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孙健民站在HR办公室门口,手里攥着那张薄薄的录用通知书,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职位一栏赫然写着:"运营总监",月薪25000元。
他盯着这几个字,恍如隔世。三天前的那个下午,他明明是来应聘月薪3500的保安岗位,穿着妻子连夜熨平的旧衬衫,兜里揣着背了一夜的保安职责要点。
可现在,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一切都因为走错了一个房间,说错了一层楼,然后在最关键的时刻,脱口而出了三个要点——那是他用二十年血汗换来的经验,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却在最不该出现的地方,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望向窗外这座城市的高楼大厦,眼眶有些发热。有些路,走错了反而走对了。有些话,说出来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
孙健民今年43岁,这个年纪对于男人来说,本该是事业有成、家庭稳定的黄金时期。可他却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八个月前,他工作了十七年的物流公司倒闭了,他成了一名下岗工人。
这八个月,他投了一百多份简历,去过三十几场面试。每次看到招聘启事上"35岁以下"的要求,他就知道自己连门槛都够不着。那些年轻的HR看他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件过了保质期的商品。
家里的积蓄早就见底了。儿子孙小宇今年读高三,成绩在年级前十,本该上补习班冲刺重点大学,可每月5000块的补课费,对这个家来说是天文数字。
妻子何秀兰在小区附近的超市当理货员,每天早上六点出门,晚上九点才回家,一个月辛辛苦苦挣2800块。她从来不抱怨,但孙健民知道,她每天晚上都睡不好,经常半夜起来在阳台上偷偷抹眼泪。
每月1600块的房租,300多块的水电费,一家三口的生活费——这些数字像一座座大山,压得孙健民喘不过气来。
最让他心痛的是儿子。孙小宇太懂事了,从来不主动要钱,连学校组织的春游都说自己不想去。上个月班主任打电话说,学校有个去省城参加数学竞赛的机会,费用1200元,孙小宇直接拒绝了,理由是"我对数学竞赛不感兴趣"。
可孙健民知道,儿子从小就喜欢数学,小学时还拿过区里的奥数一等奖。他只是不想给家里添负担。
那天晚上,孙健民在阳台上抽了一整包烟。烟头在黑暗中一明一暗,就像他的人生,看不到光亮。
何秀兰走过来,轻轻把手搭在他肩上:"老孙,咱们慢慢来,总会好的。"
"我一个大男人,连养活老婆孩子都做不到。"孙健民的声音哑了。
"别这么说,你已经很努力了。"何秀兰的眼眶红了,"咱们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可孙健民心里清楚,一家人在一起是需要钱来支撑的。没有钱,连在一起的资格都没有。
![]()
转机出现在一个周五的晚上。
何秀兰下班回来,兴冲冲地说:"老孙,我听超市的张姐说,市中心那个嘉泰大厦在招保安,月薪3500,包吃包住,不要求学历!"
孙健民眼睛一亮:"真的?"
"张姐的老公就在那儿当保安,她说他们物业公司正规,五险一金都给交,待遇很不错。"何秀兰拉着他的手,"老孙,你明天就去试试吧。"
当天晚上,孙健民就在招聘网站上找到了这个岗位。他仔细看了岗位要求:男性,45岁以下,身体健康,责任心强,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他完全符合条件!
孙健民立刻投了简历,然后开始在网上查保安的工作职责。他找了十几篇文章,把要点都记在本子上:门禁管理、巡逻检查、消防安全、突发事件处理……
他背到凌晨两点,直到能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
何秀兰被他吵醒了,看到他还在台灯下背笔记,心疼地说:"老孙,别太累了,明天还要面试呢。"
"不累,我得好好准备。"孙健民头也不抬,"这次机会太难得了,我不能搞砸。"
第二天一早,何秀兰把他那件深蓝色衬衫翻出来,仔仔细细地熨平了每一个褶皱。衬衫是五年前买的,领口和袖口都有些泛白了,但洗得很干净。
"老孙,你穿上试试。"何秀兰把衬衫递给他。
孙健民换上衬衫,对着镜子看了看。镜子里的中年男人头发有些花白,眼角有了深深的皱纹,但眼神还算坚定。
"挺好的。"何秀兰帮他整理领口,"就这么穿,显得精神。"
孙小宇放学回来,看到父亲穿得整整齐齐,问:"爸,你明天有面试?"
"嗯,保安岗位。"孙健民有些不好意思。
儿子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爸,您别有压力。我已经了解过了,大学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学费生活费都能解决。您只要把自己照顾好就行。"
这句话像一根针,狠狠扎在孙健民心上。
十八岁的孩子,本该无忧无虑地享受青春,却要为了家里的经济状况操心。这是他这个当父亲的失职。
孙健民转过身,眼眶有些发红:"小宇,爸这次一定能找到工作。等爸挣到钱了,给你报最好的补习班,让你安心考大学。"
"爸,我相信你。"孙小宇笑了笑,眼神里却有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成熟。
那天晚上,孙健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在心里暗暗发誓:这次面试,一定要成功!
![]()
面试定在周一下午两点。
孙健民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嘉泰大厦楼下。这是一栋三十多层的商务大楼,外墙是银灰色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气派得很。
他在楼下转了两圈,深呼吸了好几次,才推门走进大堂。
前台是个年轻姑娘,化着精致的妆,笑容甜美:"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我来面试,应聘保安。"孙健民掏出手机,给她看面试通知短信。
前台看了一眼,说:"好的,人事部在七楼,您坐电梯上去,右转就能看到。"
"谢谢。"孙健民走向电梯。
电梯门打开,里面已经挤了七八个人,都是穿着职业装的白领。孙健民钻进去,被挤到了最里面的角落。
电梯上升,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到五楼的时候,又涌进来一群人,孙健民被挤得几乎贴在电梯壁上。
"17楼到了。"电梯语音提示响起。
人群突然往外涌,孙健民被推着跟着走了出去。等他反应过来,电梯门已经关上了。
他站在十七楼的走廊里,有些发懵。这里很安静,走廊两侧都是透明的玻璃门,能看到里面宽敞的办公区。
"不对,不是七楼吗?"孙健民想起前台的话,心里一惊。
他正要按电梯下楼,突然看到走廊尽头有一扇门,上面挂着"面试室"的牌子。
孙健民松了口气。原来人事部在十七楼啊,前台姑娘可能说错了。
他整理了一下衬衫,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那扇门。
门内是一个大型会议室,足有七八十平方米,落地窗外是整个城市的景观。长条形会议桌两侧坐着七八个人,都穿着考究的西装,桌上摆着笔记本电脑和文件。
会议室突然安静了。
所有人都抬起头,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门口的孙健民。
孙健民愣住了。这阵势,哪里像是面试保安?
"你是新来的候选人?"一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开口了,语气平和。
孙健民大脑一片空白,机械地点了点头。
"请坐。"眼镜男人指了指会议桌一侧的空位,"先做个自我介绍吧。"
孙健民木然地走过去,在指定的位置坐下。他环顾四周,这些人一看就是公司高层,气场强大得让人窒息。
完了,走错地方了。
可现在说走错了,岂不是更丢人?
孙健民咬咬牙,豁出去了。反正都进来了,就当练练胆子,长长见识。
"各位领导好,我叫孙健民,今年43岁,有二十年的工作经验。"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
二十年工作经验——这是真的,他在工厂干了十七年,后来又做了三年杂工。只是他没说,这二十年里,前十七年是工人,后三年是打零工。
"学历?"旁边一个女性高管问。
"初中。"孙健民老实回答。
会议室里有人皱了皱眉,但没说什么。
眼镜男人点点头:"好,那我们进入正题。你对我们公司有什么了解?"
孙健民心里一沉。他哪里了解什么公司?他只知道嘉泰物业在招保安!
可话到嘴边,他突然想起昨晚查资料时,无意中看到的一条新闻——好像就是关于嘉泰集团的。
![]()
"我知道贵公司是一家综合性的物业管理集团。"孙健民努力回忆着昨晚看到的内容,"主要业务涵盖商业地产、住宅小区、写字楼的物业服务。"
眼镜男人眼睛一亮:"继续说。"
"现在物业管理行业竞争很激烈,服务同质化严重。"孙健民越说越流畅,"很多物业公司还停留在传统的保安、保洁、维修层面,没有真正理解业主的需求。"
这些话其实是他从新闻评论里看到的,当时只是随便扫了一眼,没想到现在全记起来了。
"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旁边一个留着寸头的男人问道。
孙健民想了想,突然想起自己当年在工厂的经历。那时候车间要提升生产效率,厂长让每个主管提建议,他提出的方案最后被采纳了。
"我觉得物业管理的核心是服务,而服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孙健民组织着语言,"不是等着业主来投诉,而是要主动发现问题,提前解决问题。"
会议室里有人开始认真记笔记了。
"比如说,很多小区业主投诉电梯维护不及时,电梯经常坏。但其实不是电梯坏得多,而是维护不到位。"孙健民越说越有信心,"如果能建立预防性维护机制,定期检查,提前更换磨损的部件,就能大大减少故障率。"
这是他在工厂当车间主任时学到的经验——设备预防性维护比事后维修要高效得多。
"再比如,保安人员的培训。"孙健民继续说,"很多物业公司只教保安怎么站岗、怎么巡逻,但不教他们怎么跟业主沟通。其实保安是业主接触最多的一线员工,他们的服务态度直接影响业主对整个物业公司的评价。"
旁边一个穿着黑色套装的女高管频频点头,眼神里露出赞赏。
眼镜男人和寸头男人对视了一眼,似乎在交换什么信息。
孙健民心里有些发虚。他不知道自己说得对不对,但至少这些都是他的真实想法,是他这些年从基层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
"你刚才提到预防性维护,能具体说说怎么实施吗?"眼镜男人追问。
孙健民深吸一口气:"首先要建立设备台账,记录每台设备的购置时间、维护记录、故障历史。然后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损耗情况,制定维护计划。"
"这不是需要很专业的人员吗?"有人质疑。
"不一定。"孙健民摇头,"可以先从简单的做起。比如电梯,可以要求维保人员每次检查时填写详细的检查表,包括哪些部件检查了,发现了什么问题,做了什么处理。时间长了,就能积累数据,找出规律。"
这套方法,正是他当年在车间管理设备时用的。虽然工厂倒闭了,但这些经验是实打实的。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越来越认真,所有人都在聚精会神地听他讲。
孙健民自己都有些不可思议——他一个来面试保安的,怎么就跟这些大领导谈起管理来了?
但说都说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员工的积极性。"孙健民说,"很多基层员工工作不积极,不是因为他们懒,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干多干少一个样。如果能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让干得好的人得到认可和奖励,整个团队的士气就会不一样。"
这句话说完,眼镜男人猛地点了点头:"没错!这正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
孙健民心里咯噔一下。他无意中说中了什么吗?
"你对我们公司的运营现状有什么看法?"眼镜男人继续问,语气里多了几分期待。
孙健民犯难了。他哪里了解什么运营现状?他只是个来面试保安的下岗工人。
可看着会议室里所有人期待的眼神,他只能硬着头皮说下去。
"我不太了解具体情况,只能说说我的一些想法。"孙健民斟酌着措辞,"从物业行业整体来看,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成本上升和收费难。"
这是他昨晚查资料时看到的行业痛点。
"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但物业费很难涨价,业主也不愿意多交钱。"孙健民继续说,"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收入上不去,就只能压缩成本,服务质量下降,业主更不满意,更不愿意交费。"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寸头男人追问。
孙健民想了想:"开源节流。节流方面,要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开源方面,不能只靠物业费,要想办法增加收入来源。"
"比如?"
"比如可以利用小区的公共资源。"孙健民说起了自己以前住的小区,"我们小区物业就在小区门口的空地上开了个便民服务点,代收快递、代缴水电费,还卖点日用品。虽然每单利润不高,但积少成多,一个月也能增加不少收入。"
黑色套装女高管眼睛亮了:"这个思路很好!我们确实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还有就是提升服务品质,让业主愿意付费。"孙健民接着说,"现在很多年轻业主工作忙,家里的老人小孩需要照顾。如果物业能提供一些增值服务,比如代买菜、代收快递送上门、定期上门维修小家电,收费合理的话,很多人是愿意付钱的。"
这些想法其实是他这些年打零工时观察到的。他送过外卖,当过钟点工,知道城市里的年轻人有多忙,也知道他们愿意为便利付费。
眼镜男人和寸头男人又交换了一个眼神,这次眼神里多了些什么。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孙健民能感觉到,这些人看他的眼神不一样了——不再是打量一个求职者,而是在评估一个候选人。
可候选什么?保安岗位需要这么多高管一起面试吗?
孙健民心里越来越不安。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
"你之前做过管理工作吗?"黑色套装女高管突然问。
孙健民心里一紧。该来的还是来了。
"做过。"他老实回答,"但是很多年前了。"
"什么行业?"
"制造业,纺织厂。"
"担任什么职位?"
"车间主任,管八十多个人。"
会议室里又是一阵沉默。
孙健民能感觉到,大家都在消化这个信息。一个纺织厂的车间主任,跑来应聘物业公司,而且谈起管理来头头是道——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来路?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
![]()
进来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深灰色的手工西装,气场强大。
"董事长好!"会议室里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孙健民也跟着站起来,心里咯噔一下。董事长?这是什么级别的面试?
"都坐,都坐。"男人摆摆手,目光扫过会议室,最后落在孙健民身上,"这位是?"
"董事长,这位是今天来面试的候选人。"眼镜男人介绍道。
董事长在孙健民对面坐下,打量了他几秒钟。那种眼神,像是能看透人心。
"我姓姜,你叫我姜总就行。"男人语气平和,"刚才他们问的问题,你都答得不错。"
"谢谢姜总。"孙健民紧张得手心出汗。
姜文博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然后问了一个让孙健民始料未及的问题。
"如果你手下有两个部门经理,因为职责不清互相推诿,导致一个重要项目延误了,客户非常不满,扬言要解除合作。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处理?"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在看着孙健民,等待他的回答。
孙健民的大脑飞速运转。这个问题...他太熟悉了!
十五年前,他在纺织厂当车间主任时,就遇到过几乎一模一样的情况。
当时是两个班组长因为设备使用权的问题闹矛盾,谁都不愿意让步,结果生产线停工了三天,导致一笔大订单交付延误,客户扬言要取消合作,并且索赔五十万。
那次危机,差点让他丢了饭碗。但也正是那次经历,让他学会了如何处理团队冲突。
孙健民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姜总,我会分三步走。"
姜文博眼睛一亮,示意他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