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74年彭德怀去世,周总理连下两道紧急命令,4年后才知总理高明

0
分享至

彭德怀元帅一生战功显赫,从平江起义初露锋芒,到百团大战一战成名,再到抗美援朝临危受命。我国的军事政治舞台上一直都有他的身影,可谓是“无彭则无军威,有军必有先生”

但不曾想,被主席高评为“横刀立马大将军”的彭元帅在1959年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不得不在政治舞台上销声匿迹。1974年,满含辛酸和遗憾的彭元帅因病去世。



彭德怀元帅

在彭元帅的遗体被火化后,当时处境同样十分艰难的周总理顾不上自己的安危,立刻对彭元帅的骨灰下了死命令:“骨灰不能换盒不能移动!”

四年过去了,1978年时彭元帅的追悼会在京隆重举办。周总理的逝世和相关人员的调动让当年“秘密处置”的骨灰盒竟“下落不明”。中央只好组织审查小组开始查找骨灰盒的线索……

最终他们在四川找到了骨灰盒,不过名字并非“彭德怀”而是“王川”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何彭元帅的骨灰盒化名“王川”并且去了四川?当年周总理又为何特意指令处理彭元帅的骨灰盒呢?让我们走进下文,一起揭开迷雾寻找真相……

“平生百战犹酣,心系万里河山”

彭元帅光辉的一生还要从他的出身说起。

彭德怀原名得华1898年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的一个贫苦村庄,与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称得上是“老乡”。



湘潭乌石寨彭德怀故居掠影

都说“湘中灵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的的确确,湘潭真算的上是“红色文化的摇篮”,彭元帅的成长就印证了这一点。

青年彭德怀于1916年加入湘军,先后任班长、排长,在此期间他逐渐萌生了“富国强兵”的想法。面对劳苦大众朝不虑夕的生活,他又立下了改变中华大地命运的目标,革命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青年彭德怀

1922年改名彭德怀,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随部队入编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这段从军经历让他接受了更多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

1928年,在大革命生死存亡的关头,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在省特派员滕代远的指示下,彭德怀以闹饷为名发动了“平江起义”。起义军迅速占领了平江县城,创立了红五军,有力推动了湘鄂赣边界革命斗争的发展。



红军时期的彭德怀

1929至1937年期间,他利用关键时机迅速恢复和扩大了红五军,先后任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兼红三军团长,带领部下创造了红军首次攻下省会(湖南)的神话。长征开始后,又率红一方面军赢得了长征中的第一大捷并于36年实现了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彭德怀协助朱德指挥,取得了平型关等战役的胜利。1940年,在他的部署下开展了赫赫有名的“百团大战”,全国军民士气大振!



百团大战时期的彭德怀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彭元帅更是声名鹊起,在他的指挥下扭转了西北战局,挫败了国民党军的进攻,一举解放西北五省

在建国后,他又临危受命奔赴朝鲜前线,坚决拥护中央抗美援朝的决策,配合毛主席的指示积小胜为大胜,最终粉碎了敌军的进攻,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七个月内赶回到“三八线”。在朝作战期间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彭德怀在朝鲜前线视察

纵观彭总的一生,我们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但就是这样一位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血雨腥风数十载、南征北战立下盖世功勋的大将军,晚年却过得异常凄苦,甚至是抱憾离世。

“坚贞不屈,含冤辞世”

1966年,我国开始了一段十分特殊的时期,对彭总来说更是无比灰暗的一年。时在四川工作的彭总突然被两个工作人员带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自此失去了自由,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沉重劳役。

就这样,在结束了约30年的革命战争生涯后,他又有近15年的时间在被当作“囚犯”受尽侮辱,这些日子里,他始终没有低头,没有让步,一直坚信自己的理想信念,相信党最后会还自己一个清白!

在此期间彭总也多次写信为自己辩护,据理力争。曾一笔一墨、呕心沥血地用数万字叙说自己的生平,字字发自肺腑感人心脾。几经周转,一些手稿交到了彭老亲人的手中,但成为了他老人家忠诚和清白之心最后的无奈证明。



彭德怀和侄子侄女们的合影

在无休止的日日“鞭策”下,彭老的身体终于是熬不住了。从1970年起,他就经常便血,当时还不以为意,只当作旧疾复发。为了防止他与警卫员产生感情,他所在的监护所也在不停更换。但每个看护他的地方,无一例外都是毫无人情味、死寂且沉闷冷清的。

甚至当他犯病、肚子疼到咬着被单忍不住到处打滚时,看护他的人员不仅不请医生,不上前关心,甚至还在监护记录中写道:“我看这个老家伙有点装模作样。”

直到1973年4月10 日下午,病情恶化的彭老突然腹痛难忍,一天便血量竟高达1000毫升!得知这一情况的周总理万分焦急,急忙将彭老紧急送往301医院抢救,经诊断发现是直肠癌,不幸已到晚期了。



朱德(左)和彭德怀(右)

1974年9月,身体每况愈下的彭老病危。我们很难想象曾经叱咤战场的这么一位开国元勋,此刻却肢体瘫痪、身体浮肿地躺在病床上。说话已经口齿不清的彭老费力地张开了嘴,含糊地嚷着说道:“我一生犯过很多错误,但我不搞阴谋诡计,从来没有做过一件亏心事,我可以挺起胸膛,大喊百声,在这一点上我是清白的。”说完这番话彭老就陷入了昏迷。

1974年11月29日下午,深度昏迷两个月的彭老突然面色发红,随之口鼻渗血,呼吸停止,享年76岁。彭元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而此刻他的身边甚至没有一个亲人在场!此情此景实可用“听者伤心,闻者落泪!”来形容,对此我们只能感叹道上天不公!造化弄人!

“平反昭雪,魂归故里”

彭老去世后,只有他的侄女彭梅魁被通知见了遗体最后一面,随后遗体便被偷偷拉走秘密地进行了火化。甚至连火化遗体的费用都是从彭老那少得可怜的生活费中支付的。

当时的专案组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写道:

“我们建议,将其化名王川,尸体火化后,骨灰应存放在一般公墓。”

周总理得知彭老去世的消息后心情十分沉痛,但是由于当时特殊的环境所迫,周总理做的只能是冒着风险秘密指示:“要精心保管,时常检查,没有中央军委的指示,谁也不准换盒,更不准转移存放地点,以便今后查找时不致搞错。”



彭德怀与周恩来

就这样,彭元帅的骨灰在两位军人的护送下,乘着一架军用飞机去往了一个周总理安排的“神秘地方”,在遥远的天际变成一个亮点……

由此判断,在1974年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对彭元帅骨灰的处理办法,显然既包藏某些坏人的祸心,也满含着周总理想要好好保护的良苦用心。

这就发生了文章开头彭元帅追悼会上那一幕。追悼会举办前彭老的骨灰盒却下落不明,唯一见过彭老遗体的彭梅魁也不知道骨灰被带去了哪里,审查组员听说周总理当年对彭元帅的骨灰盒处置问题作了具体指示,但周总理已于1976年仙逝,线索一再中断。

几经周转,终于在彭德怀遗孀浦安修口中得知了一条重要消息:彭元帅的骨灰可能安置在四川成都!



众人费解:彭元帅明明是在北京医院离世的,骨灰怎么“飞”去了外地呢?

浦安修解释了事情的经过:

“1975年,四川省委书记李大章同志调来北京工作。他爱人孙明和我是老战友,我们俩经常私下里来往。她看我时常为老彭的事忧虑,有一天就忍不住同我讲了,说老彭的骨灰由中央的两个军人送来,是她丈夫亲自安排处置的,既然已经回到了大西南,叫我就放宽心吧。其余的事,我再问她也不知道了……”

听到这,好不容易找到些线索的审查组员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又垂头丧气起来。原来李大章同志也于1976年病逝,线索等于又中断了。

负责人将得到的所有消息立即向中央作了汇报。在军委的指示下,一行人赶赴四川成都,直接找到省委主要领导,继续打听彭老骨灰的消息。

然而负责接待众人,时任四川省委副秘书长张振亚同志表示并没有见到彭总的骨灰,对他们说道:“彭老原来在四川工作过我是知道的,但没有听说他的骨灰存放在成都,你们是不是搞错了?”



《彭德怀元帅》电视剧剧照

审查组员又试探性地问道:“你再仔细想想,四年前,也就是74年的冬天,有没有两个中央来的军人护送一个骨灰盒来过这?”

经过提醒,张振亚像是想起了什么,连忙说道:“有!确实是有两个军人来过,交给了我们一个骨灰盒,并且告诉我们要妥善保管。可是……”

审查组员问道“可是什么?”

张振亚皱着眉头,沉思着说:“可我记得那个骨灰盒十分破旧,名字好像叫‘王川’啊!”

审查组员听后十分激动,急忙解释道:“没错!就是这个骨灰盒!‘王川’是组织上为了保密才决定更名换姓的,这个骨灰盒现在存放在哪里?”

张振亚大为震惊,没想到当年那个毫不起眼、没有照片,甚至没有红绸包裹的破木匣子里面装的竟然是彭元帅的骨灰!



胸前佩戴一级国旗勋章的彭德怀

震惊之余立马回答道:“这件事我当时交给了杜信同志去办理,我现在立刻联系他!”

回忆随着电话还未接通的“嘟…嘟”声一幕一幕涌出,几年前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当时张振亚还是四川省革委办事组副组长,有一次组长杜心源突然打来电话,让他去办公室紧急接手一个保密任务。他立刻赶了过去,杜心源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中央派专人送来了一个骨灰盒,要放在成都保存。此事责任重大,事关紧急,你立即安排处理!那两位中央来的同志现在就在锦江宾馆住着呢!你们只负责去办,有问题就找省委领导解决!至于骨灰主人具体是谁,不要随便打听,我也不知道。这件事一定要保密!

随后张振亚就安排了时任省革委行政处副处长的杜信,要求他到锦江宾馆找那两位中央来的军人联系承办。

这时候,杜信的号码接通了,张振亚的思绪一下子被拉了回来。

一拨通张振亚就严肃的对杜信说:“四年前我安排你保密处置的骨灰盒,现在在哪里!中央派人来寻了,那是彭元帅的骨灰!”



彭德怀

杜信也惊得不轻,在电话那头足足愣了半分钟,才急忙说道:“成都东郊火葬场!骨灰在成都东郊火葬场!”

挂掉电话,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地驱车赶往离市区7华里的成都东郊火葬场办公室。

在车上杜信对众人说:

“当年我拿着一份在省委办事处开的介绍信就去了东郊火葬场,将骨灰盒交给了当时的负责人辛自权老师傅。他说按规定一般只能存放一年,我对他说一年太短了,至少得三年。后来在填写骨灰盒寄存单时可真让我犯了愁,除了上面贴的纸条上写的‘王川’这个名字外,我对其他的信息一无所知,籍贯填的四川成都,至于年龄嘛…中央安排的肯定是大人物,年纪不能写太大了,容易牵扯到老同事,我就填了个年轻点的‘32岁’,委托人姓名一栏我填的是自己,没记错的话,这个骨灰盒的编号应该是‘273’!”



彭德怀故居

当几人赶到东郊火葬场后,万幸的是!写着“王川”一名的骨灰盒仍存放在“273”号骨灰架上!

幸亏当时的负责人辛自权老师傅是个办事十分周密且负责的人,现任负责人甘志群感叹道:“1977年辛老师傅就准备退休了,10月份他办理退休手续的时候,特别不放心,特意叮嘱我要好好看管所有寄存的骨灰盒,尤其是‘王川’这类有上级嘱咐在并且信息不明的骨灰,更要谨慎再谨慎!绝不能出任何差池!”



彭德怀

到这里,关于“骨灰盒”的迷雾已然被揭开。审查组一行人在检查确认骨灰盒完好无损后,又感谢了张振亚、杜信等人对骨灰盒这“4年”来的“秘密”的保管。然后才放心地离开东郊火葬场。

时间来到一星期以后,也就是彭元帅追悼会召开的前两天。在这一天清晨,中央中央派来了一架军用飞机,来接彭元帅的骨灰回北京。

在四川省委领导举行骨灰告别时,杜信还专门买来了六尺红绸,将骨灰盒仔细的包裹,然后和其他同志一起脱帽鞠躬,他起身时,早已是泪流满面。之后他双手颤抖地将骨灰盒转交给了中央的接送人员。他最后再看了一眼骨灰盒,目送骨灰盒上了飞机,泣不成声地说了句:“彭老,您辛苦了,您一路走好…”

整整四年,四年前一架飞机带着化名“王川”的元帅骨灰从北京静默而来,四年后也是一架飞机载着元帅的骨灰平稳返回。不同的是,这一次彭元帅已名誉恢复,他终于洗刷了自己所蒙受的不白冤屈,这次是声势浩大荣归北京!

当这架飞机载着彭老的骨灰降落在北京西郊机场时,无数人迎着星星点点灯火自发前来接彭老的英灵。

彭老的亲属走上舷梯,接过彭老的骨灰盒,缓慢地在一片注视下走了下来。周围的人们再也无法控制悲伤的情绪,纷纷痛哭起来。



彭德怀追悼会现场

12月24日,党中央准时在人民大会堂为彭德怀举行追悼大会。骨灰盒被堂堂正正地摆放在会场的正中央,后面悬挂着彭德怀、陶铸同志的巨幅半身像。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的群众代表等2000余人参加了追悼会,一起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遗像上的彭老面含微笑,十分和蔼。假如彭老泉下有知,此刻也终于可以含笑九泉了!

彭元帅当时的警卫参谋景希珍参与了全程,会后他陪同彭老亲属将骨灰盒放在了八宝山第一室内,与他的老战友朱德陈毅等长眠在一起。



彭德怀(左)和景希珍(右)

后来,经彭老家属要求。骨灰于其百年诞辰后,将迁移至他老家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陵园安放。彭元帅也算是在百年后魂归故里了!

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在试错中不断成长,在历史的沉痛教训中,我们也终于有机会重新发现和认识了彭老元帅!这也体现了周总理的高识远见,若不是他当年的秘密保护,我们还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机会寻得真理!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彭德怀元帅纪念馆铜像

我们要相信,实践永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真理的获得永远离不开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梦韵
梦韵
学习是一种积累,每一次的尝试和努力都将成为未来成功的基石。
351文章数 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