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第一抱该给谁?老话:这4种人抱了才是"添福",不是"招灾"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世间的事都藏着看不见的规律,老辈人常说 “行善积福,作恶招祸”。

新生儿就像上天送的纯净礼物,能不能护着孩子平安顺遂一辈子,往往和刚出生的 “第一抱” 关系很大。

老祖宗的说法不是迷信,是千百年的生活智慧。

这第一抱该交给谁?哪 4 种人抱了能给孩子带福气?这里面门道可不少。

选对了人,孩子有出息、家族兴旺;选错了,家里可能糟心事不断。

这简单一抱,说不定就是家庭命运的关键转折点。

01

明朝万历年间,在江南地区有个叫清溪镇的地方,镇上有户姓沈的人家,世代做着丝绸生意,家里条件十分殷实。

沈家的当家人叫沈文谦,为人老实厚道,做生意讲究诚信,不仅把自家的丝绸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周边十几个村子里也有着很好的名声。

这一年的初秋,沈文谦的妻子苏氏已经怀孕十个月了,终于到了生产的日子。

产房里传来婴儿响亮又有力的哭声时,负责接生的稳婆满脸笑容地从产房里走出来,对着一直守在门外的沈文谦说道:“恭喜沈老爷,夫人生了个少爷,母子俩都平平安安的!”

沈文谦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差点跳起来,他今年已经三十五岁了,之前一直没有孩子,这个儿子可是他盼了整整八年的宝贝疙瘩。

他赶紧让身边的管家去准备红包,要分给家里所有帮忙的下人,又亲自跑到厨房,叮嘱厨子多做些拿手的菜,准备办一场热闹的酒席,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庆祝。

就在沈府上下都沉浸在添丁的喜悦中时,沈文谦的母亲沈老夫人却皱起了眉头,脸上没有丝毫高兴的样子。

沈老夫人今年已经六十六岁了,满头的银发被梳得整整齐齐,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很硬朗,尤其是那双眼睛,依旧炯炯有神,看事情也比家里其他人通透。

“文谦,”沈老夫人叫住了正要抬脚走进产房看妻子和孩子的沈文谦,语气严肃地问道,“这个孩子的第一抱,你想好要让谁来抱了吗?”

沈文谦听到母亲的话,一下子愣住了,他刚才满脑子都是孩子出生的喜悦,根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于是笑着说道:“娘,这还有什么好想的呀?您是孩子的亲奶奶,肯定得让您先抱啊。”

没想到沈老夫人却轻轻摇了摇头,表情变得更加凝重,她看着沈文谦说道:“我虽然是这孩子的奶奶,但这第一抱可不能随便给我抱。

你忘了你小时候听你爷爷说的那些事了吗?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里写得清清楚楚,新生儿的第一抱关系到孩子一辈子的福气和运气,找对了人抱就是给孩子添福,找错了人抱就是给孩子招灾。”

沈文谦听完母亲的话,心里顿时一紧,他虽然是个生意人,平时主要精力都在打理生意上,但对于家里的传统礼数和老规矩一直很重视,从不敢怠慢。

他赶紧走到母亲身边,恭恭敬敬地问道:“娘,那您说这第一抱到底该让谁来抱才合适啊?”

沈老夫人低下头,仔细回想了一会儿,才慢慢抬起头说道:“我年轻的时候,听你奶奶说过,她当年也是从一位很有学问的老先生那里听来的。

这新生儿的第一抱,不是谁想抱就能抱的,必须得找那些自身福气重、品德又好的人来抱才行。

至于具体是哪4种人……”

沈老夫人的话还没说完,院子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吵吵闹闹的声音,还有人在大声喊着沈文谦的名字。

原来是沈文谦的妹妹沈婉婷,带着她的丈夫周世宝来了。

周世宝在清溪镇是出了名的懒汉,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家里的开销全靠沈婉婷从娘家拿回去的钱,有时候甚至还会偷偷拿沈婉婷的首饰去当铺换钱喝酒。

沈婉婷当年不顾家里所有人的反对,非要嫁给周世宝,现在日子过得一团糟,几乎每隔半个月就会回娘家哭一次,抱怨周世宝不争气。

“哥!我听说嫂子生了,赶紧来看看我的小侄子!”沈婉婷风风火火地闯进院子,说话的声音又大又急,周世宝则跟在她身后,脸上堆着讨好的笑容,眼神却不停地在院子里四处打量,像是在找什么值钱的东西。

沈老夫人一看到这对夫妻,脸色瞬间就沉了下来,她快步走上前,拦住了正要往产房方向走的沈婉婷,语气冰冷地说道:“婉婷,你来得正好,有件事我得跟你说清楚,你和世宝两个人,都不能抱这个孩子。”

沈婉婷听到母亲的话,一下子就火了,她瞪大了眼睛,大声说道:“娘!您这是什么意思啊?我好歹也是孩子的亲姑姑,亲姑姑抱一下刚出生的侄子,还有什么不行的吗?”

周世宝也在一旁阴阳怪气地帮腔,他看着沈老夫人说道:“老夫人,您这么说可就不对了,我们夫妻俩可是特意放下家里的事,专门来给您家道喜的,您现在不让我们抱孩子,这要是传出去,别人还以为您沈家看不起我们这些穷亲戚呢。”

沈老夫人根本不理会他们的抱怨和威胁,只是转过头看着沈文谦,一字一句地说道:“文谦,你一定要记住,这孩子的第一抱,绝对不能给那些命里带着不好的运气、品德又有问题的人。

你妹妹自从嫁给世宝后,心性变得越来越急躁,每天都在抱怨生活,身上全是不好的情绪;

至于世宝,他整天不干活,就知道喝酒赌钱,品行差到了极点。

要是让他们俩抱了孩子,只会把身上的晦气和坏运气传给孩子,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沈婉婷被母亲说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站在原地说不出话来,周世宝则气得脸都绿了,但他知道沈老夫人在家里的地位,也不敢真的跟沈老夫人对着干,只能不甘心地站在一旁,狠狠地瞪着院子里的柱子。

就在这时,院子外面又传来了一阵脚步声,这次来的人让沈老夫人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

来的人是清溪镇的里正李伯,李伯今年已经七十二岁了,做人正直公正,在镇上威望很高。

这些年来,镇上不管是邻里之间的矛盾,还是村民之间的纠纷,只要李伯出面调解,很快就能解决;

遇到家里特别穷的村民,李伯还会自己拿出钱来帮忙,光是他资助过的穷孩子,就有十几个考上了县里的学堂。

李伯听说沈家添了个儿子,特意从家里拿了两斤上好的红枣和一袋小米,亲自送到沈府来探望。

沈老夫人看到李伯,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她赶紧走上前,热情地说道:“李伯,您怎么还亲自跑一趟啊?快请进,快请进,我正好有件事想跟您请教呢。”

李伯一边跟着沈老夫人往屋里走,一边笑着说道:“老夫人客气了,你家添丁是大喜事,我肯定得来看看。

你说的事,该不会是关于新生儿第一抱的老规矩吧?我年轻的时候,也听我爹说过不少这方面的说法。”

沈文谦赶紧让下人给李伯倒上热茶,然后恭恭敬敬地坐在李伯身边,问道:“李伯,您还真知道这个规矩啊?那您快跟我说说,这孩子的第一抱,到底该让谁来抱才对呢?”

李伯喝了一口热茶,慢慢放下茶杯,思考了一会儿才说道:“这第一抱的规矩,说起来可有不少讲究,都是老祖宗们一代代传下来的经验,不是没有道理的。

你想啊,一个新生儿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一张干干净净的白纸,还没有接触过任何人和事,这时候第一个抱他的人,身上的气质和运气,就会像墨水一样,印在这张白纸上,影响孩子一辈子。

所以这第一抱,必须得找那些福气多、品德好的人,才能给孩子带来好运气,让孩子以后的日子顺顺利利的。”

“可是,”沈文谦着急地追问道,“李伯,我还是不知道具体该找哪几种人啊,您能不能跟我说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抱这个孩子呢?”

李伯刚要开口回答,院子外面突然传来一阵粗鲁的叫骂声,还有人在用力拍打沈府的大门,声音大得整个院子里的人都能听到。

沈文谦皱起眉头,心里纳闷:“这是谁啊,这么没礼貌,敢在沈家门前撒野?”

02

很快,管家就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对着沈文谦说道:“老爷,是镇上的张恶霸带着一群人来了,他们非要闯进院子里,说要来看小少爷。”



张恶霸本名叫张彪,是清溪镇出了名的坏人,平时在镇上横行霸道,不仅经常抢村民的东西,还放高利贷,要是有人还不上钱,他就会让人去砸别人家的门,甚至把人打伤。

更让人敢怒不敢言的是,张彪跟县里的一个官员有关系,每次有人去告他的状,最后都不了了之,时间久了,镇上的人就更不敢惹他了。

张彪大摇大摆地走进院子,看到沈文谦后,故意提高了声音,哈哈大笑道:“沈老板,听说你家添了个大胖小子,我特意带着兄弟们来给你道喜,怎么样,让我抱抱你儿子,也让他沾沾我的福气,以后跟着我混,保准没人敢欺负他!”

沈文谦听到张彪的话,脸色一下子就变了,他虽然不太清楚第一抱的具体规矩,但也知道张彪这样的人绝对不能抱自己的孩子,可他又不敢直接得罪张彪,只能硬着头皮,勉强挤出笑容说道:“张爷,实在不好意思,孩子刚生下来,身体还很弱,大夫说不能随便让外人抱,免得传染了细菌,等孩子大一点,我再带着孩子去拜访您。”

张彪还没说话,沈老夫人就抢先开口了,她冷冷地看着张彪说道:“张彪,我家孙儿刚来到这个世界,还不能见像你这样浑身带着戾气的人,你要是真心来道喜,把贺礼留下就可以走了,要是想在这里闹事,我们沈家也不是好欺负的。”

张彪没想到沈老夫人会这么不给自己面子,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他盯着沈老夫人,恶狠狠地说道:“老夫人,您这是看不起我张彪啊?我好心好意来给你家道喜,你却这么对我,你就不怕我让你家的丝绸生意做不下去吗?”

院子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沈家的下人们都吓得不敢说话,纷纷往后退了几步,生怕张彪的人突然动手。

李伯看到这种情况,慢慢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张彪面前,朗声道:“张彪,我在这里,你也该给我几分面子吧?

沈家今天添丁是大喜事,大家都想图个吉利,你要是真的想道贺,就把贺礼留下,安安静静地离开;

要是想在这里耍横,那就别怪我不客气,我现在就派人去县里找知府大人,让他来评评理,看看你在镇上做的那些坏事,到底该不该受罚。”

张彪看到李伯,眼神里闪过一丝害怕,他知道李伯在县里也有熟人,而且李伯说的话在知府大人面前很有分量,要是李伯真的去告状,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张彪在心里权衡了半天,最后只能冷哼一声,对着沈文谦说道:“沈老板,今天看在李伯的面子上,我就不跟你计较了,不过你给我记住,咱们以后走着瞧。”

说完,他就带着手下的人,灰溜溜地离开了沈府。

等张彪走后,沈文谦这才松了一口气,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看着母亲和李伯,更加坚定了要弄清楚第一抱规矩的决心,他觉得只有找对了人,孩子以后才能平安长大,家里也才能安稳。

沈老夫人这时转过身,看着沈文谦说道:“你刚才也看到了,像婉婷、世宝还有张彪那样的人,都不能抱这个孩子。

你妹妹心里全是怨气,世宝品行败坏,张彪更是作恶多端,身上的戾气重得很,要是让他们抱了孩子,只会把不好的东西传给孩子,到时候孩子不仅容易生病,以后的运气也会变差。”

沈文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又问道:“娘,那您之前说的那4种可以抱孩子的人,到底是哪4种啊?您现在能跟我说说了吗?”

沈老夫人看了看李伯,又看了看院子里的其他下人,刚要开口说话,产房里突然传来苏氏虚弱的呼唤声:“文谦,你快进来看看,孩子哭得厉害,怎么哄都哄不好。”

沈文谦听到妻子的声音,心里一下子就慌了,也顾不上再问第一抱的规矩,赶紧朝着产房跑去。

沈老夫人和李伯对视了一眼,也赶紧跟了过去,生怕孩子出什么事。

产房里,小婴儿哭得撕心裂肺,声音都有些沙哑了,负责照顾孩子的稳婆抱着孩子,一会儿轻轻地拍着孩子的背,一会儿又小声地哄着,可孩子还是哭得停不下来。

苏氏虚弱地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得像一张纸,她看着哭得越来越厉害的孩子,急得眼泪都掉了下来。

“这孩子怎么哭得这么厉害啊?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沈文谦急得在产房里来回走动,不停地搓着手,想帮忙却不知道该做什么。

稳婆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摇着头说道:“沈老爷,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刚才孩子还好好的,睡得特别香,可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就哭起来了,我试了好几种哄孩子的办法,都不管用。”

沈老夫人走到稳婆身边,仔细看了看孩子的脸,又摸了摸孩子的手,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她转过身,对着沈文谦说道:“这孩子不是不舒服,他是在催你呢,催你赶紧找对人来抱他,给他添上第一份福气。

你要是再耽误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恐怕孩子会一直哭下去,时间长了,不仅会伤了孩子的身体,还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命运。”

沈文谦听到母亲的话,心里更加慌张了,他拉着母亲的手,急切地说道:“娘,那您快告诉我,到底该找什么样的人,我现在就去把他们请来!”

李伯也在一旁着急地说道:“老夫人,现在情况紧急,孩子哭得这么厉害,您就别再瞒着了,赶紧把那4种人的情况说出来吧,别让孩子遭罪了。”

03

沈老夫人轻轻叹了口气,刚要开口说话,院子里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钟声,还有人在院子门口说道:“阿弥陀佛,贫僧路过此地,听闻沈施主家添了新丁,特来化缘,顺便为小施主祈福。”

沈文谦本来想让管家去把和尚打发走,毕竟现在孩子哭得这么厉害,他根本没心思招待外人,可沈老夫人却突然眼睛一亮,她对着沈文谦说道:“文谦,快,去把这位大师请进来,我有事情要问他。”

沈文谦虽然不知道母亲为什么突然对一个陌生的和尚这么重视,但还是按照母亲的吩咐,让管家去请和尚进来。

进来的是一个年轻的和尚,看起来也就二十三四岁的样子,穿着一身灰色的僧袍,手里拿着一根禅杖,虽然年纪不大,但眼神却很沉稳,给人一种很可靠的感觉。

“贫僧法名了尘,从普陀山而来,一路云游,路过清溪镇,”和尚对着沈老夫人和沈文谦行了一礼,然后说道,“刚才在镇上听说沈施主家添了小少爷,所以特意过来,想为小施主诵经祈福,也讨一口茶水喝。”

沈老夫人赶紧让下人给了尘和尚倒上茶水,然后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了尘大师,老身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希望您能帮老身解惑。”

了尘和尚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老施主不必客气,有什么问题您尽管说,贫僧要是知道,肯定会如实回答。”

沈老夫人把新生儿第一抱的规矩,还有现在孩子因为没找到合适的人抱,一直哭闹不止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了尘和尚,然后问道:“大师,您见多识广,肯定知道这第一抱该让谁来抱吧?”

了尘和尚听完沈老夫人的话,脸上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他看了看产房的方向,又看了看站在院子里的沈文谦和李伯,慢慢说道:“老施主说的这件事,其实和佛家所说的‘因缘’很像。

一个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抱他的人,会和他结下最深的缘分,这个人身上的福报,也会传递给孩子。

所以这第一抱,确实有很多讲究,不能随便找人来抱。”

沈文谦赶紧走到了尘和尚身边,急切地问道:“大师,那您快跟我们说说,到底该找哪几种人来抱孩子啊?现在孩子哭得这么厉害,我们实在是没办法了。”

了尘和尚没有直接回答沈文谦的问题,而是反问道:“沈施主,您觉得什么是福气?什么又是品德呢?”

沈文谦被这个问题问住了,他想了半天,才犹豫着说道:“福气应该就是家里有钱,能过上好日子吧?品德就是做人要老实,不做坏事?”

了尘和尚轻轻摇了摇头,笑着说道:“施主说得不完全对。

真正的福气,不是家里有多少金银财宝,也不是能享受多少荣华富贵,而是一个人心里始终存着善念,并且用行动去帮助别人,积累下来的好运气;

真正的品德,不是表面上看起来老实本分,也不是只会说好听的话,而是发自内心地善良、正直,愿意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

只有那些真正有福气、有品德的人,才能给新生儿带来真正的好运气。”

李伯在一旁连连点头,赞同地说道:“大师说得太对了,我活了这么大年纪,见过很多有钱有势的人,可他们当中,有的人为了钱,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最后不仅自己没有好下场,家里的孩子也跟着遭罪;

反而那些家里不怎么有钱,但心地善良、经常帮助别人的人,家里的孩子都很有出息,日子也过得很安稳。”

了尘和尚又接着说道:“按照民间流传的说法,新生儿的第一抱,有4种人最适合,这4种人……”

了尘和尚的话还没说完,产房里婴儿的哭声突然变得更加凄厉了,听起来像是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让人听了心里特别难受。

稳婆慌慌张张地从产房里跑出来,对着沈文谦大声说道:“老爷,不好了,小少爷哭得脸都憋紫了,呼吸也变得特别急促,您快想想办法啊!”

沈文谦听到稳婆的话,吓得腿都软了,他“扑通”一声跪在了了尘和尚面前,不停地磕着头说道:“大师,求您救救我的儿子,只要能让我儿子平安,不管让我做什么,我都愿意!”

了尘和尚赶紧伸手把沈文谦扶起来,说道:“施主快起来,不必行此大礼,救人本来就是佛家的本分,贫僧怎么可能见死不救呢?

只是这第一抱的人选,还需要施主自己去寻找,因为只有施主自己找到的人,才能真正和孩子有缘分,传递给孩子的福气也才更深厚。”

“那大师您就给我指条明路吧,告诉我这4种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现在就去把他们找来!”沈文谦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声音也在不停地颤抖。

了尘和尚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又看了看院子里的众人,慢慢说道:“这4种人,贫僧本来想让施主自己慢慢领悟,因为施主自己领悟出来,对孩子的福气更好,可现在孩子的情况这么紧急,恐怕没时间让施主慢慢想了。”

沈老夫人这时也着急地说道:“文谦,你先别着急,听娘跟你说,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这第一种人,应该是……”

04

沈老夫人的话还没说完,院子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扑通”声,像是有什么东西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沈文谦的管家赶紧跑出去查看情况,很快就跑了回来,对着沈文谦说道:“老爷,门口有一个老乞丐摔倒了,看起来像是饿了好几天,已经快没力气了。”

沈文谦现在满脑子都是孩子的事,根本没心思管老乞丐,就随口说道:“给点钱,让他赶紧离开吧,别在这里耽误事。”

李伯却拦住了管家,说道:“等等,现在天气这么冷,要是把他赶走了,他很可能会冻死在外面,先把他扶进来,给他找点吃的和喝的,等他缓过劲来再说。”

管家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按照李伯的吩咐,把老乞丐扶进了院子里。

老乞丐看起来有七十多岁了,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的,沾满了泥土,头发和胡子又长又脏,脸上全是皱纹,手里还拿着一个破碗,看起来特别可怜。

李伯让下人拿来了两个白面馒头和一碗热水,递给了老乞丐。

老乞丐接过馒头和热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很快就把两个馒头吃完了,又把碗里的热水喝得一干二净。

吃完东西后,老乞丐才慢慢缓过劲来,他看着李伯,感激地说道:“多谢这位老爷的救命之恩,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要是没有您,我今天肯定就饿死在路边了。”

李伯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举手之劳而已,不用这么客气,出门在外,谁还没个遇到困难的时候呢。”

了尘和尚这时慢慢走到老乞丐身边,仔细看了看老乞丐的面相,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

他对着老乞丐问道:“老施主,您老家是哪里的啊?怎么会沦落到街头乞讨呢?”

老乞丐听到了尘和尚的话,忍不住叹了口气,说道:“我老家是苏州的,年轻的时候,家里开了好几家当铺,日子过得还算富裕。

可没想到,五年前家里突然着了一场大火,不仅把家里的房子和钱财都烧光了,我的儿子也在那场大火中没了性命。

从那以后,我就像丢了魂一样,什么都做不下去,只能到处乞讨为生。”

说到这里,老乞丐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声音也变得哽咽起来,院子里的人听了,都觉得特别同情他。

沈老夫人听到老乞丐说自己是苏州人,还开过当铺,心里突然一动,她走到老乞丐身边,问道:“老人家,您说您是苏州的,还开过当铺,那您贵姓啊?您家里的当铺,是不是叫‘诚信当铺’啊?”

老乞丐惊讶地抬起头,看着沈老夫人说道:“老夫人,您怎么知道我家当铺的名字啊?我姓王,我父亲当年开的当铺,确实叫‘诚信当铺’。”

沈老夫人激动地说道:“我年轻的时候,跟着你父亲做过一段时间的生意,你父亲可是个大好人啊,当年苏州闹饥荒,你父亲开了好几个粥棚,免费给老百姓提供粥饭,还建了学堂,让穷人家的孩子免费上学,帮了很多人。

后来听说你家遭了变故,我还伤心了好长时间,没想到今天能在这里遇到你。”

老乞丐没想到自己还能遇到认识父亲的人,心里既高兴又难过,他擦了擦眼泪,说道:“没想到老夫人还认识我父亲,我父亲这辈子,确实做了很多好事,可没想到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了尘和尚这时开口说道:“王施主,您虽然现在过得很落魄,但您身上的善气并没有消失。

您父亲一辈子做了那么多好事,积累了很多福报,这些福报都传递到了您的身上,您其实是个很有福气的人。”

李伯也在一旁说道:“我年轻的时候去苏州办事,也听说过‘诚信当铺’王家的名声,王家可是苏州有名的行善之家,虽然现在王家没落了,但王家积累的福报还在,王老先生,您可别小看自己啊。”

沈老夫人听到这里,突然眼睛一亮,她看着了尘和尚,了尘和尚轻轻点了点头,好像在肯定她的想法。

沈文谦看到母亲和了尘和尚的表情,心里虽然很疑惑,但还是忍不住问道:“娘,大师,你们是不是有什么发现啊?难道这位王老先生,就是适合抱孩子的人?”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