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9亿身家有何用?97岁的李嘉诚渐入晚年,2个60岁儿子却成心病
在中国香港,李嘉诚2909亿港元的惊人身家,让他连续多年稳坐首富宝座。
然而,这份旁人难以企及的财富与荣耀,却无法买来他晚年的片刻安宁。
如今已97高龄的他,频频“甩卖”资产,疲态尽显,仿佛在为家族的未来做最后的挣扎。
这种挣扎与疲态,在近期的一场盛事中被放大——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火炬传递抵达香港。
当新鸿基郭家、新世界郑家、恒基兆业李家等一众豪门代表纷纷亮相。
甚至连澳门的何家也积极参与,80高龄的霍震霆更是精神矍铄地跑完火炬传递,与其他家族一同出席活动时,
唯独曾被称为“李超人”的李嘉诚家族集体缺席,连一个代表都未曾派出。
![]()
这在香港商界和民间,无异于成了“笑话”。
不仅引发了舆论对“爱国心”的质疑,也让李嘉诚家族在公众面前的形象显得孤立而尴尬。
令人唏嘘的是,他年过花甲的2个儿子,却一个保守谨慎,一个冒险闯荡,都难以让李嘉诚彻底放心。
李嘉诚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15岁那年,父亲病逝,他辍学打工,从茶楼的跑堂小弟,到塑胶花厂的“大王”。
再到1967年,众人抛售资产他却逆势抄底土地的独具慧眼。
![]()
一步步构建起横跨地产、港口、电信、零售、能源等领域的庞大商业帝国。
他曾被称为“香港的上帝”,在当时,他的创富神话激励了无数人。
然而,正是这位缔造神话的“超人”,晚年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争议与挑战。
他极致的利己主义商业哲学,在为家族积累巨额财富的同时,也背负上了很多骂名。
在地产领域,他被指责囤地不建,人为推高房价,让普通香港市民即便30年不吃不喝,也难以在故土拥有一隅。
直到2015年起,李嘉诚家族陆续出售内地和香港资产,将资金转向欧洲,内地资产占比已不足总资产的四分之一。
2025年初,他计划将控制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出售给美国贝莱德集团。
![]()
这一“战略资产的致命交易”不仅引发了全民热议,更触及了国家安全的红线。
即便最终交易被叫停,改为与中远海运合作,但舆论的风暴并未平息。
香港《大公报》直斥其为“跪低式撤退”,国务院港澳办罕见转载定调,将“商人无国界”的悖论推向了风口浪尖。
当那些曾经依托中国政策红利发迹的商业巨头,在关键时刻选择倒向中国的对手,李嘉诚的“爱国企业家”的形象也因此受到冲击。
然而,所有外部的压力与争议,或许都抵不过97岁的李嘉诚内心对家族传承的深层焦虑。
他那两个年过花甲的儿子——李泽钜与李泽楷,虽然都拥有斯坦福大学的高等学历。
![]()
身居要职,表面光鲜,但在商业能力和行事风格上,却让李嘉诚依旧很不放心。
长子李泽钜,曾被视为李嘉诚商业帝国的正统继承人。
自幼接受严格培养,早年在加拿大成功开发“万博豪园”项目,初显锋芒。
然而,他32岁那年发生的绑架事件,却成了他人生中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
世纪悍匪张子强索要巨额赎金,即便李嘉诚冷静应对,最终支付了10.38亿港元将儿子赎回。
但那段被囚禁的非人经历,却在李泽钜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从此,他一改往日的冲劲,变得谨小慎微,日常出行需要25名保镖护卫,乘坐防弹车辆,将风险规避做到了极致。
![]()
在商业决策上,他更是变得倾向于传统行业,对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鲜有涉足,导致家族企业错失了部分发展良机。
他的管理风格被《福布斯》评价为“像精密钟表般管理,但缺乏其父打破常规的勇气”,守成有余,开拓不足。
这种过于保守的作风,甚至与弟弟李泽楷的冒险精神形成鲜明对比。
在弟弟的富卫保险上市时,李泽钜因风险考量拒绝担保,导致项目价值大幅缩水,兄弟间的理念冲突可见一斑。
与兄长截然相反的,是次子李泽楷。
他个性独立,从小便对父亲的安排有所不满,渴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
1991年回国后,他并未直接进入长江实业,而是自主创业,成立卫星广播公司。
随后又创立电讯盈科,一度将其市值推高至2000亿港币,风光无限,被香港市民冠以“小超人”的美誉。
他曾投资腾讯,持有其20%的股份,当时市场普遍看好。
他大手笔将卫星电视高价售予默多克,并策划收购香港电讯,与盈动合并后,新公司市值一度超过700亿美元。
然而,他的冒险精神也常常带来巨大的风险。
2000年互联网泡沫爆发时,他因恐慌性抛售互联网资产,包括低价转让腾讯股份,仅套现1260万美元。
![]()
错失了如今高达万倍的财富增值,成为他职业生涯中最大的遗憾。
电讯盈科的市值也从巅峰暴跌,他在东南亚的投资血本无归,甚至私人飞机曾因拖欠停机费被扣留。
除了商业上的跌宕起伏,李泽楷复杂的私人生活也常常让李嘉诚颇为头痛,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李泽楷曾与多位女星传出绯闻,情史丰富,与梁洛施生下3个孩子却至今未婚,年近60岁仍是“黄金单身汉”,其感情生活始终扑朔迷离。
这无疑给家族的传承又增添了一道难题。
李嘉诚曾试图利用2个儿子的不同特质,分配李泽钜守成、李泽楷创新,以期实现家族事业的平衡发展。
然而,这份精心策划的传承计划并未完全达到预期。
![]()
李泽钜的过于保守,限制了家族企业在新兴领域的拓展;
而李泽楷的冒险精神,却常导致决策失误,甚至在某些时刻成为家族的“负资产”,商业信誉受损。
当香港市民因高房价而发起“抵制李氏产品”运动,导致长实楼盘销售量大跌。
屈臣氏门店被砸,甚至李家基金会曾被曝“捐赠资金流向不明”时。
李氏商业帝国在舆论风暴中摇摇欲坠,昔日辉煌面临被吞噬的风险。
这不仅是李嘉诚家族的困境,更是所有“老钱家族”都逃不开的宿命。
![]()
李嘉诚的教育方式虽然严苛,将他们送往名校深造。
但事实证明,即使是精心设计的家族教育,也难以保证商业直觉和魄力的完美复制。
巨额财富与至高地位,并未能为李嘉诚带来晚年的安宁,这份关于传承的深切担忧
更糟糕的是,当国家利益与个人财富之间发生冲突时,李家在这方面的表现让人十分失望。
谁能撑起李家的大伞,谁又会被时代淘汰,没有人敢下定论。
![]()
但可以知道的是,商人不能只逐利,要有社会责任感才行,否则再大的家业也难以收获民众的认可与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