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清晨的阳光洒进新居,81岁的项定财老人被敲门声唤醒:“天亮起床啦,我们下楼遛遛弯可好?”这看似平常的邀请,对刚搬进浙江松阳县古市镇岗下村老年公寓的项爷爷来说,却意味着一种全新养老生活的开始。“住得比家里更舒适,家电家具现代化,还有很多老伙伴,这样的晚年生活真幸福。”项爷爷笑眯眯地说。
岗下村的温馨场景,是松阳县以“小切口”改革破解山区养老难题的生动缩影。作为浙西南的山区县,松阳60周岁以上人口占比近25%,面对资源不平衡、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现实挑战,松阳围绕老年人“吃住行医养葬”等场景,探索出一条符合山区特色的养老服务新路径。其中,老年助餐服务入选全省推广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典型案例。
智慧助餐:从“吃得上”到“吃得好”的升级
洗菜、切菜、炒菜……上午9点半,松阳县集中配送餐中心的厨房里一片忙碌。工作人员将新鲜出炉的饭菜打包并装入保温箱,送至无人驾驶智慧助餐车处。
随着“发车”指令发出,无人驾驶智慧助餐车根据设定好的配送路线,陆续将热餐送至各村社集中取餐点。助餐管理员现场扫码核验身份后,将餐品逐一发放给老人。“饭菜软和,味道很合口。”城北社区88岁的卢奶奶边吃边说。
高龄、空巢、失能老人“吃饭难”的问题,曾是不少家庭的烦心事。2024年,松阳便在原有为老助餐配送服务的基础上,构建了配送助餐服务为主、村级老年食堂和社区银发助餐点为辅的全域助餐网络,覆盖19个乡镇(街道)202个村(社),分层分类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助餐需求。与此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结合实际对老年助餐服务机构给予设施设备补助、运营补助、就餐服务点管理补助、保险补助及税费减免等。
如今,松阳60周岁以上80周岁以下的老人,每人每月支付200元,即可享受一日两餐配送上门服务;而8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则只需150元,全县每天“为老助餐”配送量稳定在2000余份。“真正实现了政府搭平台、老人得实惠、食堂出效益。”松阳县民政局党组成员鲍关根说。
![]()
无人驾驶智慧助餐车为城东社区老人送餐。松阳县民政局供图
今年5月初,松阳县集中配送餐中心还购置了1辆无人驾驶智慧助餐车,在西屏街道城东社区、乌形山村等4个配餐点试行无人配送。“传统人工配送餐时效差,成本高。自从公司采用了无人车+助餐管理员模式,顿顿热餐都能准时送达,且单公里运营成本下降了40%,减少人力成本35%。”松福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浩前介绍,企业计划年底前再购置11辆无人驾驶智慧助餐车,持续拓展人工智能在老年助餐领域的应用,让“聪明的车”“热乎的饭”覆盖松阳所有平原乡镇。
康居工程:从“有居”到“优居”的跨越
与三五好友同住,一起吃饭、一起轻松自在地谈天说地,这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理想中的老年生活。松阳县古市镇岗下村村民已经将这“向往的生活”变成了现实。
![]()
古市镇岗下村康居养老服务中心。松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去年以来,松阳县依托城乡“三治一提升”行动,盘活闲置资源推进农村康居养老工程。作为平原村庄里的重要点位,岗下村累计拆除8469.8平方米老旧房屋和不协调建筑,利用原岗寺办事处地块建成拥有40套住房、76张床位的康居养老服务中心。今年重阳节,首批30位老人于此开启“公寓式养老”新生活。
“90%以上都是60周岁以上、独居且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村里聘请了低龄老人参与管理,村干部、网格员常态化走访,让老人养老不离乡、不出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伟强介绍。中心的基础设施仍在持续完善,目前已经配套了餐厅、厨房、专用活动室、康复理疗室等设施,不仅能满足“一碗热饭”的胃,更可以充盈“老有所学”的心。
在松阳,这种“老年公寓+养老服务”一体化模式,正按照“试点先行探索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原则逐步推广。望松街道西河村、赤寿乡赤岸村等地,通过整合利用闲置的国有或村集体存量资源,采取新建、改建、扩容、转型、提升等方式,建设以“老年公寓+”为核心的农村养老服务综合体。老年人可以闲置房产(宅基地)置换养老服务权益,让老有“所居”变老有“优居”,推动山区养老从“保基本”向“提品质”升级。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资源共建共享,松阳还推动指导综合类、专业类医院探索开办医养结合机构,鼓励医疗、养老、康复、照护一体化发展。今年6月,古市医院医养中心二期项目已经完工验收,设有200张床位,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基础照护、慢病管理、急病救治、文娱健身、心理支持等丰富多样的养老服务。“医养中心一期我们已经运营了4年半时间,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床位使用率长期保持98%以上。二期项目将继续联合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管理,让老人不是凑活过晚年,而是有品质地享老。”松阳县古市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刘志平说。
送医下乡:从“奔波求医”到“服务上门”的革新
“血压有点高,服药还规律吗?”
“化验结果还可以,这几天饮食还得再注意些。”
“给您做个心电图更放心些。”……
今年以来,一辆辆农村巡回医疗车开进松阳各个偏远山区村,以“智慧流动医院+”、移动小药箱等场景,破解山区老人看病奔波难题,累计服务12.8万人次。
![]()
智慧流动医院为山区老人开展诊疗服务。松阳县卫生健康局供图
“以前我们想要做个空腹检查可折腾了,每次要等好久的公交车,饿着肚子到乡镇卫生院才能排上号,来回得要大半天。现在医生直接把仪器和药品带到了家门口,真是太方便了!”对于这辆功能强大的医疗车,玉岩镇乌岩村村民叶大伯赞不绝口。
“节省了路费,节省了时间,连报销比例都是和卫生院一样的,这种好事以前真是想也不敢想。”在一旁的刘阿姨补充说。
![]()
医务人员取检验样本。松阳县卫生健康局供图
不仅如此,今年松阳县卫健局依托“5G+智慧医疗”无人机空中运输网络,建立4条检验样本转运“低空通道”、18个起降点。每条航线每天运输样本1到2次,全年365天不间断飞行,实现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通过这种‘低空通道’运送检验样本可以突破地面交通的限制,因为运输速度比较快,所以能够实现当日采集、当日送检、当日出具报告。同时相比地面运输而言,费用能降低20%。”松阳县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何花云表示。截至目前,“5G+低空医疗”模式已累计服务山区群众超9万人次,成为适老化医疗服务改革的创新之举。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推动老有所养”作为重要民生目标,提出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发展医养结合服务等系列举措。在“银发浪潮”下,松阳坚持将县域老年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更广阔的治理框架,用最经济的投入解决最紧迫的需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年人。
“以局部突破带动整体提升,才能破解资源有限与需求多元的矛盾。”松阳县民政局局长何苗表示,当地围绕“吃住行医养葬”六件事系统集成政策,如适老化改造惠及千余户家庭、“小巴进山村”实现村规模调整前“行政村”应通尽通、全县规划17个区域性节地生态公墓、“流动十助”服务覆盖6万山区老人等。通过试点先行、梯次推进,松阳力争2026年基本建成老年公共服务体系。其经验表明,山区养老不必照搬城市模式,而以“服务跟人走”的穿透性供给,同样能托起“老有优养”的幸福晚年。
原标题:《无人车送餐、家门口看医、公寓式享老,这里把山区养老过成“向往的生活”》
栏目编辑:唐闻宜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吕倩雯 通讯员 周敏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