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山,守护着一方好水;幽幽澧水,流淌了千年岁月。直到一脉清泉被唤醒,一座工厂拔地而起,引来了自然的活水,成为牵引游子的归航之灯。
![]()
△农夫山泉桑植工厂
一年前,一条翻越悬崖峭壁约58公里的输水管道正式通水,将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的清泉引下山,为山下农夫山泉工厂的落地投产创造了条件。
直到现在,桑植工厂总经理朱晓良仍记得2024年11月28日凌晨通水时的场景,“大家都兴奋得不睡觉去看那个水,开心得像孩子一样,因为管线施工大家都付出很多,通水那一刹那才把心放下。”
如今,将近过去一年,这泓源自原始森林的活水,已化身标注源自“张家界八大公山”的天然饮用水,从桑植送往湖南各地。与这瓶水一同踏上旅程的,还有一个个因它而崭新的、关于“归来”与“留下”的人生故事。
归乡与奔赴,水厂筑巢引四方人才
今年31岁的覃江南是张家界人,大学毕业后,因向往远方,独自一人到西藏工作。随着年纪的增长,家人成了他心中越来越沉的牵挂。“女朋友在老家,有意向结婚成家。我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想要待在他们身边。”
在西藏时,结束一天的工作,覃江南经常一个人在宿舍。 2023年开始,他便想着要回到老家工作。得知农夫山泉在桑植建厂招聘时,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如今,覃江南在品保科负责品质管控工作。返乡后,覃江南如愿和女友举行了婚礼,约半个月前,孩子也出生了,“正是有了这份稳定的工作,才给了我现在稳定的生活。”
![]()
△覃江南
像覃江南这样的返乡青年,在桑植工厂不在少数。朱晓良介绍,截至目前,农夫山泉桑植工厂共有200余名员工,近70%都是本地员工,“其中返乡员工占比超过50%,员工收入在当地处于头部水平。”
与覃江南的“回归”不同,林国坚的故事是一场奔赴。今年31岁的林国坚来自广东梅州,大学学习理工科,毕业后他曾在教培行业工作多年。
2021年,林国坚在工作中与妻子相识,妻子是桑植本地人,“那时候她就想回来,在2023年的时候顺利考上了当地教师岗。”因珍惜这段感情,2023年8月,林国坚第一次来到桑植,想实地看一下当地的情况。
来之前,妻子便给林国坚打好了预防针,“她告诉我这里工作可能不好找,制造业比较少,旅游多一点。”来到桑植后,林国坚发现这里依山傍水,当地人也很热情,“那时候考公还是创业,都有考虑过。后来看到农夫山泉在桑植有招聘信息,我就开始尝试,投了三次简历才成功应聘上。”
![]()
△林国坚
起初,林国坚也曾有过担心,“因为我不在技术岗很久了,后来才发现多虑了。农夫山泉政策很好,到其他水源地工厂学习的时候有师傅教,还有专业的学习流程,我两个半月就已经上岗了。” 凭借自身的勤奋好学,林国坚成功完成了技术转型,从一名“外来客”成长为团队主力。
今年7月,林国坚成为无菌调配科的一名领班,“现在我和妻子在县城也买了房子,生活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正是因为农夫山泉,林国坚的“为爱奔赴”有了底气,开启了事业与家庭的双重新篇。
林国坚的到来,是“人才输入”的缩影,也印证了农夫山泉的强大吸引力,不仅能留住本地人,更能吸引“外来凤”,为桑植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朱晓良这样阐述农夫山泉的育才理念,“我们希望由当地人管理当地工厂,为本地培养技术人才,从他们当中选拔出团队骨干。”
引一滴好水下山,匠心与责任的坚守
从2022年总投资超12亿元的农夫山泉张家界生产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桑植,到今年1月工厂正式投产,再到如今本地员工扎根给工厂和周边带来活力,在这背后,是农夫山泉对于水质要求的执着匠心以及生态保护的责任坚持。
湖南张家界八大公山,是湖南四大水系中澧水的重要发源地,其源头水域更是入选“中国好水”名录。但将“好水”引下山却比想象中要艰难:从取水口到工厂,不仅要架设2.1公里的悬崖栈道,开凿2个全长共4.7公里的隧道,还要铺设16座过河桥梁。这项工程也因此被农夫山泉公司内部称为“近十年施工难度最大的管线工程”。
![]()
△农夫山泉在八大公山中架设的输水管道
为了不破坏途经河流的生态,16座过河桥梁全部采用直接跨越河道的建设方式,没有在河里打下任何桥墩;为了避开生态敏感区、严格保留生态流量,农夫山泉与当地政府联手,在管道建设中优化管线布局,同时建立生态流量实时监测系统、定期人工巡检等多重监管机制,有效保障水源安全、洁净。
朱晓良回忆,那时候不得不回到“原始作业”的状态,单根管道重达3~5吨,因部分软土路段机械难以进入,需要借助单轨小火车等辅助工具,在泥泞中缓慢拖运。工人们肩扛手推,在狭窄坑洼的作业带中一寸寸挪动钢管,同时谨慎保护管道防腐层免遭损坏。
![]()
△农夫山泉在八大公山的水源地
不能因为开发,就牺牲了生态,这是原则底线。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匠心和责任,才能守得住那一滴好水。
一瓶水,激活一域经济
个人的命运转折与建设的艰辛付出,最终汇入了产业兴县的宏大叙事。
产业旺则百业兴。随着工厂产能逐渐释放,由当地政府提出的“水+N”发展模式正从蓝图变为现实,并延伸至工业旅游、物流运输、包装材料等产业链条,初步形成闭环产业生态。
![]()
△农夫山泉桑植工厂内员工正在工作
“像纸箱厂、标签厂等我们都在对接,当地也鼓励湘商回归。”朱晓良表示,公司有专业的研发团队、质量保证团队,“(我们)会对供应商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和进一步的辅导,达到公司的统一标准。”
不仅如此,工厂能增加附近村里的劳务用工,工厂带来的餐饮、租房以及作为工业旅游基地带来的人流量等让一部分村民的收入来源更丰富,村子周围逐步发生的基础设施变化也让村民切实享受到现代产业发展的福利……
桑植县副县长周擎表示,农夫山泉桑植工厂建立后,一方面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农民就业,另一方面盘活了优势水资源,让资源变资产变资金。“以盘活当地的优势资源为基础,积极对接像农夫山泉这样的优质企业,让生态资源能够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动力。”
从群山间铺设的管道,到覃江南的归乡团圆,再到林国坚的为爱扎根,他们的故事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内涵。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产业的繁荣,为人的回归与扎根提供了坚实的土壤;而人的活力与才智,则是产业持续发展、县域经济腾飞的核心引擎。
![]()
依托“农夫山泉”的品牌效应,“桑植好水”的名片被彻底擦亮。一瓶瓶源自桑植的农夫山泉,正如同流动的桑植名片,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输送到湖南各地。
那山,是桑植的绿水青山;那水,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那人,是每一个选择留下、选择归来的新老桑植人。他们的奋斗与选择,正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让这片曾经“养在深闺”的土地,正因一瓶水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一瓶清澈的农夫山泉,映照出的,是桑植的现在与未来。
潇湘晨报记者 张沁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