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
第78集团军某旅话务专业女兵李若溪(左)、彭海英正在进行专业技能传帮带。 胡正伟/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 秦张杰 寇望龙
“丁零零、丁零零……”凌晨时分,第78集团军某旅值班机房内,电话铃声响起,下士陈婧瑶迅速接通来电,娴熟应答、闻声记录,瞬间完成一次电话转接。
在值班室,这群话务女兵每天都要在三尺机台重复这样的操作千百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领班负责人包甜甜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我们的岗位虽小,却使命重大,作为‘首长耳目、机关神经’,每通电话都可能关系到一项重要决策,连接一条重要作战指令,必须确保任何时候都无失误、零差错。”
指尖战场上的“极限挑战”
清晨的话务值班室里,键盘敲击声不绝于耳。文俊心正对着电脑苦练五笔打字,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这是她来到话务班的第三个月,“手功”训练却遇到了瓶颈。
“汉字录入每分钟不到100,比及格线还差些。”文俊心有些气馁。夜深人静时,她独自留在训练教室,对着键盘一遍遍练习。手指渐渐肿胀后,她就把手浸在冷水中缓解疼痛,然后继续练习。
班长王秋菊注意到这个倔强的新兵,便拿出自己的训练笔记,密密麻麻的字根口诀跃然纸上。“别看五笔难,掌握规律就快了。”
机上一秒钟,台下百日功。想要上机值班,必须通过评估考核,“脑、耳、口、手”四功则是基本要求。王秋菊告诉记者,在她们这群话务女兵中,每个人身上都有点“绝活”,比如一天记住80组电话号码、3秒听音识人……这些在常人看来非常了不起的技能,却是话务考核的基本要求。
为了攻克背记难关,女兵们发明了“金字塔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趣味方法。教员倾囊相授,战士则发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精神,多写多背。枯燥和疲惫是对“坐得住板凳”的最大考验,她们深知,唯有经过这般“极限挑战”,才能达到“零失误”的底线要求。
陈婧瑶至今仍记得那次难忘的考核。在“脑功”测试中,她需要在一分钟内回答几十个号码。当考官报出某处办公室时,她脑中突然一片空白。那个明明背得滚瓜烂熟的号码,此刻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没关系,放松心态。”考核结束后,班长王秋菊拍拍她的肩说,“每个优秀的话务兵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这番话语成了女兵们前进的动力。从此,训练室的灯光见证着她们互相抽背、结对钻研的身影。三个月后,文俊心终于以每分钟百余字的速度通过考核,她激动地抱住了班长。那一刻,所有汗水都化为了喜悦的泪水。
无形电波前的“迅捷先锋”
机房虽小,通联千军万马;岗位平凡,事关战场胜负。半夜两点,一阵急促的铃声划破寂静。中士董程程聚精会神,扶正耳麦:“您好,一号台。”动作干净利落。
“紧急情况,立即接指挥部!”电话那头传来作战值班室参谋急切的声音。董程程眼神一凝,指尖在键盘上飞速跳跃,3秒内,线路已被准确接通。几乎在同一时间,值班室内代表特急命令的红色警报灯开始急促闪烁——战斗警报!
“全体注意,有紧急情况,立即就位!”董程程的声音通过内部广播传出,沉着冷静。一时间,备勤室灯光接连亮起,脚步声急促有序。一分钟内,所有备勤话务员全部就位。
顷刻间,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女兵们口中清晰复述、手中准确记录、指尖飞速转接,一道道指令化作无形的电波,穿越夜空飞向各作战单元。她们同时处理多条线路,额角沁出汗珠,精神高度集中,确保每条信息通道绝对畅通。
“一号台”工号01,一般只有军政素质过硬的骨干才能走上这个值班席,这也是每名话务女兵的荣誉追求。从接触话务岗位开始,上“一号台”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每个人熟记上千组号码,3秒内完成号码正答,5秒内完成名称反答是基本功,还要同时配合脑、耳、口、手进行记录转接。
在“一号台”,董程程遇到的情况并不鲜见,但凡上机值班的话务女兵都练就了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硬功夫”。一次值班中,机房突然断电,陷入漆黑。女兵们临危不乱,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备用电源启动的30秒内,她们凭借肌肉记忆,硬是靠纸笔在黑暗中准确记录下每一个来电的关键信息,确保了整个通信链路在极端情况下依旧一刻不断。
“零失误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董程程的话掷地有声。去年执行重大任务期间,她们连续10天24小时全时值班,日均处理几百个电话,所有指令准确无误。捷报传来时,许多女兵累得直接在机台前睡着,脸上却带着欣慰的笑容——这是对她们坚守平凡、创造非凡的最好褒奖。
强军征程中的“成长蜕变”
话务台不仅是战斗岗位,更是女兵们成长成才、实现价值的广阔舞台。她们在这里历经磨炼,也在这里收获温暖与荣光。
中士彭丹青珍藏着一张小纸条,那是她第一次独立值班时,班长悄悄塞给她的:“相信你自己,你比想象中更优秀。”那天,她紧张得手心冒汗,但每当看到那张纸条,就感到安心。
在这个集体里,温暖无处不在。下夜班的女兵总会在保温杯里发现战友准备好的红糖姜茶;生日时,总会收到全班战友手写的祝福卡片;训练受挫时,总会有一双温暖的手伸过来:“来,我再教你一遍。”
彭丹青记得自己刚下连时的迷茫。那时她觉得话务工作枯燥乏味,直到第一次参与重大任务保障。“当我听到电话那头传来‘指令已收到,任务完成’的报告时,突然明白了这项工作的意义——我们虽不在战场一线,但每一条指令都通过我们传递,每一次胜利都有我们的一份功劳。”
如今,彭丹青已经成为连队的专业骨干。她带的兵个个出色,其中最让她骄傲的是上等兵李金艳。这个曾经手功不及格的新兵,现在已经是同年兵中的佼佼者。“班长,我也要像您一样,做最优秀的话务兵!”李金艳的眼里闪着光。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该旅话务女兵群体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2次,4人荣立个人三等功,30余人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多次获评通信值勤先进台站。一批批历经磨炼的优秀话务人才正成为通信保障的中坚力量。
夕阳西下,值班室内亮起温暖的灯光。女兵们坐在机台前,耳麦中传来此起彼伏的呼叫。她们用纤细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出强军路上的动人乐章。电流无声,却传唱着她们的强军信念;号码无言,却铭刻着她们的胜战追求。这些可爱的女兵们,正用自己的方式,让青春在三尺机台上绚丽绽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