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期的我因公司架构调整,被迫延迟半年转正,意外迎来人生转折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小林,你的转正申请恐怕要往后推推了。”

人事部王姐递给我一杯茶,语气里带着歉意。

“为什么?我的考核不是都通过了吗?”我接过茶杯,手微微发抖。

“公司架构调整,所有实习生的转正都要延后半年,这是上面的决定。

”王姐叹了口气,“你别着急,好好表现,机会总会有的。”

那一刻,我根本没想到,这看似倒霉的半年延期,

竟会彻底改变我的人生轨迹。



1993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南方的三月已经暖意融融。我站在华南商贸公司的办公楼下,看着手里那张延期通知书,心里五味杂陈。

半年前,我从省城的商业学校毕业,托了家里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才在这家当时还算红火的国营企业谋到一个实习岗位。父亲为了给我铺路,把家里准备翻修房子的五千块钱都拿去送礼了。母亲更是逢人便说,我家小林在大公司上班,马上就要转正了。

我在销售部实习,跟着老王学业务。 老王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员工,做了二十年的销售,人脉广,经验足。 他对我还算不错,经常带我去见客户,教我怎么谈生意。

“小林啊,你这运气真是背 。”老王听说我转正被延期,摇头叹息,“公司这次架构调整,听说要撤掉三个部门,销售部也要缩编。你现在还是实习生,工资只有正式员工的一半,还没有福利分房的资格。”

我苦笑:“王哥,您说我该怎么办?”

“熬呗,还能怎么办?”老王点了支烟,“不过你要小心点,现在公司里传言,说这次调整后,很多实习生可能就不要了。你得表现得更好一些,让领导看到你的价值。”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宿舍里的床板硌得我腰疼,窗外的路灯昏黄,照进来一片惨淡的光。我想起父母的期望,想起那五千块钱,想起母亲骄傲的笑容,心里愈发沉重。

第二天一早,我就到公司报到。销售部的气氛比往常凝重得多,大家都在小声议论着公司的变化。部门经理陈总把我叫进了办公室。

“小林,你的情况我都知道了。”陈总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男人,戴着金丝眼镜,说话总是慢条斯理,“公司现在确实在调整,但你别担心,好好干,我会记着你的。”

“谢谢陈总。”我恭敬地说。

“这样吧,下个月有个大项目,是跟港商谈一批电子产品的代理。老王年纪大了,我想让你跟着一起去,多学学。”陈总笑了笑,“这个项目要是能谈成,对你转正很有帮助。”

我眼睛一亮:“真的吗?陈总,我一定好好干!”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全身心投入到这个项目的准备中。老王教我怎么做市场调研,怎么分析客户需求,怎么准备谈判材料。我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连续一个月没休息过。

五月初的一个上午,我和老王坐上了开往省城的长途汽车。那个年代,去省城谈生意还是件挺隆重的事。我穿上了仅有的一套西装,是父亲结婚时穿的,已经有些旧了,但洗得很干净。

“小林,一会儿见到林老板,你少说话,多听多看。”老王叮嘱我,“这个林老板是香港人,做生意很精明,咱们得小心应对。”

“知道了,王哥。”我紧张地点头。

省城的宾馆比我想象中要豪华。林老板约我们在一家叫“金凤凰”的酒楼见面。那是我第一次见识真正的粤菜馆,水晶灯、红木桌,连服务员都穿着旗袍。

林老板四十多岁,头发梳得油光锃亮,说话带着浓重的港味。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老王,笑着说:“王先生,这次带了新人啊?”

“是的,林老板。这是我们部门的小林,年轻有为,这次特地带来学习学习。”老王客气地说。

席间,老王和林老板谈着生意,我在旁边认真听着,不时做些记录。突然,林老板话锋一转:“王先生,听说你们公司最近在调整架构?”

老王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正常:“是有些调整,不过不影响我们的业务合作。”

“那就好。”林老板端起酒杯,“说实话,我这批货价值不菲,得找个靠谱的合作伙伴。你们公司要是不稳定,我还真不敢把货交给你们代理。”

老王连忙保证:“林老板放心,我们公司实力雄厚,这点您尽管放心。”

饭后,我们回到宾馆。老王脸色凝重,在房间里踱来踱去。

“王哥,怎么了?”我问。

“小林,这事不好办了。”老王叹气,“林老板已经听到风声了,他在犹豫是不是要跟我们合作。这个项目要是丢了,咱们回去怎么交代?”

我也慌了:“那怎么办?”

“明天再谈谈看吧。”老王摇摇头,“你今晚好好想想,怎么能让林老板相信我们公司是靠谱的。”

那一夜,我又失眠了。躺在宾馆的床上,听着外面偶尔传来的汽车喇叭声,我反复思考着对策。突然,我想起在学校学过的一个案例,说的是如何通过展示企业实力来赢得客户信任。

第二天一早,我找到老王,提出了一个建议:“王哥,我觉得我们应该邀请林老板去我们公司实地考察,让他亲眼看看我们的仓库、物流、销售网络。这样比口头保证更有说服力。”

老王愣了一下,随即拍了拍我的肩膀:“小林,你这个主意不错!我怎么没想到呢?走,咱们去找林老板。”

“王哥,现在怎么办?”我急得团团转。

老王沉思片刻,突然说:“小林,你跟我来。”

我们赶到林老板下榻的宾馆,在大堂碰巧遇到了正准备退房的林老板。老王快步上前,诚恳地说:“林老板,请您给我们十分钟时间,就十分钟。”

林老板看了看手表,犹豫了一下,点点头:“好吧,我给你们十分钟。”

老王让我把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当场向林老板展示了我们公司过去三年的销售业绩、客户评价、物流网络等资料。这些都是我连夜整理出来的,数据详实,一目了然。

“林老板,我知道您听到了一些传言,但请您看看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老王指着资料说,“我们公司虽然在调整架构,但业务一直很稳定。这次调整反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是在优化组织结构。”

我也鼓起勇气说:“林老板,您要是不放心,可以随时到我们公司考察,也可以去找我们的老客户了解情况。我们有十几年的信誉,不会让您失望的。”

林老板接过资料,仔细翻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的心跳得越来越快。

终于,林老板抬起头,露出一丝笑容:“你们的诚意我感受到了。这样吧,下周我会安排人去你们公司实地考察。如果一切如你们所说,这个合作就定下来。”

“谢谢林老板!谢谢林老板!”老王和我同时说道。

回程的路上,老王一直在夸我:“小林,今天多亏了你准备的那些资料。你这脑子活,办事靠谱,以后一定有出息。”

我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转正有望了。



回到公司,陈总听了汇报,也很满意:“不错,你们做得很好。小林,继续保持这个状态。”

接下来的一周,我和老王全力准备迎接林老板团队的考察。我们整理仓库,梳理业务流程,准备详细的汇报材料。公司上下都知道这个项目的重要性,大家都在努力。

考察那天,林老板带着两个助手来到公司。我全程陪同,详细介绍每一个环节。林老板看得很仔细,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我都一一解答。

最后,在会议室里,林老板对陈总说:“陈总,你们公司的实力我看到了,这个合作我同意了。不过,我有个条件。”

“林老板请说。”陈总恭敬地说。

“这个项目,我希望由小林来负责对接。”林老板指着我说,“这个年轻人做事认真,我看着放心。”

全场愕然,我更是惊呆了。让一个实习生负责这么大的项目?这在公司历史上从未有过。

陈总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我,又看了看老王,最后点点头:“好,就按林老板说的办。小林,你有没有信心?”

“有!”我大声说,尽管心里忐忑。

这个消息传开后,公司里议论纷纷。有人说我走了狗屎运,有人说林老板是看中了我的潜力,还有人说这是陈总在暗中培养我。

老王倒是看得开:“小林,这是你的机会,好好把握。遇到困难随时来找我,我会帮你的。”

“谢谢王哥。”我感激地说。

从那天起,我正式成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虽然还是实习生身份,但已经在实际负责一个价值数十万的大项目了。

项目启动后,我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要协调采购、仓储、物流、销售各个环节,还要随时跟林老板团队沟通,汇报进展。经常是早上七点到公司,晚上十一点才离开。

公司的其他实习生都羡慕我,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有多累。有一次,连续工作了三十多个小时,我在办公室直接晕倒了。醒来时,发现躺在医务室,陈总和老王都在旁边。

“小林,身体要紧,别太拼了。”陈总关切地说。

“陈总,我没事,项目不能耽误。”我挣扎着要起来。

“行了,你先休息。项目的事有老王帮你盯着。”陈总按住我,“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要懂得劳逸结合。”

那次之后,我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也开始培养几个助手帮我分担工作。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不仅在做业务,更在学习如何管理团队,如何协调资源。

两个月后,第一批货到了。我亲自带队去港口验货、清关、入库。那天下着大雨,我和同事们在仓库里忙到深夜,清点每一件货物,确保没有任何差错。

当最后一件货物登记完毕,我坐在仓库的台阶上,浑身湿透,累得说不出话来。但心里是满足的,因为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独立完成这么重要的任务。

那一刻,我的脑子嗡嗡作响。质量问题?怎么可能?我明明检查过每一批货。我连忙说:“陈总,请给我时间,我一定查清楚。”

“你只有三天时间。”陈总严肃地说,“三天后林老板要来,你必须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

我冲出办公室,直奔仓库。老王也赶了过来,帮我一起查货。我们把出问题的几批货找出来,仔细检查,发现确实有些产品存在瑕疵。



“这不对啊,当初验货的时候明明都是好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老王拿起一件产品,仔细看了看包装,突然说:“小林,你看这个批次号。”

我凑过去一看,心里一惊:“这个批次号不对,这不是我们验收的那批货!”

“有人调包了!”老王脸色大变。

我们立刻调查仓库的出入库记录,发现在上周某天夜里,有人动过这批货。监控录像显示,是仓库管理员小刘。

我找到小刘,质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刘一开始死不承认,后来在证据面前,终于招了。

“是有人给了我五百块钱,让我把货换掉。”小刘哭着说,“我也不知道会这么严重,我就是缺钱,鬼迷心窍了。”

“谁让你干的?”我追问。

“我不知道,那人蒙着脸,在仓库外面给的钱。”小刘说,“但我听他的口音,像是咱们公司的人。”

老王和我对视一眼,心里都明白了。公司内部有人在搞鬼,目的就是要让这个项目失败,让我无法转正。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