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汉武帝内传》《道德经》《庄子》《太上老君养生诀》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道家典籍中,西王母位列仙班之首,统领群仙,掌管昆仑仙境。相传她居于瑶池之畔,容颜永驻,万古长春。历代帝王求仙问道,无不渴望得见西王母真容,求取长生不老之法。然而能够真正得见王母,并蒙其传授养生真诀者,千年来屈指可数。
《汉武帝内传》中记载了一段奇遇:汉武帝刘彻求道心切,斋戒百日,终于感动天庭,西王母亲临宫阙。那一夜,王母娘娘不仅赐下蟠桃仙果,更道出了一个惊天秘密——世人苦苦追寻的长生之道,竟不在灵丹妙药,不在珍馐补品,而在于看似平常却最难守住的两味"仙方"。
这两味仙方究竟为何?为何能让容颜不老,青春永驻?王母娘娘为何说"养生不必贪补"?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玄妙道理?要解开这些疑问,还需从那个月明星稀的夏夜说起。
![]()
元封二年七月初七,长安城建章宫内灯火通明。
汉武帝刘彻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文治武功样样精通,开疆拓土威震四海,唯独对生老病死之事耿耿于怀。他曾遍访天下方士,求取仙丹灵药,又在各处修建道观宫殿,希冀能与仙人相遇。
这一日,武帝已斋戒清修整整一百天。他撤去了宫中的荤腥,谢绝了群臣的朝见,每日只是焚香静坐,诵读《道德经》。身边的侍从都不明白,这位掌握天下大权的帝王,为何要如此苦修自己。
"陛下已经三个月不曾进肉食了,这样下去恐怕龙体不支。"东方朔悄声对身边的太监说,"依老臣看,这求仙之事,恐怕不过是虚妄罢了。"
然而就在这天夜里,异象突生。
夜半三更时分,建章宫上空忽然祥云聚集,紫气东来。一股异香弥漫开来,那香气不似人间花草,却让人心神宁静,杂念顿消。武帝正在殿中打坐,突然感到一阵清风拂面,睁眼一看,只见殿外祥云缭绕,仙乐飘飘。
紧接着,云端现出一辆青鸾宝车,车上端坐一位仙姝。那仙姝容貌绝美,但美中又透着难以言说的威严与尊贵。她头戴太真晨婴之冠,身着九色云霞羽衣,腰系灵飞带,足踏凤头鞋。随侍左右的,是两名青衣玉女,各自捧着宝盒玉箓。
武帝虽然雄才伟略,此刻也不禁心中震撼。他急忙整理衣冠,三步并作两步走出殿外,跪地叩拜:"凡人刘彻,不知上仙驾临,未能远迎,还请恕罪。"
那仙姝含笑看着他,声音清越:"朕乃西王母,知你诚心求道,特来相见。"
西王母!武帝心中狂喜。他知道,这是道家传说中的至尊仙人,掌管昆仑仙境,统领天下神仙。多少帝王求之不得,今日竟然真的降临人间。
"弟子刘彻,拜见王母娘娘!"武帝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王母娘娘微微颔首,缓步走进大殿。她环顾四周,目光在那些珍宝器物上一扫而过,最后落在供桌上的一部《道德经》上,这才露出一丝赞许的神色。
"你斋戒百日,诵读道德真经,可见求道之心不假。"王母娘娘说道,"不过你可知,为何天下帝王求仙者多,得道者少?"
武帝恭敬答道:"弟子愚钝,正要请教上仙。"
王母娘娘坐于上座,示意武帝起身:"世人求仙,往往舍本逐末。以为服食金丹,吞吐灵芝,便可长生不老。殊不知,真正的养生之道,不在外求,而在内守。"
"内守?"武帝若有所思。
"不错。"王母娘娘道,"你看世间那些追求长生的人,哪个不是贪图口腹之欲?冬虫夏草、人参鹿茸、千年灵芝、万年何首乌,恨不得将天下珍宝都吞入腹中。可你见过哪个因此而长生的?"
武帝沉默了。确实,他这些年寻访的方士不计其数,吃过的补品数不胜数,可身体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好,反而常常感到疲惫困乏。
"还有那些炼丹之术。"王母娘娘继续说道,"金石之药,性烈如火,强行服用,非但不能延寿,反而损伤根本。你可听说过,前朝有多少君王因服丹药而暴毙?"
武帝心中一凛。他确实听说过,不少帝王服食丹药后反而早死,只是他一直不愿相信。
"那么,真正的养生之道在何处?"武帝问道。
王母娘娘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抬手一指。随侍的玉女上前,打开手中的宝盒。只见盒中放着七枚仙桃,每一枚都有婴儿拳头大小,通体晶莹剔透,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这是瑶池蟠桃,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成熟。"王母娘娘说着,递给武帝三枚,"你且先食用,之后我再告诉你长生的真诀。"
武帝接过仙桃,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那桃子入口即化,一股清凉的气息直入丹田,整个人顿时神清气爽,多年的疲惫一扫而空。他连吃三枚,只觉得浑身轻盈,仿佛要飘然欲仙。
"好桃!好桃!"武帝赞叹道,"若能常食此桃,岂不是真能长生不老?"
![]()
不料王母娘娘却摇了摇头:"你还是没有明白。这蟠桃虽好,却也只是外物。即便常食,也不过是延年益寿,终究不能真正长生。"
"那什么才能真正长生?"武帝急切地问。
王母娘娘站起身来,走到殿外,抬头望着满天星斗:"天地有大道,日月有常轨。万物生长收藏,皆有定数。人欲长生,不是要违背天道,而是要顺应天道。"
她转身看着武帝:"你可知道,为何昆仑山上的松柏能够万年长青?为何深山中的龟鹤能够千岁不死?"
武帝想了想:"莫非是因为它们得天独厚?"
"不对。"王母娘娘说,"是因为它们懂得清静无为,不争不抢。松柏经寒冬而不凋,是因为它守住了本性;龟鹤寿命长久,是因为它们少食寡欲,清心寡欲。"
"清心寡欲?"武帝喃喃自语。
"对。"王母娘娘正色道,"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世人不懂此理,反而拼命追求声色美味,结果戕害了自己的身体。"
武帝若有所悟:"上仙的意思是,那些珍馐美味,反而是损伤身体的?"
"正是如此。"王母娘娘点头,"你看那些长寿的人,哪个是靠山珍海味养出来的?都是粗茶淡饭,清心寡欲。《庄子》中说:'薄滋味,养神气。'意思就是,饮食清淡,才能保养精神元气。"
武帝回想起这些年的奢华生活,每日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不断,反而常常感到身体沉重,精神不振。
"可是,上仙方才说的是两味仙方。"武帝问道,"除了清淡饮食,还有一味是什么?"
王母娘娘赞许地看着他:"你倒是聪明。第二味仙方,比第一味更重要,也更难守住。"
她走回大殿,在武帝对面坐下:"第二味仙方,是清心寡欲中的'清心'二字。"
"清心?"
"不错。"王母娘娘说,"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都是常情。但若不加节制,就会伤身。《黄帝内经》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的波动,最能损耗人的精气神。"
武帝想起自己这些年,为了江山社稷,不知操了多少心,生了多少气。每每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暴怒;每每想到匈奴未灭,就会忧心如焚。这些情绪,确实让他感到疲惫不堪。
"所以,真正的养生之道,一是薄滋味,二是清心志。"王母娘娘说,"这两味仙方,看似简单,实则最难坚守。世人总想着吃补药、炼金丹,却不知道守住这两味,胜过任何灵丹妙药。"
武帝听到这里,心中既欢喜又疑惑。欢喜的是,终于听到了真正的养生之道;疑惑的是,这两味仙方未免太过简单,真的能让人长生不老吗?
仿佛看出了他的疑虑,王母娘娘继续说道:"你以为简单,其实最难。口腹之欲,人皆有之;七情六欲,谁能免俗?能真正做到薄滋味、清心志的,古往今来能有几人?"
"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武帝虚心请教。
王母娘娘刚要开口,却又停住了。她看着窗外渐渐泛白的天色,微微一笑:"天色将明,我也该回瑶池了。至于这两味仙方的具体修习之法..."
![]()
说到这里,王母娘娘话音一顿,目光深远地看着武帝:"这其中的玄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这两味看似简单的仙方,实则包含了天地大道,阴阳五行的至理。若要真正领悟,还需要明白其中的诀窍。"
她站起身来,衣袂飘飘:"这薄滋味,不仅仅是清淡饮食那么简单;这清心志,也不是压抑情感那么肤浅。其中的真意,关乎生命的根本,关乎天人合一的妙理。"
殿外晨曦初露,王母娘娘身形渐渐变得虚幻。武帝急道:"还请上仙详细指点,弟子定当铭记于心!"
王母娘娘回眸一笑,那笑容中蕴含着无尽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