已关注政策是否违反《消除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欧洲国家暗示可能对美国公民实施对等审查。印度媒体直指这是「对IT移民的精准打击」,人权观察组织已发起十万人联署要求撤销政策。
硅谷科技公司同样忧心忡忡,工程师群体因高压工作普遍存在高血压、脂肪肝等健康问题,新规恐削弱美国技术竞争力。舆论普遍认为此举是「筛选制移民」的延续,本质是转嫁国内福利危机。
回顾美国移民政策史,以健康为由的排斥屡见不鲜:从一八九一年《移民法》拒绝「传染病患者」,到一九二四年配额法依据「优生学」限制东欧、意大利移民,再到一九五二年将「性变态」列为拒签理由,直至一九九零年才废除对HIV阳性者的自动拒签条款。
支持者认为新政策可减轻纳税人负担,避免公共医疗资源被过度占用;反对者则批评其以「公共负担」之名行「健康歧视」之实,最终将损害美国包容性形象与人才吸引力。
![]()
截至目前,该政策仍为国务院内部指导性文件,未通过立法程序。尽管已有申请人收到「因身体质量指数超标需补充医疗评估」通知,但评估标准尚未明确,实际执行效果仍有待观察。这场由签证新规引发的争议,已然成为检验美国移民政策公平性的试金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