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的武汉,被疫情包围,城市无数人“沦陷”在病毒中!
而身患渐冻症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拖着病腿战疫的身影刻进了无数人心里。
毫无疑问,张定宇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
五年时间过去,疫情已经成为过去式,可他的生活,仍在继续……
![]()
风暴中心的逆行身影
2018 年,张定宇拿到了渐冻症的诊断书。
这种病会慢慢吞噬肌肉力量,可他没声张,照样在医院里奔忙。
同事只觉得院长走路越来越慢,却不知道他正悄悄与绝症赛跑。
2019 年 12 月 29 日,首批 7 名不明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
从事传染病防治多年的张定宇立刻警觉,这不是普通病症。
![]()
他果断把病人集中隔离,亲自穿上防护服进病区查看。
发现患者咽拭子阴性但病情加重,他当即决定采集肺泡灌洗液送检。
三天后,新型冠状病毒的身份被确认,为后续防控抢回了关键时间。
疫情最吃紧时,医院 ICU 只有 14 间,根本不够用。
张定宇连夜下令腾退 21 个病区,改造出新的重症病房。
![]()
他每天凌晨四点爬起来处理事务,深夜还在主持病例讨论。
双腿早已无力,他就撑着拐杖参会,声音却始终洪亮。
那时妻子感染新冠住院,他只匆匆探望过一次,又转身扎进 “风暴中心”。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人。”
![]()
这句朴实的话成了他的信念。
在他带领下,600 多名医护无一人退缩,医院累计收治近 2000 名患者。
2020 年,他被授予 “人民英雄” 国家荣誉称号,实至名归。
如今 62 岁的张定宇,有了新的工作身份。
![]()
双重岗位上的坚守
他是武汉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二级教授,没离开过临床一线。
每天早上七点半,他准时出现在医院,参与交班和病案讨论。
遇到复杂病例,他会耐心指导硕博士研究生,分享 34 年的从医经验。
同事说,他还是当年那个 “张铁人”,只是脚步比以前更缓了。
2024 年 12 月,他又多了个新头衔 —— 湖北江夏实验室主任。
![]()
这个岗位聚焦转化医学,要把科研成果更快变成治病的办法。
2025 年 2 月,他专门去湖北省药品检验研究院调研。
在疫苗检测实验室里,他盯着流程看了很久,反复叮嘱:“标准严一点,大家才放心”。
目前实验室已和 4 家三甲医院共建研究中心,储备了 70 多个科研项目。
面对病情,他多了份坦然。
![]()
确诊初期的恐惧早已消散,现在的他常笑着说:“既然不能改变,就要坦然面对”。
通过中医推拿治疗,他的腿围有所增加,还能扶着走路,甚至能骑单车。
2022 年,他悄悄登记了遗体捐献,没提前告诉家人。
“我是渐冻症患者,捐献遗体能帮着搞研究”!
这话里满是医者的担当,在他的行动下,也带动了更多人……
![]()
用微光照亮前路
在他和其他患者的感召下,已有千余名渐冻症患者响应遗体捐献。
要知道,这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离不开脑组织样本。
他用自己的选择,为破解绝症铺路,成了生命力量的传递者。
在科研领域,他始终盯着 “患者需求”。
牵头搭建 “医产学研” 平台时,他反复强调,成果要惠及患者才有价值!
![]()
引入龙头企业打造开发链条,推动湖北建设科技创新高地。
从抗疫时率先用 ECMO 救人,到如今推动新药转化,他的初心从没变。
即便离开了金银潭医院,他还常回去看看。
2025 年 10 月重阳节,他以原院长身份参加活动,问候老同事。
听着医院的发展规划,他眼里满是欣慰。
中国罕见病联盟授予他 “非凡医者” 称号,说他是医务工作者的榜样。
这样的白衣天使”,值得我们敬佩,也是行业的榜样!
![]()
结语
从抗疫一线到科研前沿,张定宇从没停下脚步。
渐冻症困住了他的躯体,却困不住滚烫的初心。
这份坚守与担当,依旧是照亮人心的力量。
他的故事,还在续写着温暖与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