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联合国秘书长即将换届,本应是一次平稳过渡,却因为美国的横插一脚,令局势变得复杂起来。
美国无视现行“地区轮换”惯例,还扬言要以“择优录取”方式在全球范围内选人,甚至打算自己也参与竞选。
这话一出,中国与俄罗斯第一时间发声反对,尤其是中方态度尤为坚决。
![]()
这种强硬反应,一方面是对联合国既有规则的维护,另一方面也是对美国霸权行径的强烈警告。
那么美方为何突然打破常规?中俄又为何态度坚决?
规则之争暗流涌动
联合国秘书长选拔,其实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样简单,虽然联合国宪章第97条明确规定,秘书长人选由安理会推荐、联大通过。
但真正影响选拔的,是几十年来逐渐形成的一套不成文的规则。
![]()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地区轮换”制度,按照这个惯例,联合国秘书长应由不同地区轮流担任,确保全球代表性与公平性。
从西欧、亚洲、非洲再到拉美,这一轮换顺序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几十年来大家都在默契遵守。
![]()
这套机制的形成,背后有一段历史,1981年,联合国曾迎来一场激烈的秘书长选举,当时已经连任两届的奥地利人瓦尔德海姆,试图谋求第三任期。
当时美国大力支持,而中国则坚决反对,认为秘书长不应由发达国家继续担任,为此,中国在安理会连续动用了16次否决权,创下联合国纪录。
![]()
瓦尔德海姆
最终中美妥协,推选出来自拉美地区的德奎利亚尔担任秘书长,从那以后,“不连任第三届”“地区轮换”成为联合国的两大惯例,也成为全球政治平衡的象征。
时至今日,这些惯例依然被视为联合国运作的重要基石,现任秘书长古特雷斯来自葡萄牙,属西欧阵营,他的第二任期将于2026年12月31日结束。
![]()
按照轮换顺序,下届应由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担任,拉美国家也早已开始筹备,提前布局候选人,准备迎接属于他们的机会。
阿根廷提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掌门人格罗西,智利推出了前总统巴切莱特,哥斯达黎加则派出贸发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巴巴多斯总理莫特利也表达了参选意愿。
然而,就在这场选举逐渐进入正轨之时,美国突然打出“破局”之牌。
美式“公平”背后的算盘
10月24日,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正式提出改革秘书长选拔制度,要求全球范围内“择优录用”,不再受地区限制。
美国代表在发言中指出,当前制度过于僵化,应当以能力和贡献为准,而非出身和地区。
![]()
这番话表面上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却是美国为实现自身政治目的所精心埋下的伏笔。
因为只要打破地区轮换制度,美国就有机会推举自己人,或者安插一位“亲美代理人”。
长期以来,美国对联合国的态度就十分复杂,一方面想控制联合国议程,另一方面却又频繁“退群”、拖欠会费,不仅严重影响联合国运转,也引发其他会员国强烈不满。
![]()
而这次,美国竟然还想插手秘书长选举,实在让人难以理解,更何况,美国至今并未明确提出具体人选,却不断释放“可能参选”的信号,这种模糊战略,很可能是为了扰乱拉美国家的步调,制造分裂。
美国的算盘并不难看懂,通过“择优”口号,打破既有制度,扩大候选池,然后在混乱中挤进自己的代理人。
一旦成功,不仅能掌控秘书长席位,还能借此影响联合国在中东、乌克兰、非洲等热点问题上的立场和节奏。
![]()
这套策略若得逞,将对全球政治格局带来深远影响,尤其是对中国而言,联合国是多边主义的重要阵地,一旦被美式单边主义渗透,将严重削弱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那么,中国将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挑战?
中俄拉美联手反制
针对美国的提议,中国外交代表傅聪和耿爽迅速作出回应,中方明确指出,秘书长选拔必须遵循《联合国宪章》与既有程序,地区轮换制度是多边主义的体现,不能随意打破。
中方还强调,如有必要,将不排除动用否决权,阻止任何破坏平衡的候选人。
![]()
俄罗斯的反应同样激烈,俄方代表涅边贾指出,美国此举是“为维持其日益衰弱的影响力而强行操控联合国”,并批评西方国家试图制造对立、破坏团结。
与此同时,拉美国家也迅速启动应对机制,巴西、墨西哥、巴拿马、委内瑞拉等国在纽约召开闭门会议,表达了对“择优录用”提案的集体反对,他们担心此举将导致地区内部分裂,最终失去应有的秘书长席位。
![]()
为了避免被美国“分而治之”,拉美国家开始加强协调,希望在几位候选人中尽快统一出一人,以增强竞选成功可能性。
目前看来,智利前总统巴切莱特最受欢迎,她不仅具有联合国人权高专经历,还主打疫苗公平、人权保障等议题,国际认可度高。
![]()
法国虽未明确表态,但从以往态度看,法国倾向于维护多边规则和制度安排,不太可能支持美国的临时起意。
法国曾在美国退出教科文组织时公开表达遗憾,并强调联合国制度不可随意破坏。
![]()
在这种多方联动下,一条由中国、俄罗斯、拉美国家组成的“防突破联盟”逐渐成型,形成对美国的一道坚实防线。
背后角力尚未落幕
表面看,这场争议只是围绕联合国秘书长选拔展开,但在更深层次,是全球治理体系的主导权之争,也是中国与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正面对抗。
当前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俄乌冲突未平,加沙局势愈发紧张,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联合国需要一个具备中立、公信力和调和能力的秘书长,而不是一个被某一强国操控的“傀儡”。
![]()
古特雷斯任内虽有局限,但在多起重大危机中表现出积极协调态度,他前往战区、推动黑海粮食协议、援助加沙、动用宪章第99条提醒安理会注意战争风险,这种中立性,是联合国最宝贵的资产。
如果美国成功打破制度,下一任秘书长极有可能失去独立性,变成大国工具,这将使联合国在维和、人道、发展等领域的作用大打折扣,对发展中国家尤其不利。
![]()
对于中国而言,维护联合国规则不仅是职责,也是国家利益所在,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更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一旦规则被破坏,未来中国在类似事务中将更难争取公平待遇。
因此,中方此次明确释放信号,不惜再次动用否决权,也要守住制度底线,正如当年对瓦尔德海姆的否决一样,今天面对美国,中国依然有底气说“不”。
![]()
结语
美国试图挟“择优”之名,行操控之实,挑战联合国制度,中方态度坚决,维护地区轮换。
随着中俄拉美形成合力,秘书长之争或将演变为一次制度保卫战,虽然最终胜负未定,但规则底线不容突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