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20号乘组的三名航天员陈冬、陈中瑞和王杰已搭乘神舟21号飞船安全返回地面,身体状态良好!神舟22号飞船预计很快将载货升空!
![]()
不得不说,我国应对载人飞船受损的行动非常迅速,完美诠释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像美国或者俄罗斯那样,从飞船受损情况的评估到应对方案的提出和实施,需要耗费漫长的时间才能有结果,让航天员在太空中滞留数月才返回地面。
神舟20航天员比原计划11月5日的返回时间仅延后了大约9天,创造了历史!同时,这三名航天员在太空中连续停留204天,也创造了中国航天员的新纪录。
相比之下,美俄航天员就没那么幸福了,例如2024年搭乘波音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的两名美国航天员,因飞船故障在太空中滞留了数月才返回地面,让数天的太空之旅变成了数月。还有,2022年俄罗斯航天员也因联盟MS-22飞船被空间微碎片撞击受损,而在国际空间站滞留了数月才搭乘新飞船安全返回地面。
![]()
神舟20号飞船的舷窗疑似被空间微碎片撞击受损,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在数天内便提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让神20航天员乘坐神舟21号飞船提前返回地面,然后再尽快发射一艘神州飞船上天,以便空间站上长期停留一艘随时可供神舟21号航天员紧急撤离的飞船。
能迅速做出这样的决策,是因为中国载人航天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载人飞船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滚动备份”,即发射一艘、准备一艘,以便及时应对可能的太空救援任务。
神舟二十二号作为备份飞船,早在2025年9月便已运抵发射场待命,具备8.5天应急发射能力。神舟22号飞船很快便会发射,而且为了不浪费运力,该飞船将会携带许多物资升空,前往我国空间站。
![]()
虽然在神舟22号飞船没有抵达空间站之前,我国空间站上短期内会没有可用的飞船供航天员紧急撤离,但风险是可控的,因为我国空间站不仅采用了冗余设计,供航天员长期生活的物资也很充足,而且经过许多轮出舱作业,空间站外部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空间微碎片防撞板,另外还有空间碎片监测预警系统加持,短期内几乎不会出现问题,航天员在上面很安全。
![]()
据报道,受损的神舟20号飞船将暂留空间站开展多项专项试验,然后再受控返回地面,返回时可能会回收部分在轨测试样品。
要开展哪些试验?目前还不太明确,可能包括:研究微重力环境下舷窗裂纹扩展规律,以及飞船舷窗裂纹区域在返航时高温摩擦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为后续优化舷窗防护设计提供数据支持;测试飞船在轻微受损状态下的无人自主再入控制能力,为未来故障飞船安全回收提供技术路径。
![]()
尽管我国已经掌握了通过航天员出舱、机械臂辅助进行简单在轨维修的能力,但神舟20号的舷窗裂纹是否能够在轨修复,后期是否会对其开展在轨维修作业,还不清楚。
这确实是一个契机,若能针对载人飞船开展首次试验性维修作业,既能为载人飞船等航天器在太空受损或发生故障后的维修积累技术经验,同时也可在返航过程中测试轻微受损的飞船经过修复后能否继续保证航天员安全。将来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可通过小型货运飞船发射修复材料和工具,进行在轨维修,而不用每次遇到这种轻微受损的情况都空船返回,以便将来在保证航天员安全的情况下,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如果真的要针对神舟20号飞船开展出舱维修作业,那所需的修复材料和工具可能会由神舟22号飞船或者后续的小型货运飞船带上空间站。
![]()
不过,出舱维修需航天员直面空间微碎片、微重力操作等风险,且修复后可能仅能延缓裂纹扩展,无法恢复原始防护性能。另外,舷窗裂纹位于不承压的外层防热玻璃上,虽影响再入热防护,但若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冒着巨大的风险进行复杂维修,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影响飞船后续的返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