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职业餐饮网 三水
“焖锅大王”黄记煌,正主动打破“舒适区”。
近日,其全新店型“黄记煌焖小馆”在上海首次正式亮相,开启了一场颠覆其20余年传统形象的极限测试。
为直击餐饮首店前线,洞见行业新变量,职餐全新推出《首店商业眼》栏目,首期我们率先聚焦 “焖锅大王” 黄记煌 !
职餐记者一手信息获悉,此次新店型,打破了沿用多年的经营模式,以“焖锅”与“小炒”融合的形式,创新推出份量更小、价格更低的融合焖炒系列,人均仅五六十!
当“慢焖”的味型根基遇上“快炒”的效率革命,黄记煌作为餐饮老玩家,正试图用新模型回应市场的“拷问”。
那么,黄记煌此次推出的新店型有哪些新亮点?这场大刀阔斧“爆改”背后,又藏着怎样的生意经?
![]()
黄记煌开出首家“焖炒店”,
人均低至五六十!
2025年10月,上海静安区保德路上,一家必胜客在“买一赠一”的促销声中低调开业。
不到一个月,同属百胜中国旗下的黄记煌,以“贴身布局”的姿态火速落子,在隔壁开启了它的全新试验场——黄记煌焖小馆。
那这家店有着怎样的新模式?跟随《首店商业眼》一起深入探店,了解一下。
1、首店落子社区,主打一人食与轻聚会
黄记煌新模式的首家门店,没有选择繁华商圈,而是“藏”在了上海临汾路街道最大的居民区——和源名城对面。面积一百平左右,设计简约,以木质淡雅风为主,门头上特意打出了“黄记煌焖小馆”的招牌,与隔壁的必胜客和“食堂”快餐店共同构成了便民餐饮矩阵,属于典型的社区街边小店。
![]()
店内,通过四人卡座与两人小桌的搭配,精准覆盖了“一人食”与“2-4人轻聚会”两大需求场景。
![]()
更为关键的是,入口左手处专门设置了一个独立的外卖档口,骑手无需进店就可完成取餐。
![]()
这清晰地表明,这不仅是一家社区店,更是一家“堂食+外卖”双轮驱动的效率模型。
2、聚焦“焖”做技法和产品融合,总共20多个SKU
从菜单来看,“黄记煌焖小馆”的菜品清晰地揭示了其战略转向,即在保留品牌基因的前提下,做“减法”与“融合”。
具体来看,整体SKU精简到20多个,除了有黄记煌菜品中一些主打的焖锅、凉菜、小食,还有融合焖菜、焖炒小锅等创新菜和饮品。
其中,融合焖菜是门店主打产品,涵盖花甲水晶粉、江西风味三杯鸭、金汤渣渣牛肉巴沙鱼等5款融合地方特色风味或做法的菜品。其通过将时下热门菜系与菜品与“焖”的工艺相结合,降低尝鲜门槛。
焖炒小锅同样是亮点,像川辣肉末豆腐、双椒小炒牛肉等家常小炒菜通过“先焖后炒、短焖快炒”的复合烹饪法进行制作,在“锅气”与“入味”之间找到了平衡。
![]()
除烹饪方式改变外,产品上也在创新。比如,酸辣土豆丝里面加入了虫草花、金汤巴沙鱼里加入渣渣牛肉等。
即便是经典的招牌焖锅系列也被重新设计,做了多元化的改良:海捕大虾锅里面包括大虾、金针菇肥牛卷、油黄鸡多种食材;黄金香炸大猪排锅里面有猪排、鸡腿肉、巴沙鱼……旨在用“焖锅+更多其他品类”适配多样化的饮食需求。
![]()
3、产品小份化,服务细节化,人均低至五六十
除了产品更新,份量上也有所调整。
比如,除焖炒小锅、融合焖菜是“小份出品”外,像招牌焖锅也在做小份化、轻量化的调整。
而基于产品的全面轻量化,价格体系也随之调整。
以经典焖锅为例,不同于以往动辄150-170元的价格,如今定价在百元左右,像海捕大虾锅、黄金香炸大猪排锅、秘制飘香鸡翅锅为98元,金汤酸辣肥牛锅为108元。
其他产品的价格则普遍控制在52元以下,像海藻沙拉和川辣肉末豆腐为18元,江西风味三杯鸭48元,基本与普通餐厅相差不大,人均大约五六十,能够以高性价比激活社区及工作餐的高频消费。
值得关注的是,门店服务体验也在升级。比如,顾客进店后,商家会提供免费漂亮茶,增添互动性的同时,也能吸引顾客打卡拍照;自助点单菜单中,针对部分含辣菜品,商家也清晰标注了微辣、中辣的说明,方便顾客选择点单。
![]()
焖锅成为“配角”,黄记煌意欲何为 ?
2002年,“黄记煌技术开发公司”被注册时,它的创始人黄耕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创造独家品牌,开创中式餐饮产业新篇章。
此后,他以一口焖锅完成真正的中餐变革创新,并在2020年将品牌交棒百胜中国。
如今,在百胜中国接手黄记煌五年,“现炒”概念盛行之际,黄记煌以“焖小馆”的全新店型与“焖炒”的复合烹饪变革,再度站上转型路口。
那么,这个新店型背后,黄记煌究竟意欲何为?
1、从“正餐”红海,驶向“便餐”蓝海
正餐作为餐饮市场容量最大、竞争最激烈之一的赛道,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麻辣烫、香锅跻身商场正餐层,休闲卤味向正餐场景渗透后,正餐领域的竞争早已是“神仙打架”。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黄记煌却因“大锅慢炖”模式、人均上百的价格,受制于重模型、高客单与低频次的压力,增长日渐乏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介于正餐与快餐之间,逐渐崛起成为顾客第三选择的 “便餐”赛道。这一市场尚处蓝海,且相对缺乏连锁品牌,大多还停留在夫妻老婆个体户小店。
“黄记煌焖小馆”正是看准了这一结构性机会,通过50–60元的价格锚点与轻量化的产品结构,试图帮助黄记煌摆脱过去“高价正餐”的束缚,切入“便餐”这一广阔而分散的市场,既服务于追求品质的“一人食”客群,也能覆盖社区周边追求性价比的轻型聚餐与家庭用餐需求。
2、百胜体系内,一场“可复制的规模化”转型试验
“焖小馆”不仅是黄记煌的品牌“自救”,更是百胜中国在其中餐版图中投下的一颗探路石。
首先,在工艺层面,“焖炒”实现了效率与风味的统一。
“焖炒”复合技法将“焖”的入味与“炒”的锅气相结合,既创造了差异化的味觉体验,也大幅提升了出餐效率。据观察,一份焖炒小锅最快5分钟、招牌焖锅10分钟即可上锅,高效响应了便餐场景下对“速度”与“锅气”的双重期待。
其次,在门店模型上,小店型为规模化复制扫清了障碍。
相较于传统大店,约100平米的社区小店投资更轻、选址更灵活,结合专门设置的外卖档口形成的“堂食+外卖”双引擎,构建了一个高效率、低风险的标准化单店模型,为后续快速扩张奠定基础。
最后,在战略意图上,百胜要打造的是体系化的增长样本。
依托百胜强大的供应链与系统管理能力,“焖小馆”得以以高度标准化的产品、可控的成本和可复制的运营逻辑,切入尚处蓝海的便餐市场。其目标不仅在于单店盈利,更在于验证一个可在全国快速复制的“新中餐模型”,为百胜寻找下一个规模化的新增量。
职业餐饮网总结:
面对“未来餐饮界的趋势是什么”的问题,黄耕曾坚定地回答:是靠近刚需。
如今“焖小馆”的诞生,正是这句话的最佳验证。它以“焖锅”做产品延伸,通过价格调整、产品创新、门店重构,撬动“便餐”这一更高频、更广阔的市场。
这不仅是为黄记煌寻一条生路,更是百胜中国为整个中餐标准化体系,探索一个可持续、可复制的未来样本。
《首店商业眼》栏目持续更新,如果您有品牌新动向,请联系我们。
主编丨陈青 统筹 | 杨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