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捡旧衣服的肤浅的江江,接下来我的计划是见人
见 1000 个人
见1000个 捡别人旧衣服穿 的女人
以 “闺蜜换衣局”+“换衣大会” 的方式见到她们,也带你们见到她们
此前,各位在我的视频/公众号里一直在看衣服,看我不停地捡旧衣服。
![]()
![]()
到现在为止,这些经过我整理后又送出去的衣服,已经超过 29342 件。
这29342件衣服,曾经是29342份沉默的"闲置"。
它们堆积如山的画面,构成了我视频最初的视觉冲击。在上亿人次的播放中,大家通过我的镜头,直观看到了服装浪费的惊人体量——那不仅是衣柜里腾不开的空间,更是地球上沉重的负担。
我的工作和视频,像是一个"闲置服装急诊室",视频里我对这些被遗弃的冷宫妃子进行清洗、整理,再为它们找到新的主人,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这个过程充满奇观感,虽然是机械的、重复的,却也让隐形而抽象的服装浪费,变得具体、可视、可感知。
![]()
这样的拆包捡旧衣服视频,吸引了无数人对服装浪费的关注
很多爱买的女性看到我的视频开始改变。
虽然没有具体统计过,但大概一算,在发光公社不经由我手而重新发光的闲置旧衣服,应该已经超过 1000000 件。
如果说经我手的 29342 件是点对点的"精准救援",那么这超过1000000件的数字,则是一场"星火燎原"的群众运动。
我曾看到一位母亲受到启发,将孩子的旧衣送给了千里之外的另一个新晋妈妈;我也看到步入大学的少女,欣然接受远方陌生姐妹的闲置衣服出赠,自信穿上它们,又走到职场;我还看到一位姑娘在闺蜜聚会中发起了旧衣交换派对;我又看到现在是民宿业主的她,把曾经昂贵的职场战袍赠给了初入职场的她。
具体有多少件闲置的旧衣服得到了新生呢?这个数字无法精确统计,因为它既发生在发光公社的线上互赠,也发生在被影响的女性的朋友之间、邻里之间。
但显而易见的是,即使是保守估算的1000000件,也是 29342 的30倍以上。庞大的数字又一次证实了: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好,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
我的视频是一粒石子,激起一圈涟漪,“她们”的持续加入,才能让圈圈涟漪形成新的风光。
看,除了我之外,还有她们,那些捡旧衣服的穿的送旧衣服穿的“环保的时髦精”们,也是实实在在的耀眼的光。
是的,我只是一个起点,一个媒介。
真正的光,还有那些付诸行动的每一个普通人。
一个是北京的自由职业者雲姑娘。
一个是宁波的老师周佳。
雲姑娘,作为北京的自由职业者,她曾深陷"购物狂人"的状态。她的房间原本只有一个落地衣柜,但由于一度不停地买衣服,衣服多到"阳台必须挂着一波洗过的衣服",而"洗过的衣服摘下来是塞不进衣橱的"。她坦言:"我看不得我的衣柜有缝隙,就好像我心里总有一块地方填不满"。她曾花上千元买了一件粉色缎面的礼服,长时间只是挂在衣柜里,五年后,才在毕业party上有机会穿上。现在,她的大部分衣服则来自发光公社领取的闲置衣服或二手市场,她说:"这不仅是省钱,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我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需要的,什么是被制造出来的欲望。"
![]()
而周佳,作为一名宁波的高中语文老师,今年28岁,她的转变则源于对消费主义的清醒认知。她坦承:"衣服很便宜,低成本曾可以让我买很多件衣服"。所以她的很多衣服都是百十来块钱,成全了"喜新厌旧"。在她那里,很多出去旅游的衣服都属于"次抛","比如适合在西北出片的裙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不会再穿第二次"。改变也发生在参与到闲置赠领之后,7年间,她在平台上出赠了1152件衣服。作为教师,她更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我们不能一边教育孩子要保护环境,一边自己过度消费。"
这些正是那万千"发光体"中的两个典型样本。
而我自己收到其他姐妹的闲置衣服时,虽未谋面也收到了不少信笺,恰如那四个字——"见字如面"。
![]()
"见字如面"这四个字,在数字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这些信件,是信任的交付,是故事的汇流。每一封信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她的人生截面。
同样是衣服,珍贵的情感交流,不会发生在买买买的场景里,却会发生在旧衣服的赠与里,我们虽未谋面,但通过文字和共同的理念,已然神交。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她们,每天都在发光。
如果说在我之前的视频里,大家看到了堆积如山的闲置服装,看到了服装浪费的真实面目,那么接下来我们见人,见衣服背后的人,看见这些分享闲置也捡旧衣服穿的女性。
因为,人的行为会形成新的潮流,会产生新的观念,会影响更多人的生活。
这就是我转向"见人"的核心原因。起初展示问题(浪费)是引发关注的第一步,接下来展示解决方案(人的行动)将是推动改变的关键。
当人们只看到问题时,会感到无力与压抑;
但当人们看到和自己一样的普通人正在用聪明、有趣、体面的方式解决问题时,才会被激发、被鼓舞、被带动。
我将邀请你,看见雲姑娘如何将一件普通的旧衬衫穿出巴黎左岸的风情;看见周佳如何在讲台上将一件旧毛衣穿出知性与温暖;看见那无数来信的女性,如何在自己的生活场景里,将旧衣变成个人风格的宣言。这些具体的、可模仿的行为,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潮流,始于个体的模仿与追随。
当足够多的人开始认同并实践一种行为时,新的观念便诞生了——那就是:"捡旧衣服穿",不是寒酸,而是智慧;不是落伍,而是前沿;不是消费降级的妥协,而是一种更高级和自由的活法。
衣服是领来的旧衣服,而穿裙子的时刻毫无疑问是新的
她在发光,衣服也因她而发光
![]()
精神焕发,不止来自新衣服,也来自“新”衣服
从被买买买绑定的女性形象,到珍惜万物不被消费主义裹挟的真大女主形象
这也是我们这场行动所要抵达的另一个目标。
长久以来,社会为女性塑造了一个单一的"大女主"形象:经济独立,所以能疯狂购物;气场强大,所以全身名牌。这种叙事,本质上仍是消费主义的陷阱,它将女性的自我价值牢牢捆绑在购买力与物质占有上。
而我们正在共同书写的,是一个全新的剧本。这里的 "真大女主",内核强大而自由。她不再需要通过不停购买新品来证明"我值得",因为她深知自我的价值无需外物加持。她精神独立,能清醒地辨别自己的真实需求与商业社会灌输的欲望。她热爱劳动、富于创造,善于利用现有资源打造独特的美。她心怀万物,对物品、对环境、对劳动保有敬意与慈悲。
她们也不空谈环保,而是认真展示每一件被重新穿起的旧衣服,这正是对浪费说"不"的行动宣言。
她们掌控着自己的生活,而非被购物车和账单掌控——这才是发光的人生。
![]()
大家在线下换衣局中展露笑颜,遇见发光旧衣同路人的笑颜
所以,接下来我的计划是见人
见1000个人
见1000个捡别人旧衣服穿的女人
以 “闺蜜换衣局” + “换衣大会” 的方式见到她们,也带你们见到她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