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访华前夕,德国副总理口出狂言,不要“中国垃圾”,谁给它的勇气

0
分享至

德国副总理即将访华,却对中国口出狂言,说中国的小包裹是“垃圾”,谁给它的勇气呢?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13日,欧盟成员国财长们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同意加速对价值低于150欧元的进口包裹征收关税。

欧盟的这一决定,主要针对来自中国海外电商平台的低价包裹,他们给出的理由是,打击所谓的“税避行为”,同时保护欧盟本地零售商。

欧盟理事会正式宣布,将从明年起取消低于150欧元的关税豁免,作为长期措施,以应对每年数十亿件小包裹的涌入,这些包裹大多来自中国。



欧盟执行委员会敦促成员国们,从2026年起实施这一政策,但是部分国家的态度更加强硬,比如法国和德国,他们希望推动更早执行,可能在2025年第一季度生效。

对中国小包裹采取的措施,是欧盟贸易保护主义的延续,他们想要限制中国商品的竞争力,但是从中国立场看,这可能加剧贸易壁垒,影响中国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



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在这次会议上就口出狂言,宣称“我们不想要中国垃圾”。它反映了部分欧洲政客的反华情绪,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污名化”,煽动了民粹主义以转移国内经济压力。

之前德国外长在访华前夕,发表了错误的涉台言论,引发中方的不满,中方批评德国搞“麦克风外交”。

后来德国换了人,由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来中国,但是这名德国政客仍旧对中国大放厥词。



需要指出的是,近期中德关系持续紧张,德国从以往的“共赢”转向“战略竞争”,这与中国期待的互利合作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外交部曾经强调,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贸易环境,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我们希望欧方能够恪守开放的承诺,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为中欧经贸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从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大背景来看,小包裹关税问题,是欧盟对华心态越来越“闭关锁国”的体现。



欧盟内部面临经济放缓、通胀和右翼民粹崛起,政客们通过“保护本土市场”来回应选民不满。法国、德国等国推动对华关税,以维护本地就业和产业。德国担心中国补贴导致的不平衡竞争,促使欧盟从“修复过去问题”,转向更主动的保护主义。

欧盟的“选择性保护主义”,针对中国而非其他国家,破坏了其自由贸易承诺。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欧盟消费者面临更高价格,中国企业转向其他市场,欧盟在全球价值链中边缘化。

短期来看,欧盟确实可能通过一些操作,重振本土企业的业绩,但是长期来看,这跟美国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一样,必然损害其国际地位和信誉,最终导致全球贸易战的升级和经济放缓,两败俱伤的结果,难道是欧盟和美国想要的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苏浩 incentive-icons
苏浩
外交学院外交学系教授
1262文章数 1283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