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南京的刘阿姨今年52岁,平日饮食口味偏重,最爱大鱼大肉。她一直觉得“反正只要多喝水,结石离我远点”。直到半年前,她因腹部绞痛进了医院。B超下,一颗0.8厘米的肾结石赫然在目。
医生听完她的饮食习惯后苦笑:“不是你以为的单纯‘喝水少’,其实很多常见食物吃多了,也在‘悄悄筑石’。尤其第三种饮食方式,你、我可能都在做,却常常忽略了它的风险。”
![]()
为什么不是只有水喝少才会导致结石?哪些食物在幕后“推波助澜”?结石的形成与我们的日常饮食到底有怎样的内在关系?
你以为管住嘴没用?其实有些时候,恰恰是嘴决定了“石头”的命运。到底是什么让身体“寸步难行”?尤其是第3点,很多人到现在都不清楚!
说到“结石”,不少人马上想到“多喝水”四个字。但权威数据显示,仅靠多喝水,并不能完全杜绝结石的风险。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统计,我国肾结石患者中,饮食相关因素占发病总数的60%。也就是说,你吃下去的食物,其实比你以为的“喝水”影响还大。
![]()
结石常常被比喻为“体内小沙砾”,其实是一种晶体物质沉积。肾、胆囊、泌尿系统等都是高发部位。
食物中的钙、草酸、嘌呤等物质,一旦摄入过量,加上身体代谢异常,极易形成晶体累积,从而慢慢变成结石。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研究显示,65%的肾结石与高草酸、高嘌呤饮食密切相关(如多吃菠菜、动物内脏、啤酒等)。
此外,最新《世界泌尿病杂志》报道,体重指数每增加5kg/m²,泌尿结石风险升高22%。原因在于肥胖者新陈代谢紊乱,尿液中易析出结晶。此外,长期高盐高蛋白饮食也会“催生”结石。
专家总结,“三大饮食误区”是结石高发区:
高草酸饮食:
菠菜、苋菜、竹笋、巧克力等都属于高草酸类食物。2023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草酸摄入超标,每天大约增加16%肾结石概率。尤其喜欢凉拌菠菜或一次性大量摄入的人风险更高。
嘌呤超标饮食:
动物内脏、红肉、海鲜、啤酒等含嘌呤极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研究显示,摄入过多这些食物的人,尿酸性结石检出率增加近2倍。
![]()
高盐高蛋白饮食(最易忽视):
不少年轻人甚至老年人,口味重、喜欢吃咸菜、咸肉,蛋白质(如牛羊肉、鲜奶)摄入量明显超标。协和医院泌尿外科的临床调查发现,盐摄入量每多2克/天,结石风险增高12.6%,高蛋白饮食同样会增加肾脏负担,促使钙质析出形成结石。
此外,“补钙保健品、维生素C大量摄入”这类常见做法,如果缺乏科学指导,也易导致结石增加。《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指出,每天维生素C补充>1000mg,泌尿结石发病风险提升11%。
如果你的家族有结石史,或者平时喜欢重口味、爱吃火锅、碳酸饮料不离手,那么现在调整还不晚。专业医生建议:
草酸食物搭配高钙食物吃:比如菠菜焯水+豆腐,钙与草酸结合,可减少肾吸收形成结石。不要空腹大量吃高草酸蔬菜。
![]()
远离嘌呤密集食物,海鲜、动物内脏不过量:一周最多食用1-2次,每次控制在50克以下。饮酒时少配嘌呤类菜肴。
饮食尽量清淡,少用酱料盐、咸菜和加工肉制品:饭桌上减少盐罐、酱油、榨菜的亮相。每日摄盐建议≤5g,用量大致是一个啤酒盖的体积。
补钙要适量,避免盲目吃补品和大剂量维C:从牛奶、豆制品、绿叶菜中摄入钙质;身体无缺乏则无需额外补充。维生素C补充每日不超过500mg为宜。
![]()
水要分次、小量、全天均匀摄入,目标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尿液颜色淡黄为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