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近期来自伊朗的消息令人震惊,一场史无前例的干旱正将首都德黑兰推向生存边缘,城市饮用水供应已亮起红灯,而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这座依赖高山融雪供水的城市陷入如此窘境?这场水危机背后,又隐藏着怎样复杂的自然与人为原因?
德黑兰水务部门主管贝赫扎德・帕尔萨的一番话令全国警觉:为城市供水的关键水源——阿米尔・卡比尔水库,目前仅存1400万立方米水量,不足其总库容的8%,几乎形同枯竭。
![]()
以当前每日消耗量估算,这些残余水量最多只能维持两周左右。或许有人对“1400万立方米”缺乏直观感受,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理解。
德黑兰每天用水需求高达300万立方米,相当于排空一座中型天然湖泊的水量,如今库存尚不足以支撑五天的基本供给,形势之危急显而易见。
回溯一年前,同一水库的蓄水量还维持在8600万立方米水平,短短十二个月内骤减7200万立方米,相当于失去了六个半当前剩余水量的规模。
![]()
造成这一断崖式下降的直接诱因,是降水量的极端萎缩。德黑兰地区的降雨记录创下近百年来的最低值,官方甚至用“降水量减少100%”来形容这场降水系统的全面停摆。
这意味着城市的天然补水机制几近瘫痪,而德黑兰本身的地理构造又使其抗旱能力极为脆弱。
作为伊朗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德黑兰常住人口逾千万,是一座典型的大都市集群。
![]()
它坐落于厄尔布尔士山脉南坡,这条最高海拔达5600米的雄伟山系常年积雪覆盖,春季融雪形成的溪流汇入各大水库,历来是城市最稳定的淡水来源。
但今年情况异常,持续高温加速了冰雪消融进程,而稀少的降水未能及时补充源头水量,致使水库如同底部破损的容器,只出不进,水位逐日下滑。
市民早已切身感受到这场危机带来的不便,整个夏季断水频发,家中突然断流成为常态,做饭、清洁、洗漱等基本生活环节受到严重影响。
![]()
近段时间状况进一步恶化,多个城区被强制切断供水,居民不得不提桶拎盆四处寻找可用水源,原本高效运转的城市秩序正在瓦解。
酷热天气更是加剧困境,2024年7月和8月期间,德黑兰气温频繁突破40摄氏度,部分区域地表温度飙升至50摄氏度以上,体感如同置身火炉。
为缓解电力负荷与水资源压力,伊朗政府临时增设两个公共假期,即便如此,停电现象仍频繁发生,高温叠加缺水让民众苦不堪言。
![]()
总统佩泽希齐扬曾公开警示,国家面临的水资源挑战远超公众认知,若不立即实施紧急干预,后果将难以挽回。
事实证明,这并非夸大其词。德黑兰的供水危机并非个案,而是伊朗全国性水资源困境的集中体现,尤其南部省份的干旱程度甚至更为严峻。
一次干旱为何能引发如此深重的社会危机?其根源远不止天气异常。长期存在的管理失序、地下水过度抽取以及日益显著的气候变化,三者交织作用,将伊朗推向了水荒的悬崖边缘。
![]()
过度开采地下水是干旱地区普遍存在的顽疾,伊朗亦未能幸免。
数十年来,为满足农业灌溉与城市扩张的需求,地下含水层被大规模抽采,而自然补给速度远远滞后于开采速率,宛如一个长期透支的储蓄账户,终有枯竭之时。
管理体系的缺陷则进一步放大了问题,水资源分配严重失衡,输水管网老化漏水,农业灌溉效率低下,种种浪费积弊在极端气候面前暴露无遗。
![]()
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愈加频繁,干旱周期延长、强度增强,本就紧张的水资源系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此次干旱的影响已跨越国界,邻国伊拉克正遭遇自1993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局面。
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水位整体下降27%,这两条孕育两河流域文明的生命线发源于土耳其境内,上游国家调控水流加上本地降水锐减,使伊拉克南部陷入严重人道困境。
![]()
河流干涸致使农田无法耕作,农作物大面积歉收,大量农民失去 livelihood(生计),被迫迁徙他乡谋生。
水位降低不仅影响饮用水安全,也破坏了沿岸生态系统,鱼类成群死亡,湿地面积急剧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受重创。
聚焦德黑兰现状,阿米尔・卡比尔水库已降至历史低位,而水务机构未公布其余四座主要供水水库的具体数据,外界普遍怀疑其他水源同样处于危险状态。
![]()
水资源专家发出严厉警告:如不即刻推行大规模节水行动,德黑兰或将迎来建城以来最严重的城市供水崩溃。
届时,居民日常生活将面临根本性威胁,工业生产停滞,农业灌溉中断,整座城市的运行机制可能陷入全面瘫痪。
面对危机,伊朗仍有应对空间。短期内必须严格执行节水政策,优化分区限水方案,杜绝跑冒滴漏,同时提升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比例,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循环效率。
![]()
从长远角度出发,则需从根本上重建水资源治理体系,科学规划地下井开采配额,加大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建立基于实时监测的智能调度系统。
更为关键的是,必须正视气候变化的深远影响,积极参与全球减排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生态环境退化趋势,从而降低极端气候发生的概率与强度。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节约用水不应停留在口号层面,而应转化为日常实践:控制淋浴时长、杜绝长流水、收集雨水用于庭院绿化等,每一个微小行为都在为缓解危机贡献力量。
![]()
毕竟,淡水资源属于全体社会共有,守护它就是在守护自身的生存基础。
距离专家预测的“两周倒计时”日益临近,德黑兰的水危机已进入分秒必争的紧急阶段。这场百年一遇的干旱不仅考验着伊朗的应急能力,也为全球敲响了警钟。
随着气候系统的持续紊乱,水资源短缺或将演变为众多国家共同面对的常态性挑战。
![]()
如何构建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如何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承载力之间的平衡,这不仅是伊朗亟待解答的课题,也是全世界必须共同面对的时代命题。
期待伊朗政府迅速采取有力举措,有效缓解德黑兰的饮水困局,保障上千万民众的基本用水权益。
更希望这场危机能唤醒更多人的环保意识,让更多人意识到珍惜每一滴水、保护生态系统的紧迫性。因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极其有限,一旦耗尽,便再无回头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