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现在不出手,10年后中国人将制定全球半导体的规则。”
2018年春天,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在国会听证会上拍桌子吼出这句话。
同一周,英伟达AI加速卡就被列入美国海关禁止入关清单,紧随其后的便是那场由特朗普亲自宣告的中美贸易战。
七年过去,美国对华“301调查”已叠到第四轮,实体清单从44家扩到136家,芯片法案烧掉了520亿美元。
一轮又一轮的关税保护、数不清的科技制裁,华盛顿把“遏制中国”写进几乎每份战略文件,但2025年10月彭博社的追踪报告却冰冷地显示:中国在13条关键技术赛道里已领跑5条,另外7条进入弯道超车。
所谓“10年窗口期”,正在关上。
情况发展到这一步,美国人想破头皮都搞不懂,贸易高墙与科技铁幕轮番上阵,为何还是摁不住中国?
贸易保护回旋镖
2008年,奥巴马一句重返亚太让中国关系进入新的历史节点。
自此,中美博弈成为亚太舞台主旋律。
十年摩擦,终于在2018年特朗普时期迎来爆发。
2018年7月6日凌晨0点01分,美国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掀开贸易战大幕。
此后清单像雪球一样滚到3700亿美元,覆盖鞋帽、机械、半导体、家具、自行车,平均税率从3%飙到21%。
华盛顿的算盘简单粗暴:用高关税抬升中国制造成本,逼订单流向越南、墨西哥,顺带把制造业搬回“铁锈带”。
然而从一系列贸易制裁的结果来看,美国人算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追踪了600种被加税商品,发现美方承担92%的额外成本——中国出口商的FOB报价只下调了不到2%。
原因很简单:全球70%的集装箱航线终点仍是中国港口,越南做一条牛仔裤,布料纱线还得从珠三角进口。
美国大型商超Target在2022年财报里把“关税成本”单列一行:三年累计14亿美元,直接吞噬净利润的18%。
为了稳住华尔街预期,Target把12美元一双的童袜涨到16美元,销量应声下滑,库存周期拉长,最终裁员1.1万人。
高关税的子弹先打穿了美国零售业的工牌。
![]()
另一边,美国最看重的制造业领域也毫无动静。
特朗普和拜登都把“芯片回家”喊得震天响,520亿美元补贴砸出去,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厂却从2024年量产拖到2025年底。
当地建筑工会报告显示,同等产能下美国土木成本比台南高280%,熟练技工时薪45美元仍招不满人。
台积电创始人公开吐槽:“在美国造芯片,成本至少贵50%,客户愿不愿意买单?”
结果苹果、高通把3nm订单继续留在台南,亚利桑那厂只能拿到军工级小批量,产能利用率不足55%。
华盛顿用关税+补贴“双轮驱动”想重塑全球分工,却发现市场逻辑压根不吃政治这一套。
![]()
从近些年的数据看,美国保护贸易政策下,中国出口额压根没掉,因为墨西哥和越南成了“打包中转站”。
海关数据显示,2018—2024年中国对美直接出口从5400亿美元降到4200亿美元,但对越南出口暴增3.2倍,对墨西哥增长2.7倍。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25年3月报告承认,62%的“越南制造”电子元件、48%的“墨西哥制造”汽车零部件仍在中国境内完成增值环节。
关税抬高了中转成本,却没削弱中国供应链的黏性,只是让全球多了一段不必要的物流里程,美国进口商额外多付每吨240美元的运费。
反观美国,贸易保护十年,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比2018年净增不到40万,仅相当于一个月的新增非农就业。
同时,美国对华逆差2024年仍维持3200亿美元高位。
美国这手看似政治正确的贸易保护战,却在市场规律面前撞得鼻青脸肿。
科技制裁滑铁卢
再来看看美国的科技制裁。
2018年4月,美国一纸禁令切断中兴高端芯片供应链,8亿美元罚款+董事会换血让中国人第一次真切感到“卡脖子”。
2019年5月,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谷歌GMS服务停供;2020年9月,台积电被迫停代工麒麟9000;2022年10月,BIS出台“对华先进计算芯片出口管制”,把A100、H100算力卡、14nm以下EDA、DUV维护零件全部锁进“小院”。
华盛顿战略圈得意地宣称:“只要锁死算力和制程,就能让中国在AI和超算赛道原地踏步。”
短期内,美国这一招的确让中国尝到了不好受的滋味。
2021年华为手机全球份额从18%跌到9%,高端市场让出的每10台里苹果吃掉7台。
但“窒息”只维持了两个财报季。
![]()
2022年华为用高通4G版芯片稳住国内6000万出货量;2023年Mate60系列搭载自研7nm麒麟9000S突然开售,深圳华强北当场加价2000元,美国TechInsights拆机后确认“去美化产线已跑通”。
同年中国整体集成电路进口额下降15%,但本土晶圆产能增加21%,全球占比从16%升到24%。
不光华为,被列入清单的136家中国半导体企业,三年里合计拿到A股、科创板、国家大基金二期融资超过5200亿元人民币。
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盛美上海把刻蚀机、薄膜设备市占率从个位数拉到20%左右;长江存储232层3D NAND2024年率先量产。
美国人认识到严峻的事实:如果美国继续被挡在中国市场之外,研发费用将失去规模分摊,创新节奏必然放缓。
制裁让中国企业丢掉“买办”幻想,但也迫使国内银行、运营商、整机厂给国产设备“开白名单”,市场窗口一旦打开,替代速度呈指数级。
![]()
随后,拜登政府想出新的招数,想把出口管制从“单边”升级成“多边”,但盟友并不买账。
荷兰ASML2024年仍向中国出货27台DUV,理由“合同在禁令前签订”;韩国三星、SK海力士在华工厂获得“无限期豁免”;东京电子高管私下告诉《日经》:“如果完全对华断供,公司营收将掉30%,研发就没钱投下去。”
美国半导体协会2025年2月报告测算:过度管制让美国芯片企业年度营收损失约220亿美元,直接减少3.7万个高技能岗位。
盟友们口头上跟着喊“去风险”,身体却很诚实地继续接单,小院高墙被产业链的“老鼠洞”钻得千疮百孔。
正如比尔·盖茨2025年接受CNN采访时说:“封锁只会让他们加速造出自己需要的东西。”
华盛顿原本想用“精准脱钩”拖延中国5年,结果只拖延了1.5年,还搭上了自己的产业生态。
科技制裁这张王牌,被残酷的现实打成“负和博弈”。
为何遏制中国失败?
十年时间,美国双重大棒夹击下,却还是让中国杀出一条血路,归根结底,是美国严重错估了中国。
首先,美国错估了中国市场的规模弹性。
14亿消费者、4亿中产、年社零额超50万亿元,这个“内循环”体量意味着再严厉的出口管制,中国厂商也能在本土找到“试验田”。
当长江存储被美光起诉专利侵权,国产手机厂商第一时间把订单切到长存,用规模摊平良率爬坡。
当特斯拉美国工厂还纠结4680电池良率,比亚迪已经在中国卖掉了300万辆纯电汽车,吃掉特斯拉空缺出的那片市场。
![]()
其次,美国错估了中国政府的资源动员能力。
十年贸易战,中国央行、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频频打出“组合拳”。
集成电路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国家大基金一期+二期超7000亿元、科创板上市门槛一降再降。
美国战略界原以为“政府补贴一定扭曲效率”,却忽视在“后发追赶”阶段,资本密集型研发如果没有国家信用背书,根本跨不过“死亡谷”。
中微公司回忆:“2019年我们蚀刻机验证失败,大基金一笔5亿元可转债让团队撑到第二代样机。”
市场与政府双手互搏又互补,但在美国社会,这是找不到先例的陌生破题思路。
![]()
美国还错估了中国社会的“抗压阈值”与“创新文化”。
美国决策层长期信奉“压力—崩溃”模型,认为只要技术封锁+金融制裁足够痛,就会催生内部妥协。
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对“外部极限施压”早已形成独特记忆与动员机制。
1999年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后,海归工程师数量反而翻番。
2001年“银河号”事件刺激北斗立项。
2018年中兴事件让国产EDA一夜爆红。
华盛顿把“遏制”当战术工具,中国却屡屡将制裁化作民族自强的动力。
美国每出一次制裁,中国就多一个融资项目。
本该让中国寸步难行的制裁,反倒成了全社会加速摆脱桎梏的动力源泉。
![]()
当然,美国也错误估计了自身自身国内政治的“连续度”。
三届华府、三派班底,政策信号反复横跳。
特朗普退群、拜登加群;特朗普砍气候预算、拜登砸3690亿美元绿色补贴;特朗普对华关税全覆盖,拜登选前又豁免352项。
中国企业早已吃透“美国优先”的周期律,策略就是“你打你的,我赶我的”,把长研发周期拆成短迭代,用速度对冲不确定性。
反观美国,芯片法案补贴至今只发出去30%,因为EPA环保审核、工会用工比例、少数族裔条款层层加码,台积电、三星工厂一起延期。
中国一贯的“持久战”对上美国割裂的政府与政策,从时间维度上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如今,十年期限已过大半,美国没能阻止中国制定规则,反而在5G、光伏、无人机、高铁、新能源车五个赛道眼睁睁看着中国走到世界前列。
靠遏制维持的霸权,终究抵不过靠创新生长的未来。
但归根结底,是美国人高估了自己,更远远低估了中国。
从美国决定通过贸易战、科技打压制裁中国的那刻起,他们就已注定一败涂地。
参考资料
黄山.借鉴历史经验突破关税困局.中国外资,2025
陈卫东,周景彤,范若滢,等.美对华限制措施回顾与我国突围之路.国际金融,20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