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11月14日电 题:香江轮影映传承
新华社记者周万鹏、刘英伦
夜色渐暗,香港单车馆灯光倾泻。场地自行车飞驰而过,轮影在地面上忽明忽暗、伸缩变幻,250米木质赛道在光影中泛着温润光泽。
13日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决赛,发令枪响划破场馆上空,戴着“哪吒”头盔的鲍珊菊、郭裕芳、骆书艳三位河南姑娘如离弦之箭冲出起点。
处于领骑位置的鲍珊菊带着独特的节奏感,为身后的郭裕芳减少着阻力;承前启后的郭裕芳加大马力,为身后的骆书艳带出速度;轮影无缝衔接,骆书艳一骑绝尘,将金牌稳稳收入囊中。赛道边的电子屏上,46秒044的成绩定格瞬间,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这是一组以国家队成员为班底、配队还不到一年的“黄金”组合:一名奥运冠军、一名世界冠军和一颗冉冉升起的中国场地自行车新星。
“这是我的第一枚全运会金牌,我最想感谢的是两位姐姐对我的帮助。”骆书艳说。19岁的她是三人中最年轻的一位,在今年2月举行的2025年场地自行车亚洲锦标赛中,她如愿以偿身披中国队“战袍”,与鲍珊菊、郭裕芳并肩作战,并斩获女子团体竞速赛金牌。
“刚进队的时候,我对冲刺的节奏把握不好,姐姐们就陪着我一遍遍练,从发力时机到身体姿态,一点点抠细节。”骆书艳说,她们的言传身教让自己少走了很多弯路,而团队里“传帮带”的氛围,也正是中国场地自行车不断突破、超越自我的底蕴和密码。
2016年里约奥运会,宫金杰与钟天使搭档,夺得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冠军,为中国自行车队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那一刻,金色的奖牌不仅照亮了她们的脸庞,更点燃了一代自行车运动员的梦想之火。彼时,还在河南省队训练的鲍珊菊、郭裕芳从电视画面里看到夺冠的一瞬间,心中默默埋下了“为国争光”的种子。
五年后的东京奥运会,鲍珊菊接过了接力棒,她和钟天使这对新老组合在赛道上所向披靡,捍卫了中国队在这一项目上的荣耀。“钟姐教会我的,不仅是骑行的技巧,更是面对压力时的从容,是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鲍珊菊说,站在最高领奖台上,她深刻体会到“传承”的意义和重量。
郭裕芳比鲍珊菊小两岁,两人在2012年几乎同期进入洛阳市自行车运动学校。“这么多年来,我们特别了解对方、依赖对方。珊菊姐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有时候一个动作不到位,会反复练上几十遍,直到满意为止。”郭裕芳说,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她。
骆书艳说,全运会备战期间,三姐妹的训练从基础的力量练习开始,深蹲、卧推、核心训练,每一个动作都力求标准。此外,她们会针对团体竞速赛的特点,反复练习起跑、领骑、交接等环节。
除了体能和技术的训练,心理调适也至关重要。而三姐妹有自己的“解压秘诀”——训练结束后,她们会一起散步、聊天、喝咖啡,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有时候训练累了,我们就会畅想比赛夺冠的场景,互相加油鼓劲。”骆书艳说,正是这份对胜利的共同渴望,让她们凝聚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传承,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群人向着同一个方向,代代接力,生生不息。姐妹情深的陪伴,刻苦训练的坚守,让三姐妹对未来有了更高的追求——让中国场地自行车在这份传承中绽放光芒。(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