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32岁辞职创办弘信电子,来自厦门,如今成“AI独角兽”

0
分享至

△关注“闽商报”了解更多前沿商业动态

厦门弘信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柔性电子第一股”,成立于2003年,是专业从事柔性印制电路板(FPC)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FPC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智能制造试点单位企业。


秉持“融合柔性电子与绿色算力,打造AI软硬件创新解决方案,赋能智能世界”的使命,弘信电子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经营结构显著优化,正从领先制造企业向以技术创新和生态运营为核心的全球化科技集团转型。

市场对弘信电子的印象,也从“柔性电子第一股”刷新为“AI独角兽”。这一跨越背后,是创始人李强二十余年的战略坚守与模式创新,更是“协同供应链”模式从孕育到升级的持续赋能。


李强1969年出生于泉州南安,1991年大连海事大学毕业后进入厦门外轮代理公司,1996年,他带领几个人组建了厦门外代租箱代理公司。1997年,厦门港务局筹建厦门港务集团,他被抽调协助处理政企分设改革,港务集团成立后,28岁那年,他成为企业管理部首任负责人。

1999年,李强返回厦门外代,担任副总经理,成为全国外代系统最年轻的高管。众人眼中,李强在港务系统有着不可限量的前途。

但出乎意外,李强在这个时候下海了。

2001年,中国入世前夜,时任厦门港务集团最年轻高管的李强,放弃锦绣前程投身国企改制浪潮,创办厦门弘信创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厦门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首个试点。

彼时的他虽怀揣对市场机遇的预判,却尚未明晰具体方向,连“弘信创业”的名称都需托关系才完成注册。最初仅有十余名员工追随,而这家改制企业继承的优势业务寥寥,刚起步便面临“断炊”危机。

2003年,“非典”疫情冰封航空货运业,叠加上海高管擅自扩大业务导致的千万级亏损,弘信创业陷入资金血崩。半数以上股东选择退股,甚至有人劝李强“金蝉脱壳”。

但面对信任自己的同事与好友股东,他拒绝逃避,以个人身家签署无限连带责任担保保住贷款,并溢价收购退股股份,将持股比例提升至60%。这场危机成为转折点——在企业元气未复之际,李强力排众议接纳掌握柔性线路板技术的老同学,投入500余万元成立弘信电子,跨界闯入电子制造领域。

这一“背水一战”的决策,源于李强对产业趋势的精准判断:国产手机崛起催生巨大的柔性线路板需求,而弘信的管理、市场经验与技术团队恰好形成互补。

2004年年中,弘信电子月销售额即突破100万元并实现盈利,此后逐步成长为国内柔性线路板行业领军企业。与同步复苏的物流、融资租赁业务一道,构成弘信创业的“三驾马车”,彻底扭转困局。


弘信电子的成功,让李强提炼出核心商业模式——“协同供应链”:品牌企业供应链需标准化供应商,而中小企业常受技术、资金、市场制约,弘信可凭借资源整合能力搭建桥梁。

通过战略咨询、流程优化辅导助中小企业达标,以融资租赁(更新设备)或股权投资(不控股,参股不超30%)提供资金支持,再将其引入品牌采购体系,实现“提供大资源,分享小利益”的共赢。

这一模式在实践中迅速落地:深越光电、联懋科技等首批试验企业相继登陆资本市场;为可口可乐打造的一体化智能供应链平台,使库存下降80%,案例入选哈佛商学院教材;为食用油企业构建的智能油库模式,节省包装物流成本并保障品质安全。弘信物流借此成为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第一物流品牌,服务全球六家十大快消品牌。

随着模式成熟,李强推动其从“协同供应链”升级为“产业聚集区”。2016年,弘信牵头将全球最薄金属手机外壳制造基地弘益进落户厦门,通过8亿元投资撬动50亿产值,争取到中央与地方千万级补贴。

其核心逻辑是聚集上下游企业形成集群效应,依托弘信的政企资源整合能力,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资金、市场全链条支持。与央企中集集团重组融资租赁板块、上线互联网金融平台“弘信宝”对接供应链应收账款,更破解了资金瓶颈。


随着AI浪潮来袭,消费电子的硬件生态迎来重构。手机、PC、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电子设备朝着更加智能化、便携化、轻薄化的方向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端柔性电子来实现灵活的布线和连接。

弘信电子显然抓住了AI带来的历史机遇,在拒绝低价内卷的同时,通过深度布局高端柔性电子的研发,实现新产品量产的突破,以及市场份额的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在AI眼镜、AI PC的柔性电子应用方案在与知名客户的合作中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进行供货,后续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AI眼镜上的柔性线路板 图源:弘信电子官网

在区域布局上,弘信正建设厦门AI医疗联合创新中心,打造技术-资源-转化一体化平台服务金砖国家与“一带一路”市场;拟在海沧打造国家级人工智能联合创新中心,以产业链“链主”身份携手顶级芯片、大模型企业及10余家上市公司入驻,构建福建引领、辐射全国的创新高地,为厦门打造AI支柱产业、福建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提供支撑。

从2001年改制创业时的债务缠身,到如今引领AI生态建设,弘信的发展轨迹印证了李强的战略远见:以逆境中的责任担当奠定根基,以产业协同的模式创新突破增长,以技术升级的前瞻布局拥抱未来。

在“融合柔性电子与绿色算力”的使命指引下,这家从厦门走出的企业,正成为中国智造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闽商报根据公开资料综合整理报道

编辑 | 肖泽峻

审校 | 杨柳青


他曾任石狮市副市长,如今是上市公司董事长……13天10个涨停板,平潭发展在A股市场逆袭

泉州“90后”创始人,3.31亿元拿下泉州富力万达文华酒店

关注闽商传媒视频号


免责声明

1、整理、转载此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号的观点和立场。

2、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为尊重知识产权,本号尽量标注每篇文章、每张图片的来源;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侵权或不愿意被转载,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在30日内与本号后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闽商报 incentive-icons
闽商报
由福建省工商联主管,福建闽商报传媒主办
7828文章数 90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