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其实是最脆弱的一个群体,也是最没有安全感的一个群体。中产之所以鸡娃,也是来源于这种不安全感。因为中产们知道,自己的财富是不安全的,很容易无形之中被划走,从而阶级下滑。
今天我不聊赌博、创业这些明显容易暴雷的事情,我就聊一些按部就班的老实中产,阶级是如何滑落的。
第一件事,财富的此消彼长。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财富。
财富是钱的绝对数额吗?并不是。财富,代表着你有多少购买力。有一句话叫做“富人最大的财富就是穷人”,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没有穷人,富人或者中产的财富一文不值。你能买到多少穷人的服务,这个才叫做财富。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中国的中产过得很爽?
跟日本相比,中国和日本的中产家庭收入都差不多是30~50万人民币,但是两者能买到的服务天差地别。
在中国安装空调,安装费只要200块,但是日本要1000块。
在中国雇佣一个保姆,年薪10万,但是日本要20万。
在中国理发,只要30~50块,但是日本要200块。
所以日本中产是坐不起出租,用不起保姆,吃个西瓜也要考虑再三的。
大家看到中国和日本,包括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了吧。中国中产拥有的财富绝对数额,跟日本是差不多的,但是能够买到的穷人的服务,可以达到日本的3~5倍。
之所以拿日本举例,主要是因为日本跟中国的中产工资比较类似。其实我对美国物价更了解,之前留学在美国待了几年。美国的人力成本是真的高,比日本还高,所以留学生动手能力其实蛮强的,自己做饭、开车上下学、租车旅游等等,毕业时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更加社会化。
但是在未来,随着中国人口下降,其实人是会越来越值钱的,白领和蓝领工资差距缩小,跟西方发达国家靠拢。现在中国底层的收入只有中产的10~20%,但是未来是能够达到70%的。很多人都说现在学历贬值,但是未来大家就能看到什么是真正的学历贬值,到时候名校毕业的孩子工资可能还不到大专的2倍。
当然,这件事情虽然对中产不利,但是整体是好的,中产不能一直把幸福建立在底层的低工资之上。
第二件事情,就是人口结构逆转。
操盘手拿出一块地拍卖,开发商借债拿下这批地,中产再借债买下房子,最后债务落到中产头上,债权则在操盘手身上。
货币不能无限新增,必须要有债权作为抵押物。所以操盘手有了这些债权,才能够去印货币,然后用印出来的货币去补贴基建、军工、教育、医疗等行业。
比如中国培养一个大学生,每年要花6.4万元,但是大家交的学费也就5k块。剩下90%,其实就是用中产债权印发的货币补贴的。
![]()
还有地铁、医疗等等,全部都是有补贴的,靠的都是中产的购房债务(还有交的税)。一二线的中产应该有体感,最大的支出就是房子和税。
税中产是逃不掉的,但是为什么大家会心甘情愿去买房呢?
因为中产们相信,买房并不是消费,而是换一种方式储蓄。而且这种储蓄的方式,可以战胜通货膨胀。其实在过去很多年,确实如此。
所以楼市链条的几个玩家:
操盘手,相信拿地换钱,稳赚不赔。
开发商,相信可以把债务转移给中产,也能稳赚不赔。
中产,相信买房是一种储蓄,将自己年轻时候的劳动储蓄下来,老了之后再换取其他年轻人的劳动。
这套系统在过去运转很好,但是目前情况发生了逆转。逆转的最大因素,就是人口结构发生了改变。
现在的中产把劳动换成房子的时期,正好是人口红利最充足但是房子数量不够多的时候。但是当现在的中产老去之后会发现,自己进入到人口红利不足但是房子却很多的时代。
人越来越少,但是房子越来越多。我之前看过一个数据,最近10年造的房子数量,跟之前几十年的数量相等。
目前中国的人均住宅面积,其实跟发达国家差距不大了。而且西方很多都是住别墅的,我们还是高层居多,户均面积更小,人均居住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拥有的房屋数量更多。未来随着人口下滑,就算不造新的房子,目前的房子数量也是足够的。
![]()
很简单,由于人口结构+房子数量的变化,供求关系发生了逆转。那么这件事情翻译到现在的中产身上,就是高买低卖。在供求关系紧张的时候买,付出了更多劳动;在供大于求的时候买,得到的劳动回报减少。
除了房子带来的直接打击之外,还有背后的债务链条带来的间接打击。
由于土地财政的失效,未来补贴减少之后,大家的消费就肉眼可见地增长了。地铁票价/打车费/外卖费翻三倍,学费翻三倍,医院就诊价格翻三倍等等,各位中产如果维持目前的收入,过得就远远没有现在爽了。
第三件事情,就是认知缺陷下的盲目负债。
这件事情其实跟我前面说的两件事情是相关的,就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财富此消彼长+人口结构逆转,进而盲目负债。
中产之所以敢负债,一定是考虑了预期收入和支出之后,权衡出来的结果。
2020年之前,中产的认知缺陷在于过于依赖之前的发展惯性,没有观察到经济其实已经到了拐点。这种情况下,对自己未来收入盲目乐观,算出一个自己实际上还不了的债务总数。然后经济下行时期,啪就断掉了,之前还不起房贷跳楼的中金员工就是这一类。
2020至今,中产被残酷的现实教育之后,对经济拐点的认知缺陷被消除了,但是对房价还是有认知缺陷,觉得这是投资而不是消费,货币超发,房产是抗通胀最好的方法。
然后中产就被教育了,预想中的通胀并没有到来,反而是通缩时期房子的高估值稳不住了,房价快速下行,即使是一线城市也不例外。现在,中产的房子抗通胀的认知基本被消灭了,可能还剩一点顽固的中产需要再被教育一两年。
那么现在的中产认知缺陷就在于,没有考虑到土地财政失效+人口结构下滑背景之下,未来人力成本的上升。
这件事情的典型代表,就是鸡娃+躺平派。
鸡娃的家长不知道的是,下一代年轻人将越来越值钱,有没有学历其实差距不大了。985赚到的钱,可能就是二本的1.5倍。这种情况下,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其实是更划算的事情。现在孩子抑郁比例这么高,冒这么大的风险,就为了多赚30%的工资,值得吗?
![]()
躺平派则是另外一个极端,算一下自己现在每个月花多少钱,然后赚够工资就退休。他们就是低估了未来人力成本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压力,现在每个月花3000,人力成本上涨之后就是9000,所以对未来支出产生了严重的低估。
以上两类人群,就是认知错误情况下做出的错误判断。但这些判断还不至于返贫,真正的返贫在于错误认知之后的负债。
当下的中产,其实还是高估了未来的现金流的,此刻做出的所有决策都是建立在错误的估算模型中的,所以做出的一切负债行为可能都是不理智的。
当下如此低的支出,是人口红利+薅中产羊毛补贴下的。未来这些消失之后,大家才能看到真实的支出比例,一个跟欧美国家一样的支出比例。
未来像这种国家补贴项目的涨价,会越来越常见。(图1学费上涨,图2 上海自来水价格上涨 )
![]()
![]()
最后说一句,现在的中产确实惨,属于羊毛被薅秃的一代。
对现在的中产,最悲哀的人生是什么?
就是现在逆周期的买入昂贵的房产,背上巨额房贷,在物价便宜的时代,却因高房贷而没钱消费,可到老了房贷还清了,却因为人口结构的巨变导致房子贬为白菜价,而消费价格却一飞冲天,再也没钱消费了。
于是一生都在劳作,没有好好享受过。
从出生就被告诉要延迟满足,但是没有告诉你的是,这一延迟,可能就是下辈子的事了。
那怎么才能避免被薅羊毛呢?
提高自己的认知,尤其是在负债和判断资产未来价值方面,要有清晰的判断。房子、补习班这些,你真的了解他们未来能够产生的价值吗?
那怎么才能薅羊毛呢?
生孩子。这个观点可能跟市面上大多数人不一样,但是我们下一代孩子是在一个劳动力供小于求的年代,这就保证了一件事情,就是孩子们长大后,还能薅我们这老一代中产的羊毛。我们想要购买他们的服务,付出的代价会比现在大很多。他们想要购买我们的资产,付出的代价会比我们现在付出的小很多。
建了一个知识星球,里面会有我关于投资、房产、时政、职场、未来趋势等内容的分享。内外资研报、股市分析、投资心得,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运转背后的逻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