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Tess
公众号| Tess外贸Club(Tess_2006)
01
我们做家长的,在孩子上学后,应该都被自愿做过很多事。比如:
“自愿”给孩子买又丑又贵,质量还很一般的校服,只因为不买怕孩子被区别对待;
“自愿”下载某款付费学习App,不下载,娃无法提交作业。
“自愿”买某出版社独家教材,不买孩子跟不上课,老师讲课只看这一套。
有些甚至借“智慧校园”之名,变相向学生家长推销金融产品,让所有家长“自愿”购买。
我们都知道,很多事说是自愿,其实是不能不自愿。
因为我们的软肋正穿着校服坐在他们教室里。
而今天,我又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它披着“服务升级”的外衣,却干着精准收割的活儿。
这一次,广州银行与学校联合起来,要家长必须去广州银行开卡。
若家长不配合,孩子在校生活将受影响。
11月13日,收到一条来自家长群的通知:
![]()
我看了一下文件,内容挺炸裂的。
从小学到高中,只要有学生在这家学校就读,学生的家长必须去开广州银行的卡。
![]()
最后几行的字有点刺目。
![]()
我娃在读8年级,8年级24个班,一个班50人左右,全年级约1200人左右。
粗粗估算,从一年级到高三,学生数量至少有14400人。
乖乖,这一万四千多家长,除了每年要支付昂贵的私立学校的学费、生活费、住宿费,还要把自己的个人隐私乖乖交给广州银行,在这个银行办卡、存款。
02
来来来,我们算一笔账。
假设每位家长初次办卡后,为孩子充值并维持最低余额 1000 元(实际上会远高于1000,因为学生要在学校生活至少3-6年),那就是:
14400 名学生 × 1000 元 = 1440 万元的无息活期资金池。
这些钱每天沉淀在银行系统里,不计利息、不产生成本、还随时可被银行调用。
更关键的是:这些卡是实名+家庭地址+子女就读信息+长期使用行为绑定的账户,银行拿到的不是一个客户,而是一整个家庭的金融画像。
一旦每年哪怕只有 5% 的家长接受了后续理财产品、教育金、定期存款、分期服务……银行就能借此撬动上千万甚至上亿的潜在资金流转。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什么?
他不推销,不服务,连介绍都没有,就一个让人愤怒到血脉喷张通知:
- “不办广州银行的卡,就影响你孩子正常校园生活。”
咋滴,威胁家长吗?
你看那通知的意思很清楚,
“从本月起,学校将全面更换校园充值系统,改由广州银行提供服务,且必须去广州银行的网店开卡。”
这句话的关键词有三个:
广州银行、必须、否则影响消费。
一瞬间,我意识到,这并不是一场普通的“系统升级”,而是一场穿着“智慧校园”外衣的精准金融收割。
我们这些交了高昂学费的家长,正好借由各自的娃被选中做成了广州银行的优质客群。
看现在的局面,颇有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意思。
03
在11月13日收到学校的通知之前,学生在校充值用的是农业银行,家长充值无需专门开一张农行卡,下载APP绑定六大行即可。
在使用的过程中,我感觉系统稳定,流程顺畅,从没出现什么幺蛾子。
而现在,突然要求所有家长统一在广州银行开设新账户、绑定App、走唯一通道充值。
不配合?
对不起,孩子无法正常用餐、购物、消费。
这已经不是“建议使用”,而是强制迁移、专属绑定、捆绑开卡。
表面说为了“安全便捷”,本质上却是对学生家长赤裸裸的威胁。
他们在威胁你之前,没有任何透明对比说明,没有技术参数评估,更没有征求意见,它就是这么张牙舞爪地来了。
而且是披着“服务升级”的外衣,做着“强制数据征用”的事。
真TM的是又当又立的典范。
04
广州银行是何方神圣我不知道,如果不是看到学校发的通知,我甚至都不知道有一家叫广州银行的东西存在。
这家银行怎么样我不了解,但说实话,它不是国有四大行,网点少,系统没有四大行成熟肯定是实情。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所有银行都面临严峻的KPI考核。
发卡数、活跃账户、App激活、理财转化率……这些直接关乎客户经理的收入、上级的升迁、整个分行的排名。
他们当然知道,普通扫楼、摆摊、办卡拉新,效率低、成本高、转化差。但只要打通一所私立学校,就可以获得一劳永逸的好处。比如:
- 一次性获取数百到上万个高净值家庭的身份证、手机号、住址信息;
- 顺理成章地要求开卡、绑App、做储值;
- 埋下后续推送理财、储蓄、保险、教育金的营销路径;
- 最关键的是,这张卡要长期充值,每天都有资金沉淀。
所以,这不是发卡,这是精准猎杀。
以我为例,我有俩娃在这家私立学校,每年学费、食宿费、各种各样的补习费、杂费算起来将近20万。
我们这些家长,都是学校筛选过的客户,支付能力比较强、有一定资产与金融稳定性。
也就是说,我们就是广州银行眼中的“可控资产”。
他们不需要一个个打电话邀约,不需要跑展会发传单,他们只需要搞定学校就行了。
家长配合不配合不重要,关键是很多家长不敢不配合,因为娃在人家手里呢。
他们担心孩子被区别对待,担心孩子食堂打不了饭,担心老师为难自家孩子,担心自己成为“刺头家长”。
所以他们不得不低头,拿身份证,排队办卡,下载App,同意隐私协议,一切都顺理成章地完成了。
05
你可能会问:
谁决定把农业银行换成广州银行的?
谁决定学生必须开广州银行的卡才能消费的?
是学校?是校长?是教育局?是市政府?还是银行?
我不知道,肯定也不会有人出来自认把农行换成广州银行是因为收了银行的好处。
忽然有点八卦,农业银行到底咋得罪学校了,逼得学校非要把他们换掉,丝毫不顾及人家是国有四大行的身份。
虽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啥事,但我知道,换掉农行这件事,一定发生了以下这些情况之一,或者多个组合:
- 涉事银行给了学校一定的赞助;
- 涉事银行给了某些管理者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好处”;
- 涉事银行给予了某位权力人物某种承诺、某种支援、某种资源;
而这种“好处”,可能是现金、设备、升迁帮助,也可能是不可言说的利益交换。
反正无论怎么样,广州银行一定是主角,学生的家长是韭菜。
你看,有些人不用掏枪,不用发声,不要你反对,他们只用你对孩子的关爱,用你怕惹事的本能,就让你低头签字。
你以为你为孩子学费让孩子去读书就行了,结果你连自己的个隐私也要上交到学校指定的商业机构。
你以为这是教育服务,其实这是银行业务拓展的通道,是地方某些系统一次“合作共赢”的项目。
我不是在拒绝开一张卡,我是在拒绝用孩子的校园生活权去威胁我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看来,有软肋还是不好,被人分分钟拿捏。
不得不说,有些人,虽然披着体面的外衣,干的却是下三滥的勾当。
所谓言传身教,你们就用这种方式去教育学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