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园蛋黄派、可比克薯片、乐虎、好吃点等等,这些名字曾陪伴无数80后、90后长大。
它们也是那代人藏在课间的小零食,也是童年的味觉记忆。
但鲜有人知道,这些熟悉的品牌背后,是一个叫许世辉的福建男人。
他出身贫寒,从打工仔干到厂长,再到创建达利集团,靠模仿、靠拼命、靠坚持,一度成为福建首富。
![]()
他让“达利园派”对标“好丽友”,用“乐虎”硬刚“红牛”,让“可比克”压着“品客”打。
然而,当所有人以为他将迎来长红传奇时,命运突然翻页,他先后经历了儿子车祸去世、公司退市。
谁也没想到,他赢了所有的对手,却输在了时代的转弯处。
![]()
1958年,福建泉州,沿海的小县城惠安,家家户户靠打鱼、雕刻、做小生意过日子。
许世辉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家里穷得连学都上不起,小学没毕业就辍学打工。
十几岁那年,他跟着乡亲去了泉州一家食品厂。
每天从天亮干到天黑,夏天热得工服能拧出水,冬天冻得手上裂口。
他没背景、没学历、没资源,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拼命干。
别人混时间,他记机器运转的节奏。别人只管做工,他学着算账、看原料、管工序。
![]()
几年后,他从工人升到车间主管,后来又被提升为厂长。
那时的许世辉已经学会一件事:勤奋不一定成功,但不勤奋一定穷一辈子。
也就是那几年,他听到一句话,彻底改变了命运:“我吃零食不是饿,是嘴馋。”
这句话让他意识到:吃,不只是需求,更是情绪。
那一刻,他第一次萌生了自己办厂的念头,要做中国人自己的零食。
1989年,31岁的许世辉拿出全部积蓄,加上东拼西凑借来的7000块钱,买下一条二手饼干生产线,创立了美利食品厂。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投资大佬,就几个人、一台机器、一个愿望。
他管自己叫“会烤饼干的疯子”。
![]()
上世纪90年代,韩国品牌好丽友席卷中国,那句“好丽友派,朋友的味道”风靡一时。
面对外资巨头的强势进攻,国内品牌几乎全线溃败。
许世辉也被逼到墙角,库存堆积,工厂几乎停摆。
但他没有认输,他仔细研究好丽友的包装、口味、广告语,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外国人能做的,我也能做,我比他们懂中国人。”
于是,“达利园蛋黄派”横空出世。
配方几乎一样,包装相似,但价格便宜三分之一。
那句洗脑广告“达利园,幸福的味道”,迅速铺满全国的电视台。
结果好丽友被打懵了,达利园一炮而红,许世辉尝到了“模仿”的甜头。
![]()
后来他又推出了可比克薯片(学品客)、乐虎功能饮料(学红牛)、和其正凉茶(学王老吉)。
无一例外,这些品牌全部都火了。
他深知自己没技术、没品牌积淀,就靠快速反应、疯狂铺货。
你有的我也要有,你没的我得先做,靠着抄快一点、卖便宜点的策略,达利集团迅速崛起。
到2015年,达利集团在香港上市,旗下拥有40多家生产基地,全国销量领先。
那一年,许世辉以672亿身价登上福建首富宝座。
有人讥讽他是“抄作业之王”,他说:“你可以笑我抄,但你得先跑赢我。”
这是典型的福建式创业逻辑,实用主义、草根精神、能活才有资格谈理想。
![]()
当然,辉煌的背后,也埋下危机的种子。
当90后、00后成为新消费主力时,他们的味蕾变了、审美变了、购买方式也变了。
“线下货架”让位于“线上流量”,靠电视广告的年代一去不返。
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崛起,新零食品牌通过直播、电商、短视频打爆市场。
而达利依旧靠经销商压货、靠超市铺货、靠传统广告,产品没更新、品牌不年轻,线上反应慢得可怜。
![]()
许世辉的理念是实干为王,他相信产品好就有人买。
但在这个时代,消费者不是买最好,而是买最会说话的。
当年轻人刷着李佳琦和董宇辉带货时,达利的品牌还停留在电视广告和海报明星的老套路。
于是,昔日的帝国开始下滑,2018年后,达利的营收连续三年停滞。
豆本豆、好吃点、可比克等产品逐渐被边缘化。
2023年,公司宣布从港股退市,市值从高峰的千亿港元跌去一大半。
退市公告发布那天,市场一片唏嘘。
这家靠模仿崛起的民营巨头,终究没能跨过创新的坎。
![]()
许世辉人生的转折点,不只是商业上的退潮,还有命运的残酷。
2012年,他唯一的儿子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去世。
那一年,他54岁。
这位用半生奋斗换来商业帝国的男人,从此变得沉默寡言。
“我一辈子拼命,是为了让孩子不再像我这么苦,可他比我走得还快。”
这句话,他对外从未说过,但达利的老员工都听过。
从那之后,许世辉开始逐步放权,把公司交给女儿许阳阳。
她年轻、有学历、有想法,也更懂市场,她主导达利上市,重整集团结构,开始涉足健康食品、AI供应链。
![]()
但外部竞争太激烈,达利转型的脚步依旧慢。
2016年至2018年,父女二人曾同时登上“福建首富榜”。
那段时间,媒体称他们是最神秘的家族企业,但风光背后,藏着父亲的失落。
他有财富、有荣耀,却没了继承人,也没了方向。
达利的退市,不只是商业选择,更像是他人生的一个句号。
![]()
许世辉的故事,是一代草根企业家的缩影,他用模仿打下江山,用勤奋撑起企业,用汗水改写命运。
可当时代的浪潮翻页,他的那套生存逻辑,却显得笨重、迟缓、甚至过时。
他代表的是一个能吃苦的时代,却生在一个比创新的年代。
他用一生证明了复制也能成功,却没能证明传统可以永远。
如果命运可以重来,也许他会在互联网的浪潮里更早觉醒。
如果人生能重来,也许他希望儿子能接班,而不是留下永远的遗憾。
如今的达利,依然在卖蛋黄派和可比克,味道还在,但“达利的味道”早已不只是零食。
那是一个从工厂走出的普通人,带着一代人奋斗印记的故事。
![]()
这个世界从来不会温柔地对待那些“慢了半步”的人。
但正因为有许世辉这样的人,我们才知道,中国的民营企业史,并不只是风口上的神话。
更多的是无数个像他一样的人,靠一身土气、几分倔劲、一点野路子,在泥泞中拼出辉煌,也在时代里归于沉寂。
他输给了命运,但他从没输过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