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见主席得预约。”1958年7月的一个晌午,中南海西门执勤战士打量着眼前这位皮肤黝黑的汉子。李德才摘下草帽扇风,嗓门陡然高了八度:“啥时候见自家兄长还要递帖子了?”这位保定军分区司令员说得理直气壮——二十多年前在井冈山,他和毛主席共吃一锅野菜时,可没人讲究这些规矩。
![]()
李德才这个“土佬”的绰号,在红军时期可比他的真名响亮。1930年部队发新军裤,这个江西老表愣是把前开裆穿到了后头。黄公略军长巡查时,见他蹲在茅坑里撅着屁股解裤带,气得直跺脚:“李德才!你当机枪手把子弹装反了怎么办?”这段糗事传到毛主席耳朵里,从此见面总爱打趣他。不过正是这个“土佬”,在强渡大渡河时端着机枪横扫对岸,弹壳堆得能埋住脚脖子,硬是给后续部队撕开条血路。
要说李德才这次进京,还真不是为私事。保定军区的篮球场年久失修,战士们训练完想打个球,总得在坑坑洼洼的泥地上摔跟头。他盘算着弄点水泥整修场地,可那年头水泥比黄金金贵,得中央特批。警卫员劝他走程序,他脖子一梗:“等批文下来都入冬了,我找主席说去!”揣着半盒大前门香烟就上了火车。
![]()
在中南海碰了软钉子,李德才倒有急智。瞅见个蹦蹦跳跳的娃娃,可不正是当年在延安带过的“红小鬼”?他摸出钢笔在烟盒纸上划拉几笔:“主席,我是李德才(土佬),我想见您。”要说毛主席对老部下确实上心,第二天专车就开到了招待所。司机原以为要接个威风凛凛的将军,没成想车门刚开,蹿上来个穿补丁汗衫的老汉,裤腿还卷得一高一低。
菊香书屋里,毛主席正靠在藤椅上看报。李德才脚跟还没站稳就嚷嚷:“主席,您这伙食开得忒好了吧?”说着伸手比划腰围。工作人员憋着笑不敢抬头,毛主席倒不恼,拍拍沙发示意他坐:“你这个土佬,当司令员还改不了直肠子。”聊起往事,主席突然掀开他衣摆:“今天裤子穿正了没?”满屋子顿时笑开了锅。
![]()
说笑归说笑,李德才没忘正事。听说要水泥建篮球场,主席眉头微皱:“运动设施该搞,可国家建设处处要材料…”话音未落,抄起电话找周总理特批了两吨。搁旁人这时候就该告辞了,李德才偏要多句嘴:“您送我个念想吧,下回见您指不定啥时候了。”毛主席怔了怔,解下用了五年的皮带塞给他:“当年在延安,咱们连草绳都系不紧…”话没说完,眼圈先红了。
回保定那天,李德才把水泥袋子码得整整齐齐,特意绕道去看了新建的育红小学。校长要给他立功德碑,他摆摆手:“给娃娃们的水泥是主席特批的,要记就记他老人家的好。”谁能想到,这个爱较真的老红军两年后突发心梗走了。消息传到中南海,周总理捧着电报叹气:“主席,土佬他…”毛主席没接话,走到窗前摸了摸空荡荡的皮带扣,阳光斜照进来,在地板上拖出长长的影子。
![]()
直到今天,保定军分区档案室还锁着支老式钢笔。笔帽上的“毛”字磨得发亮,据说是当年主席书桌上的常用物。要说最让人唏嘘的,还是那条辗转回到江西老家的牛皮腰带。李德才的遗孀总跟孙子念叨:“你爷临走前还系着它,说勒紧些能想起主席拍他肚子的热乎劲儿。”这话听着糙,细琢磨全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情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