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在前几天,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参加AI峰会的时候表示,按照目前的发展情况,中国可能会在中美AI竞赛中胜出;诺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也说中美AI的发展已经不相上下,
从当初很多人觉得中国在AI上落后美国很大,到今天不相上下,甚至是领先。
中美在AI上竞争发展到了什么样的新局面?中国在哪些领域更有优势?
02
我们从过去20年AI的发展来看,真正在持续推动AI进步的其实只有中美两个玩家。
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AI发展的结果,就是中美两个玩家的竞争结果。
![]()
那么,中美在AI的优劣势到底在哪里?
斯坦福发布的《2025 AI指数报告》做了一个详细的统计。
我们先来看直观的AI大模型数量和性能比拼。
在发布的模型数量上,2024年美国发布了40个AI大模型,中国发布了15个,包括在过去20年,美国发布的大模型都超过了中国。
![]()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投资的差距。
像在2024年,美国的私人投资,也就是企业投资达到了1091亿美元,中国只有93亿美元,在AI公司的数量上,美国有1073家,中国只有98家。
![]()
![]()
另一方面,就是受制于算力芯片,英伟达的GPU基本上垄断高端AI训练市场,美国掌握AI芯片设计跟供应链话语权,影响了中国企业产出顶尖大模型的速度。
但是,在AI大模型的性能上,中国的企业这两年已经追赶了上来,双方的差距其实非常小。
在大规模多任务知识理解上,2023年底,中美顶级大模型性能差距是17.5%,到2024年底,这个差距缩小0.3%。
在数学推理能力上,2023年底,中美差距是24.3%,到2024年底,缩小到了1.6%。
在代码生成能力上,2023年底,中美之间的差距是31.6%,到2024年底,已经缩小到3.7%。
![]()
也就是说双方的AI大模型从原来的美国大幅领先,已经缩小到了不相上下。
更进一步去剖析,在关于AI的基础研究和专利上,中美出现了“质”与“量”的不同。
在“量”上,中国反而优势明显,从2013年到2023年,中国在AI论文发表总量占到全球23.2%,总引用量占到全球22.6%,都位居全球首位。
![]()
特别是在AI专利数量上,中国占到了全球69.7%,优势非常明显。
![]()
但是,在“质”上,特别是AI的高质量研究方面,美国依然占据领先地位。
在过去三年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篇AI论文中,美国机构占比超过一半,在AI基础研究方面更加深厚。
![]()
讲到这,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在这两年扮演了一个极其出色的“快速跟进者”。
尽管资源有限、算力芯片受限,但借助于庞大人才基础奠定的专利数量以及更高的效率,我们在顶级大模型性能追赶上了美国,磨平了差距。
这其实也暗示了一个问题,如果AI大模型的性能差距可以在一年内被抹平,那么“谁开发了第一个模型”的领先优势是极其短暂和脆弱的。
这就好比两个武林高手,一方开发出了新招式,在比拼中占了先发优势,但另一方底蕴深厚,学习能力极强,把对手的新招式一拆解,也创造了自己的招式。
所以,未来不管又发布了什么新的AI大模型,在技术层面上,双方都有能力快速跟进,很难拉开明显的差距。
03
那么,假如AI竞争的护城河不是技术本身,那它又是什么?
![]()
我想,从目前这个阶段来说,应该是AI的部署和渗透。
那么,在这个方面,中国就拥有美国所不具备的系统性优势。
比如说在社会接纳度上,美国仅有39%的公众认为AI利大于弊,而中国有高达83%的人认为人工智能的产品服务利大于弊。
这就会带来三个不同的影响。
1、监管阻力,我们会更倾向于鼓励创新、拥抱AI,而不是担忧AI可能带来的风险从而严格限制,这就为AI的快速迭代和大规模部署提供了宽松的监管环境。
2、数据收集,更高的社会接纳度也就意味着公众更愿意在使用AI的时候分享他们的数据,这给训练和优化AI模型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养料。比如说这个双十一,我们已经看到阿里不仅把AI应用在商家端去创作内容、提高效率,也应用在了C端,让用户根据AI对话进行搜索,完成购物。
![]()
这些都会大大加快AI场景落地的广度和速度。
3、政策执行力,在高容纳度下,政府就可以大胆推行更深入的AI国家战略,像在刚刚发布的十五五计划中,我们就能看到政府把AI融入实体经济方面的决心和执行力,包括今天很多地方政府也在政务中引入AI推理模型。这样的落地,一定会让AI成为中国未来社会系统运转的核心引擎。
所以,相对而言,美国的AI更类似于一种资本精英模式,依赖资本雄厚的私营企业和顶尖的精英研究机构来推动AI的前沿突破。
而我们的AI是一种系统规模模式,依靠统一的政策意志、海量的工程师人才以及乐观的社会情绪,进行高效的追赶和全面的AI部署。
04
当然,现在说胜负其实还很早,在AI的发展上,双方都远没有达到锁定胜局的地步,但AI本身已经从一场关于技术的竞争,发展到了关于产业应用、国家战略、制度文化的综合博弈。
目前就看谁能更快地弥补自己的短板。
![]()
美国能不能克服内部的摩擦,找到快速AI部署的有效路径?
中国能不能增强创新活力,在底层的基础研究上突破,主导下一次AI革命的诞生?
当然,对我们的企业来说,未来的发展路径其实很清晰,AI一定会成为中国未来社会系统运转的核心引擎,那么,我们就必须加快AI在企业各个环节的部署和运用,真正去拥抱AI,融入AI。
![]()
![]()
责任编辑|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