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哈喽,大家好,小林哥这篇国际评论分析俄罗斯“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完成1.4万公里试飞,凭借无限航程和核动力心脏可突破现有反导体系,其低空隐身突防与核污染效应将战略威慑推向极致,普京亮出这张底牌,背后是什么原因?
![]()
“海燕”亮相背后,是俄乌冲突的威慑博弈
俄罗斯最近又有大动作,高调宣布“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完成了关键测试,按他们的说法,这导弹射程能到14000千米,性能看着挺亮眼。
2020年的时候,俄罗斯就公开说要接着搞这个项目,到了2023年,他们说攻克了卡了多年的技术难关,第一次试射成功,最近又传出来,这导弹完成了1.4万公里的洲际作战测试,离正式服役越来越近了。
这时间点选得也挺有意思,正好是俄乌冲突到了关键阶段,美国之前放话,要给乌克兰送“战斧”巡航导弹。
![]()
熟悉军事的朋友都知道,“战斧”可不是小角色,2024年5月美国国防部还专门发了声明,说要提供的是“战斧”Block V型,射程能到1600公里,乌克兰要是拿到手,就能打俄罗斯的纵深目标,比如克里米亚的俄军补给基地、顿巴斯地区的指挥中心。
欧洲那边也急了,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2024年6月在布鲁塞尔的会议上就说,美国送“战斧”会让冲突升级,俄罗斯肯定会有反制。
果不其然,俄罗斯紧接着就公布了“海燕”的进展,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冲着威慑美国来的。
![]()
还有个关键点得说清楚,“海燕”是核动力驱动,但没装核弹头,不算核武器。
这就意味着它实际使用的可能性比核武器高多了——毕竟用核武器的政治代价太大,可“海燕”不一样,既能长时间在天上巡航施压,又不用担着“核战争”的风险。
跟洲际导弹比,洲际导弹更多是“摆着看”的政治威慑,“海燕”却实能实实在在威胁到美国本土的军事力量。
![]()
![]()
核动力巡航导弹,早就是被美苏淘汰的“老概念”
所以大伙会问,这“海燕”看着这么厉害,中国为啥不跟着搞?其实不是技术不行,是这玩意从技术到思路,早就过时了。
这事得翻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是核武器爆发期,美苏都想搞“全球打击”,核动力飞行器就是当时的热门方向。
美国1957年就启动了“冥王星”核动力巡航导弹项目,想造一款能飞上万公里、绕着地球转的导弹。
![]()
可搞到1964年,这项目就黄了——核反应堆太小,辐射根本控制不住,导弹飞的时候尾焰里全是放射性物质,途经的地方都会被污染;而且发动机噪音大到离谱,雷达老远就能盯上。
苏联当时也没闲着,搞了个叫“暴风雪”的核动力巡航导弹项目,结果跟美国一样,要么是辐射超标,要么是发动机小型化搞不定,最后也不了了之。
那时候为啥美苏还愿意砸钱?因为当时洲际导弹技术不成熟,只能靠轰炸机投核弹,核动力导弹理论上能全球飞,才成了香饽饽。
![]()
现在呢,核动力的技术难题是解决了,可放到今天的战场环境里,“海燕”的短板太明显了。先说射程,理论上14000千米挺吓人,可飞那么远,怎么跟后方联系?
2023年俄罗斯在北极测试的时候,就出过岔子——导弹飞了6000多公里后,卫星信号被干扰,短暂失联了,最后还是靠预设的航线才找回来,要是真到了实战,信号断了,导弹不就成了无头苍蝇?
再说说速度和突防能力,“海燕”最高时速才1000多千米,就是个高亚音速水平,现在的防空系统对付这个速度的目标,早就有成熟的办法了。
![]()
2023年10月,沙特用美国的“爱国者-3”防空系统,就成功拦截了胡塞武装发射的高亚音速巡航导弹,那导弹速度跟“海燕”差不多。
而且“海燕”的隐身性能也一般,2024年挪威军方发布的雷达监测报告里说,“海燕”的雷达反射面积比普通巡航导弹大30%,只要被雷达盯上,基本跑不掉。
俄罗斯现在捡起来这个老项目,说白了就是无奈,这些年他们在高超音速武器、新型弹道导弹上进展慢,手里能拿出手的威慑武器不多,才把“海燕”这个过时的概念重新包装拿出来。
![]()
中国的国防选择:不跟风,只搞“管用的”
中国不搞核动力巡航导弹,不是没能力,是国防思路不一样,只发展真正实用、能解决问题的装备。
现在中国的“国防工具箱”里,好用的多着呢,先说洲际弹道导弹,就拿东风-41来说,官方早就公开过,射程超过12000公里,能携带多枚分导式核弹头,还能用重型卡车机动发射。
这意味着它能在全国范围内移动,敌人想找到它、摧毁它,难如登天,2024年美国国防部的《中国军力报告》里都承认,东风-41的“生存能力和打击精度,在全球同类型武器里都是顶尖的”。
![]()
还有高超音速武器,东风-17大家都不陌生,2019年国庆阅兵的时候一亮相就惊艳了全世界。它采用乘波体构型,速度超过5马赫,还能在飞行中变轨。
啥概念?“海燕”1000多千米的时速,换算下来还不到1马赫,东风-17的速度是它的5倍以上,而且变轨飞行意味着敌人的反导系统没法预判它的轨迹,想拦截根本没那么容易。
除了弹道导弹,中国的巡航导弹也不差。
![]()
长剑-100高超音速巡航导弹,2021年珠海航展上就展出过,速度超过4马赫,射程能覆盖远海目标,精度还能做到“指哪打哪”。
跟“海燕”比,长剑-100速度更快、隐身更好,还不用担核辐射的风险,实战中比“海燕”管用多了。
中国搞国防,从来不是为了跟别人比“谁的武器更花哨”,而是看“能不能守护好国家和人民”,就像核动力技术,中国不是不会——“雪龙2”号核动力破冰船,技术就很成熟,但不会为了追求“核动力”的噱头,把它硬塞到导弹上,因为没必要,也不实用。
![]()
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那个需要跟风别人搞装备的国家了,有自己的安全需求,有自己的技术路线,发展的每一款装备,都是为了构建更坚实的国防盾牌,为了让老百姓能安心生活。
这种理性、务实的发展思路,不仅让中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站稳了脚跟,更能让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上,贡献更多实实在在的力量,毕竟,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靠过时的武器撑场面,而是靠清醒的判断和可靠的实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